正文 第3章 幫孩子擺脫學習的煩惱(2 / 2)

了解了孩子厭學的主要原因,父母就可以及時有效地加以糾正,消除孩子厭學的消極情緒。比如下麵這些:

對孩子進行目的教育。有不少孩子正是由於學習目的不明確而導致學習熱情減退,悲觀失望,而厭惡學習。父母要積極引導和教育孩子不斷明確學習目的,確定孩子的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幫助孩子明確學習目的,能有效地喚起孩子的學習積極性。

揚長避短,增強孩子的自信心。每個人都有優勢和劣勢。如果你對孩子學習好的科目或內容應做充分肯定,就會使他認識到自己的優勢。另外,鞏固孩子的優勢科目,同孩子一起學習、討論,很自然地會增強孩子的學習信心,進而帶動成績差的科目和內容的學習。如果你一味地想要彌補孩子的不足,隻能是“欲速則不達”,遠不如揚其所長,增強信心。

適當地對孩子進行獎勵。隻要孩子努力學習就要給與獎勵,一個親吻、一個輕拍,一個會心的微笑等等,都會強化孩子積極學習的行為,使其感到學習是一件愉快的事情。無論孩子考試成績多不好,都不要對孩子大吼大叫,隻要孩子努力了就不追究,但要幫助孩子認真分析試卷,找做錯題的原因,提供解決問題的辦法。

讓孩子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孩子在童年期是按照別人的評價去認識自己的。如果別人說他笨,他就會認為自己笨。一個總是失敗的孩子體驗不到成功的快樂,也就不去努力了。對於一個從未完成過作業的孩子,父母最好讓他先做幾道容易的習題,讓他能輕而易舉地完成,再調整作業的難度。如果孩子的學習不好,不要將失敗的原因歸為孩子不聰明,你可以從學習態度、意誌力等方麵去尋找原因,千萬不要說他笨,讓他自暴自棄。

讓孩子多接觸課外的事物。父母應盡可能在假日多帶孩子外出走走,盡多地觀察、接觸各方麵的事物,以增強孩子的感性知識,鼓勵孩子多讀些有益的課外讀物,借以豐富孩子的想象力,當孩子取得了哪怕是一點小小進步,也要及時表揚和鼓勵,久而久之,孩子的思維就會活躍起來,學習興趣也會大大增強。

教孩子一些學習方法。“授予魚不如授予漁”。父母在輔導孩子時,不要代替孩子學習,以防孩子養成依賴心理和遇事退縮的習慣。父母要教給孩子獲得知識的方法,如教孩子如何去查工具書,如何獲得自己想要的資料等。如果孩子在學習過程中不會選擇重要的內容,你可以有意識地在每周給孩子兩篇長文章,讓他把長文章縮寫成短文章,縮寫的過程既體現了孩子對知識的理解,又能體現孩子的創造性。

對孩子進行適當的挫折教育。現在的孩子大都是獨生孩子,父母嬌寵,祖輩溺愛,獨自麵對挫折的機會很少,一旦遇到困難,往往無所適從,自暴自棄,因而父母要適當對孩子進行一些挫折教育,以磨練和提高他的耐受挫折的能力。父母要在尊重、理解、關心的前提下,多與孩子進行思想感情方麵的溝通,讓他們明白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是難免的,隻有不斷克服困難才能不斷取得進步。總之,要想讓孩子從厭學變為喜學、樂學,需要父母找準原因,循循善誘,耐心指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