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消除對老師的抵觸心理(2 / 2)

父母通常也隻能從孩子的口中,知道孩子在學校裏的情況。當父母從孩子的口中體會到孩子對老師有了抵觸的心理時,此時,父母的態度是相當重要的。

有些父母根本不分青紅皂白,隻相信孩子的話,告訴孩子“老師為什麼隻會罵你呢?”或是“可能是老師不喜歡你吧!”其實,這樣的回答方式,隻會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讓孩子變得不信任老師。師生關係的緊張,對孩子的學習有百害無一利。

父母幫助孩子消除對老師產生抵觸心理,可以借鑒以下方法:

給孩子創造一種自由發表意見的氛圍。當你發現孩子對老師有抵觸情緒時,要給孩子創造一種寬鬆、自由地發表意見的心理氛圍,使孩子毫不隱瞞地講清楚,老師批評他的原因,以及對他的態度,和他接受批評時的心情。這時,你要認真傾聽,並采取適宜的方法解決。

如果是屬於孩子認識偏激或行為錯誤時,你要積極引導;如果是屬於老師處理問題存在片麵性或有失誤時,你要積極主動與老師交換意見,以化解孩子的抵觸心理。

讓孩子學會站在他人的角度想問題。父母要注意培養孩子的同理心,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你可以創造情景讓孩子親身體會老師的難處,並在這個過程中改善師生間的關係,減輕或避免孩子對老師的抵觸情緒。

不要在孩子麵前露出對老師的不滿情緒。父母要切忌在沒搞清事實真相之前,就簡單粗暴地批評老師。如,有的父母對孩子一向很溺愛,不能客觀地看待孩子,覺得自己的孩子什麼都好。一旦孩子對老師有意見,就指責老師。父母這種不經調查研究、草率表態,一味地批評老師的做法,將助長孩子對老師的抵觸情緒,並對孩子的人格形成產生極壞的負麵影響。孩子很容易受到情緒傳染,一旦她感到連父母都討厭那位老師,就可能會更加理直氣壯地排斥老師、排斥學習。

父母要時刻注意與老師保持溝通。父母要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老師也要了解孩子在家中的行為,這對父母和老師共同教育孩子、避免孩子對老師產生抵觸情緒是極其重要的。老師不可能在短時期內對班上每一個孩子都有很全麵的了解,所以在評價孩子時總會產生一些偏差,如果此時父母能及時提供孩子的日常行為狀況,有利於老師實施教育。同時,父母也應該逐步將孩子視為一個獨立的個體,而不再是成天被捧著的、被護著的孩子。

總之,為了讓孩子對學習感興趣,並保持較高的學習效率,作為父母,你必須盡可能避免孩子由於對老師的抵觸情緒而產生的不愉快學習體驗。同時,要讓孩子懂得,對老師的尊重是一種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