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中穿插了一個令人心痛的故事。曾芮的同學胡佳佳學習很好,父母管教很嚴,她沒有朋友,沒有愛好,在父母高度強權逼迫下學習。因為一次考試發燒,沒有考好,她受不了這個打擊,便從學校教學樓跳下自殺了。
花季少女僅僅為一次考試成績便選擇了離開人世,這與其父母一味看重學習分數有著密切的關係。
其實,不僅僅是父母,每個孩子也都想考高分。然而父母並不理解孩子,不關注孩子的學習過程是快樂還是痛苦,一味地看結果,把孩子的學習成績看得太重,逼著孩子去爭高分,結果隻會給孩子帶來許多不良的後果。
父母過於看重分數,會讓孩子懼怕考試。有的孩子平時學習成績很好,但一臨近考試就緊張,擔心考不好。越害怕越容易出錯,也就越考不好。而父母並沒有注意到這一點,一味地在考前給孩子施加壓力,造成孩子心理上的惡性循環,從而影響了孩子的健康成長。
過於看重分數,還會損傷孩子的自尊心。每個孩子都有積極向上的願望。即使學習差的孩子,內心深處也有考第一的願望。而實際上,一些平時成績相當不錯的孩子,也不能保證每次都考高分。即使是平常學得很好的功課,如果發揮不佳或者因為某種因素,也可能會考得一塌糊塗。這時如果父母隻關心孩子的考試成績,不問青紅皂白,對孩子大吼打罵,會使孩子感到委屈,自尊心受到傷害。長此以往,孩子便會自暴自棄,甚至厭學,逃學。
其實,考試隻是檢驗孩子學習情況的一種手段,是一項比較單一的檢測,這基本上是對孩子學到的書本知識的抽查。分數永遠隻是個形式和手段。它不能證明孩子真正學到了多少知識,也不能證明一個孩子的品格與才能如何。它不是衡量孩子聰明與否的唯一標準。
父母看重孩子的分數,是因為他們認為孩子隻有取得高分,才能考上重點初中,重點高中,乃至重點大學。
可是,並不是每個孩子都是成績優秀的孩子,考大學,不是孩子的唯一出路。“條條大路通羅馬”,父母不能把孩子硬栓在他不感興趣的東西上。興趣是學習的源泉,唯有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才會有極大的熱情,才有無窮的潛力去創造。
歌唱家費翔年輕時考上了美國的斯坦福大學,學習醫學。學了一年,發現自己最大的興趣不在醫學,而是表演藝術。他轉而放棄醫學,去學習藝術。結果在藝術道路上取得了輝煌的成績。
可見興趣對一個人的一生都有很大的影響。所以,父母要從一開始就要注意孩子的學習興趣,而不是專注於孩子的學習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