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9章 克服作業效率低的難關(2 / 2)

如果父母常邀請朋友來聚會、打麻將或聊天,家裏弄得吵吵鬧鬧,或父母一吃完飯就搶著看電視且聲音很大,這樣的環境不利於孩子的作業。所以請父母千萬不要因為自己的喜好而視孩子於不顧,一定要給孩子營造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

除此之外,要想幫助孩子提高做作業的效率,還可以參考以下建議:

幫助孩子端正對作業的態度。父母必須幫助孩子提高對家庭作業的責任感,要讓孩子明白,每天保質保量地按時完成作業是他必須要做到的,沒有任何可以討價還價的餘地;父母還必須幫助孩子提高對家庭作業的重要性的認識,要讓孩子明白做作業是掌握好知識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是學習的延續和拓展,是鞏固知識和提高學習成績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並不是可有可無的。

努力提高孩子做作業的興趣。興趣是影響人的行動的重要因素,它能促使人喜愛從事某項活動,但有些孩子學習興趣低落、學習自覺性較差,於是他們每天做作業都是硬著頭皮在應付老師和父母,能拖就拖,能不做就盡量逃避。

對於這類孩子出現的作業問題,父母應當從培養和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入手,要想辦法改變孩子對學習是“父母逼我學”的狀態,要讓孩子能夠變成“我愛學”、“我要學”的主動學習。

讓孩子文理科作業交叉搭配來做。孩子在做完理科比如數學、物理、化學中某一科作業,如果覺得頭腦有點累,可以讓孩子學會換做文科作業。比如完成語文科目的背誦或者練習作業,之後再回過頭繼續做理科作業,作業時間安排不要隻偏重於理科,也不要把理科集中放在一起。

一文一理,可以讓頭腦鬆弛有度,而且因為作業性質不同,有利於調動頭腦的靈敏性,保持活力,不會因為過度用腦而導致精神疲勞。

教導孩子盡量少用橡皮擦。有些孩子由於壓力大,心情焦慮,怕出錯,對自己要求高或者是父母對孩子要求高的原因,老是喜歡使用橡皮,不停地擦來擦去,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稱之為“橡皮綜合症”,這種情況也常常會使孩子做作業的效率低下。

對於這樣的孩子,父母不要過多指責,也不要用打罵來糾正其不良行為,而要用獎勵手段進行強化訓練來達到目的。孩子在家做作業時盡量少用橡皮,如果作業本保持清潔、在一定時間內迅速準確地寫好字,就有一定獎勵,督促孩子盡量少用橡皮,甚至不用橡皮。反之,如果孩子離不開橡皮,父母最好把橡皮沒收,經過一段時間的強化訓練,孩子依賴橡皮的壞習慣會逐漸得到糾正。

給孩子留下自由支配的時間。有些父母在孩子完成老師交代的作業之外,還會額外給孩子布置一些作業,這種無形的壓力會讓孩子故意放慢寫作業的速度,以此抗議,反正寫完老師布置的作業還有媽媽布置的作業,就不如連老師布置的都做不完。久而久之,孩子就養成了磨蹭的毛病。

因此,父母盡量不要給孩子“吃小灶”,把孩子對作業的厭惡放大。對孩子的家庭作業,父母應該適當介入,根據老師布置的作業對孩子需要的時間做一個估計,給孩子留下自由支配的時間,讓他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養成這個習慣後,孩子會抓緊時間完成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