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期,周恩來同誌積極推動黃炎培等三黨三派(即農工民主黨、國家社會黨、中國青年黨,職業教育社派、救國會派和鄉建派)的領導人成立"統一建國同誌社",以堅持團結,反對分裂;堅持抗戰,反對投降;堅持進步,反對倒退。"同誌會"的首腦就是黃炎培。從此,中共和民主黨派開始了並肩戰鬥的曆程。
第一次反共高潮被打退以後,山城重慶上空的烏雲又一陣陣濃密起來,充滿了一股"山雨欲來風滿樓"的肅殺之氣,群眾中有一種惶惶不安的情緒。在這樣的氣候裏,黃炎培竟毫不避諱地邀請周恩來到中華職業教育社主辦的"星期講座"作公開演講。海報一貼出,整個山城都沸騰起來了,原定的能容納千把人的大會場,很早就被蜂擁而來的青年群眾擠得水泄不通了,而還有一批又一批人正不斷湧來。當黃炎培陪伴周恩來來到時,看到這種情景,既高興又發愁會場擠不下。他倆商量了一下,當即決定把講演場所移到張家花園巴蜀學校的操場上。周恩來就站在方凳上講話,三四千群眾圍在他四周靜聽,連籃球架上、樹上和廣場以外的山坡上,都擠滿了人群。周恩來整整講了3小時,除了不時爆發出如雷的掌聲之外,會場始終非常安靜,也沒有人隨便走動。
皖南事變後,黃炎培立刻前往曾家岩50號,向周恩來和中共朋友致深切的慰問。他明確表示:"不論事情經過之是非,當局如此措施,絕對錯誤!"他向周恩來表示:"如果參政會討論反共問題,我們不能奉陪。"那些天,黃炎培每天都和周恩來聯係,聽取中共中央的對策,為此而度過好幾個不眠之夜,常常一直等過夜半,就在電話機旁守候周恩來的電話。
盡管蔣介石派出宋美齡、張群等人,百般拉攏民主黨派人士,企圖孤立中共,各個擊破,但愛國的民主人士,卻在暴風驟雨中和中共同舟共濟,並肩戰鬥,更加團結了。他們在周恩來和南方局的積極協助下,以"統一建國同誌會"為基礎的三黨三派,在重慶正式成立了中國民主政團同盟,黃炎培當選為第一任主席。
1945年1月23日,毛澤東電告周恩來即往重慶與國民黨談判。24日,周恩來飛抵重慶。他在機場發表談話說:"此次來渝,是在國民黨、民盟提議召開黨派會議作為國是會議的預備會議,以便正式商討國是會議和聯合政府的組織及其實現的步驟。"25日,周恩來立即邀集黃炎培、冷、沈鈞儒、郭沫若等民主人士,在曾家岩50號商談召集黨派會議等問題。周恩來分析了當前形勢,傳達了中共中央對黨派會議的意見。黃炎培在這天的日記上寫道:"午後,偕禦秋(冷)應周恩來之邀,至曾家岩50號聽取報告,恩來甫從延安來。同座有左舜生、沈衡山、章伯鈞、張申府、鄧初民、郭沫若、徐冰、王若飛。"2月8日日記上又記道:"國共問題,雪艇(王世傑字)、恩來二人迭次談判,實有眉目,而不願宣布。餘為聯:"不求甚解,樂觀厥成"。"黃炎培喜悅的心情溢於言表。
在此期間,作為第三方麵人士,黃炎培參與起草有關停火的條件,其中關於東北駐軍的建議是莫德惠起草的。1946年10月28日,此文件用複寫紙謄寫兩份,分別送到國民黨與共產黨參閱。下午4時,梁漱溟趕到黃炎培家,說:"恩來接閱後大大生氣,認為有關東北兩點建議不得了,頓足而哭,說要死掉多少老百姓啊!"黃老一聽就急了,即刻拉上李璜、羅隆基、莫德惠趕到國民黨黨部。當時,孫科等國民黨要人正在傳閱此件。黃老急中生智,旁若無人,上前對孫科說:"文稿有錯別字,須加改正。"一把抓過來,扭頭就走。孫科等人莫名其妙,忙問:"錯在哪裏?"此時,黃炎培已出大門,楊長而去。他重新召集大家,把周恩來同誌指出的有關東北兩條建議刪去,此事才避免引起惡果。
國共談判陷入停頓後,黃炎培愁腸百結,切望對國共談判能做出推動工作。於是,他邀褚輔成、冷、左舜生、章伯鈞、王雲五、傅斯年等6位國民參政員,宴請王若飛(其時,周恩來回延安)和王世傑、邵力子,要求把他們希望國共繼續會談的意見轉達給中共中央和蔣介石。隨後,他們又給延安發了電報。電文如下:
延安毛澤東、周恩來先生惠鑒:
團結問題之政治解決,久為國人所渴望。自商談停頓,參政會同仁深為集急。目前經輔成等一度集商,一致希望繼續商談。先請王若飛先生電聞,計達左右。茲鑒於國際國內一般情勢,惟有從速恢複商談,促成團結,不惟抗戰得獲早勝,建國新猷亦基於此。敬掬公意,佇候明教。褚輔成、黃炎培、冷、王雲五、傅斯年、章伯鈞。
不幾天,他們就接到了中共中央的複電。電文如下:
……倘因人民渴望團結,諸公熱心呼籲,促使當局醒悟,放棄一黨專政,召開黨派會議,商組聯合政府,並立即實行最迫切的民主改革,則敝黨無不樂於商談。諸公專臨延安賜教,不勝歡迎之至,何日啟程,乞先電示。掃榻以待,不盡欲言。
對於共產黨的邀請,黃老很高興,他很想到延安去看看。
在黃炎培的積極推動下,他和冷、褚輔成、章伯鈞、傅斯年、左舜生等六位國民參政員,終於1945年7月1日飛往他向往已久的延安。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劉少奇等中共領導人在機場歡迎了他們,並在當天晚上舉行了盛大的歡迎晚會。周恩來致歡迎詞,黃炎培代表6人致答詞。他和周恩來在延安見麵,感到無比的高興和親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