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再造玄黃”之人(2 / 2)

在李鴻章眼裏,慈禧是為數不多的能理解並信任他的人,所謂“士為知己者死”,李鴻章心甘情願為其賣命,當她的替罪羊,簽下不平等條約,成為眾人眼中的“賣國賊”。

於是,在晚清朝廷的權力構架中,李鴻章和慈禧之間形成了這樣一種關係:知李鴻章者,慈禧也;助慈禧者,李鴻章也。兩人互相信任,大有惺惺相惜之意。其實,李鴻章清晰的了解,慈禧在內心深處對他存在戒心,自古以來功高震主的例子數不勝數,慈禧作為一朝真正的統治者怎麼會不明白這個道理,李鴻章很多時候都隻是充當清廷的門麵,真正的決策權和話語權還是掌控在慈禧手中。

另外,慈禧還很重視張之洞、劉坤一、王文韶這三位晚清時代的重臣,企圖讓這些漢族大臣心甘情願為自己賣命,但是她的疑心病不允許太多大臣掌握大權,這會威脅到她的統治,於是她就玩弄政治平衡術,雖然官帽很高,但從未讓他們擔任過核心職務,當然也不會免除他們的官銜,可是如果一位臣子的權力威脅到了她的安全時,慈禧就會狠下心來,不論關係的親疏遠近,不擇手段,痛下殺手。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恭親王,當恭親王自以為功高蓋主的時候,慈禧狠心地打碎了他得意揚揚的美夢,沒有絲毫猶豫地處置了她的第一個合作者,典型的過河拆橋。

當李鴻章等人領導洋務運動時,慈禧身為守舊派的代表,卻沒有阻止李鴻章的一係列變革,追其原因,其一是對李鴻章的信任,其二是改革的效果的確提高了國家的力量。慈禧也就當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任其施為了,畢竟兩人都為了維護皇室,保護衰弱的大清。

1903年2月,也就是在李鴻章逝世16個月後,他的遺體被運回了自己的家鄉安徽合肥,葬在東鄉夏小郢,讓其飄搖的人生有了最終的歸宿。

朝廷為了追悼李鴻章,紀念他的豐功偉績,贈他太傅稱號,晉一等肅毅侯,諡號文忠,賜白銀五千兩治喪。在他的原籍和立功省建祠10處,京師祠每年都由地方官員祭祀,他是清代漢族官員在京師建祠的第一人,慈禧太後更是稱讚他是“再造玄黃”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