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販賤賣貴,積累第一桶金(2 / 2)

後來,呂不韋在邯鄲這個信息交流中心收到了這樣一個消息:據曾到過匈奴的人講,其實馬匹和弓箭在匈奴出售的價格遠不及邯鄲的百分之一。呂不韋心中大動,自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以來,來自匈奴的馬匹和弓箭成了搶手貨,市場上這類貨物極其稀少,所以價格也十分昂貴,如果把匈奴的馬匹和弓箭運到邯鄲出售,那一定可以大賺一筆。於是呂不韋費盡口舌說服識途之人同自己一起前往販貨,又費勁千辛萬苦把貨物運回邯鄲,大大地賺了一筆。但是這次之後,呂父再也不同意呂不韋去胡地買馬了,因為在離開胡地的時候,呂不韋差點命喪在胡人之手下,他言辭激烈地告誡呂不韋,呂家可以做生意,但是隻能做珠寶玉石之類沒有性命之虞的生意。呂不韋隻得允諾。

接掌呂家全部生意的呂不韋就這樣靠著販賤賣貴積累到了他的第一桶金,呂家在邯鄲城裏也成了一個大富之家。但是,富人的日子也不好過。在當時,雖然諸子百家爭鳴,但是主導思想還是儒家,重農抑商已經成了一種潮流,商人是一種被人看不起的職業。所以呂不韋雖然有錢,但是卻被視若賤民,經常遭到那些達官貴人勒索。後來他摸索到了門道,主動結交官場人物,日子這才好過了一些,但是心裏終究是有一些不平之氣的。有一次,呂不韋父子坐在一起聊天,說起這些年來的遭遇,呂父頗有些不忿,想當初,呂家先祖太公呂尚何等威風,坐在周文王拉著的步輦裏,輔佐武王奪得天下,後來還賜地封侯,權力金錢地位無所不有,但是現如今,他們苦心經營,卻始終擺脫不了被歧視的命運……

呂不韋被父親的話深深觸動,其實在這些年裏,每當看到那些做官之人耀武揚威的樣子,他的心裏總是好像被一根刺紮著,身為商人,又是亡國之人,自然備受歧視,呂不韋不知道多希望能像那些讀書人一樣通過做貴族的門客從而走上仕途,讓自己的地位得到提升,但是他本身並沒有什麼讀書的天分,做人門客也遠不及跟著父親做生意來得實在,所以他最終還是選擇了做生意,但是為官的念頭在他的心中從來沒有消失,他一直在等待一個機會,一個讓他大富大貴的機會。但是這個機會在哪裏,呂不韋並不知道。

此刻同父親的一番懇談之後,呂不韋決定行動起來,他找到那位曾經教他販賤賣貴的老人,將自己的困惑告訴了他。老人沉吟了片刻,說道:“販賤賣貴,可也!”呂不韋聞之頓時泄了氣,莫不是老人隻知道這一招嗎?老人好像知道了他的心事一般,繼續補充道:“販賤賣貴,奇貨可也!奇貨,非布帛、非金石、非油鹽,乃人耳!”呂不韋聽得似懂非懂,但是老人說完已經閉上了眼睛,他知道再多說已無益,便起身告辭。

回到家中,呂不韋細細想來,什麼人能讓他販賤賣貴呢?還是可以讓他名利權三者全收的人,這樣的奇貨究竟在何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