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情緒大爆發,甚至是從程度較輕的怒氣發作中複原,當然要比根本沒有控製力好得多。不幸的是,一些很重大的傷害,會在反應和複原間形成裂口,盡管它有可能隻不過持續了幾分鍾。
魯迪埃德·基普林是英國的一名著名作家,他在美國佛蒙特州蓋了一幢房子,並娶了當地一名叫卡羅琳·巴勒斯蒂的姑娘為妻。他的妻舅比特·巴勒斯蒂成為他最要好的朋友,經常在一起。後來,基普林買下了巴勒斯蒂一塊地皮,並約定:巴勒斯蒂有權收割這塊地上的青草。
可是,有一天,巴勒斯蒂看見基普林正在把這塊草地改建成花園,他非常生氣,當即出言不遜,基普林也不示弱。從此,兩人就結下了怨恨。
幾天後,基普林騎著一輛自行車在路上碰見了巴勒斯蒂。當時,巴勒斯蒂坐在一輛雙套馬車上,他讓基普林為他讓路,基普林不肯,兩人又發生爭執。結果基普林喪失了理智,發誓要到法院去告他的妻舅巴勒斯蒂。
就這樣,一場聳人聽聞的案子發生了,新聞記者從各大城市向布拉特利博羅蜂擁而至。後來還有人專門為此著書立說,書名就叫《佛蒙特州基普林的家庭之爭》。
基普林從這次官司中得到了什麼呢?一無所獲。相反,他還不得不按照法庭宣判,跟他的妻子一起永遠離開他在美國的這幢住宅!不過是因為一些青草,卻引發了一場轟動了全世界的官司,為自己製造了那麼多的痛苦和麻煩。
當你被各種煩惱困擾著,甚至整個人已經開始精神緊張不堪的時候,你可以憑自己的意誌力,改變你的心境。在劃時代的暢銷書《情商》中,丹尼爾·格爾曼就曾描述過這種情緒大爆發是由於某類人缺少很好的情緒抑製引起的。當然,我們不能壓抑自己的情緒,所以繁茂和發泄毀壞了我們的身心。更確切的說,情商還部分包括瞬間抑製和適當使用我們的情緒。這就是情商和逆商的直接交叉點。
具有高你上的人也具有更高的情緒抑製能力,他們更能論證控製反應力的第二種形式,也就是更高一級的形式——自發控製反應力。
所謂自發控製反應力,即是能夠在逆境襲來的非常時刻奪取、控製、管理,甚至能最優化其反應力。
卡耐基曾認識一個叫做英格萊特的印地安那州人。十年前,他不幸得了猩紅熱,可是當他康複以後,他發現又得了腎髒病。盡管他已經去找過好多個醫生,但誰也沒辦法治好他。更加不幸的是,在這兩種病之後,他又得了另一種並發症——血壓高了起來。可是同樣的,醫生給他的答複還是一句話——情況太嚴重,最好馬上料理後事。
“我回到家裏,”這位印第安那州人說,“弄清楚我所有的保險都已付過了,然後向上帝懺悔我以前所犯過的各種錯誤,坐下來很難過地默默沉思。我害得所有的人都很不快樂。我的妻子和家人都非常難過,我自己更是深深地埋在頹喪的情緒裏。然而,在經過一星期的自憐自艾之後,我對自己說:‘你這樣子簡直象個大傻瓜。你在一年之內恐怕還不會死,那麼趁你還活著的時候,何不快快樂樂呢?’我挺起胸膛,臉上露著微笑,試著讓自己表現出好象一切都很正常的樣子。我承認開始的時候相當費力,但是我強迫自己很開心,很高興,這不但有利於我的家人,也對我自己大有幫助。”
“接著我發現自己開始覺得好多了。這種改進持續不斷,我不僅很快樂,很健康,活得好好的,而且我的血壓也降下來了。有一件事我是可以肯定的:如果我一直想到會死、會垮掉的話,那位醫生所預言的就會實現了。可是我給自己的身體一個自行恢複的機會,別的什麼都沒有用,除了改變我的心情。”
看來,控製反應力其實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難以掌握。通過我們內心積極的心理暗示,它就能夠被我們慢慢化解。而且在我們慢慢改善控製反應力時候,我們還能在自己心中播撒下自信、樂觀和希望的種子。
所以,通過自我控製反應力,我們可以立即與積極的反應相聯係。最終我們會通過改變自己的想法,以及用更加積極的心理和語言來影響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從而創造出一個更具活力的環境。
3.在實踐中積累提升AQ的方法
研究顯示,重視和增加對逆境的控製力,在我們的前景、表現、健康和長期成功中是至關重要的因素,而後天無助則成了人們努力的毒瘤。
生活中,我們的確是會碰到自己所無法控製的事情,例如:失望、自然災害、戰爭、天氣等等。但是,在每一個不能被控製的對象中,我們肯定至少能影響到它的某些方麵。所以,適當的提升自己在實踐中的AQ,那麼我們也許就能更好的跨過很多的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