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達成精神上的平和(1 / 2)

冥想,追求的就是一種平和的狀態。你的身體,首先就處於一種平和的狀態,無論你是采用那一種冥想方式、哪一種坐姿,你都是保持著平衡而對稱的姿勢,並且要慢慢的調身,找到最稱心稱意,又有助於冥想的姿勢。簡單來說,就是找到身體的平和。

身體與心,就相互關聯的。你的身體平和下來,才能保持平和的氣息,從而達成精神上的平和。精神上的平和,是冥想的最終狀態,同時也是目的。

我們之所以選擇了冥想,並不是一時興起,並不是趕時髦,是而相信它,並且希望可以額透過冥想來進行身與心的調整。生活的勞累讓我們疲憊,身體勞累的同時,精神也在承受著巨大的壓力。讓身體放鬆,你可以去做治療,做運動,但其實如果精神是緊張不堪的,身體也難以得到徹底的休憩與治愈。讓精神放鬆下來,才是環節疲憊與壓力的關鍵。

精神平和的人,他/她的平和會表現在生活的每一個方麵。靜靜地回想一下,那些讓你不平和的瞬間——等空車的時候被路人狠狠地踩了一腳,你暴躁;買衣服的時候發現最喜歡的襯衣沒有適合自己的號碼,你失望;工作上因為一件小的紕漏而遭上司一通罵,你沮喪……這些,都是生活中的種種瞬間,你的情緒在不停地波動。

情緒,往往隻是一種時間較短的心理變化,但如果某一種情緒持續的時間很長,一直得不到緩解,以至於你的整個人都陷入到沉沉的氛圍中,找不到出路,那麼,這就是一種精神上的迷失了。

精神上的躁動不安,對你的整個狀態都會造成極大的影響,不可小覷。冥想,就是要他能夠過坐定、入靜,來達到精神平和,並把這種平和延續到生活中。冥想的整個過程,都是在努力地達到平和。你調整自己的身體,就像把一株植物放置在安靜的環境裏,從現在開始,你就是這株植物。植物是靜止而恬靜的,它一直孜孜不倦地向上生長。你感覺到,自己體內的力量正在慢慢地覺醒,在你的身體裏蠢蠢欲動。引導並保持你的氣息,讓它平和穩定,然後去尋找你的精神層麵。你是自由的,無拘無束,冥想把你帶進了一片浩瀚的宇宙,其實,這就是你的精神。認真地去感受它的博大與包容力,你的精神是廣闊的,可以容納很多事物,也正因為這樣,它會感覺到疲憊和倦怠。

我們在生活中,對精神的體察是遠遠不夠的,通常會認為需要休息的隻有身體。不要再抱有這種錯誤的想法了,你的忽視,會讓精神裏集聚的負擔越來越大,它不僅無法平和,甚至會走到崩潰的邊緣。精神的崩潰,是一種徹底而難以治愈的絕望,不想走到這一步,就在每天,記得給精神足夠的嗬護。

冥想的過程,就是精神漸漸平和下去的過程。此時,你的五官、身體機能的進程都緩慢下來,你對外界、對自己身體的感知也在漸漸的緩慢下來,能更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到精神層麵的自己。慢慢地,你融入到自己的精神世界裏,精神無處不在,你伸出手,似乎能觸摸到它的紋理,你似乎能看到它所有的喜怒哀樂。請盡你所能地把你的精神世界打理好,將那些從生活中滲透進來的“垃圾”清理出去,保持幹淨。你把自己融合在自己的精神裏,就能感覺到它哪裏出現了問題,哪裏比較緊張,把更多的注意力投注到這些地方,讓精神的每一處角落都平和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