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綠滿南粵情滿南粵——《綠色之路》拍攝散記(1 / 3)

1989年11月,我們匆匆忙忙接受了拍攝十集電視係列科教片《綠色之路》的任務,匆匆忙忙踏上了征途。這幾個月來,全省東、西、南、北、中,我們轉了一大圈。回到台裏,有人問起最近何去何來?便神神秘秘地一笑:“往大森林去,從大森林來。”要是五年前說這話,確實太誇張。那時全省有五千萬畝山嶺裸露著黃色的軀體,要找大森林可不容易。現在大不同了,所到之處,新苗滴翠,老樹成林,全省的森林覆蓋率已達到44%。我們走過的,是一條名副其實的綠色之路。人造荒山與人造綠海

赴台山、新會拍攝完之後,我們到了粵西地區。昔日赤地千裏,風災旱災嚴重的雷州半島,如今已是綠林相連、碧波蕩漾,成了我省最大的桉樹用材生產基地。吳川縣沿海一帶的防護林,蜿蜒前行,說是一道綠色長城,一點兒也不過份。

在茂名市這座油城,我們采訪到這麼一件事。茂名石油工業公司有個排土場,占地3800多畝。從1985年開始,這裏就堆放油頁岩幹餾廢渣。天長日久,成了一座人造荒山,光禿禿地,寸草不生。遇到刮風天,便飛沙走石,不能近人。1985年春,公司發動職工來這裏義務勞動,植樹造林。一連幾年,種下了47萬棵樹,硬把這座人造荒山變成了人造綠海。這樣一來,四方的鳥兒紛紛飛來安家,野貓、狐狸等小動物遷到這裏落了戶。不少年青人節假日出遊,也把這兒當作新景點。茂名市還決定把這裏辦成森林公園。城裏人想一睹森林的綠色風貌,就不必長途跋涉了。

陽西吳百萬

粵西行的最後一站是陽西縣,我們去拍攝了吳百萬和他承包的山林。吳百萬的真名叫吳土旺,一個地地道道的中國農民的名字。但這名字叫了幾十年,土地沒有帶給他富裕和興旺。進入改革開放的年代後,他竟換了個人似的,把對土地的一腔深情和熱望,全傾注給了他承包的五百畝山地。5年前種下的桉樹可以砍伐了,苗圃地的新苗長得正旺,50畝荔枝園也侍弄得很好。不久前,林業部高部長來到這裏,見吳百萬家大業大,好生了得,便笑著打趣:“吳土旺該叫吳百萬了。”於是,這名字很快傳開了。提起這事,吳土旺嘿嘿直笑。他告訴我,承包合同訂了二十年。植樹造林,這輩子他打算一直幹下去,自己要過好日子,也造福子孫。

拍完吳土旺,不知誰開玩笑說:“你們注意到沒有,咱們廣東的省委書記姓林(即林若),省長姓葉(即葉選平),林葉——林業,齊心協力抓林業。難怪廣東的林業發展這麼快!”一行人不由得大笑。這是一個多麼美妙的巧合呀!

白羊肚毛巾頭上紮

我們是十二月中旬去粵東地區拍片的。正是風高物燥的季節,一路上風塵仆仆。柏油路還好說,有時碰上泥沙路,兩邊的樹又小,那可真是塵土滾滾,沙石飛揚。不湊巧的是,我們那部車有個不密封的毛病,縫兒大,沙塵直往車裏灌。半天下來,個個都成了黃頭發,黃眉毛,黃鼻孔。大家一合計,采取了緊急措施。每天上車兩件事:紮毛巾,戴口罩。按理說這原不是什麼稀罕事。陝北農民的形象我們在電影裏見得多了,不都是白羊肚毛巾頭上紮嗎!隻是再配上個大口罩,便有些不倫不類。可到了這個份上,也就顧不得那麼多了。毛巾口罩,照用不誤。唯有眉毛,不知如何才能免受“黃害”。隻好讓它繼續受委屈,白天染黃了,晚上再細細“掃黃”。

綠在特區

我們拍的這部林業科普係列片中,最後一集專門談“城市綠比”。因此,我們跑了一趟深圳、珠海特區。

長年遠離大森林的城裏人,如今正急切地呼喚著綠色世界的回歸。園林綠化,已成為城市建設必不可少的項目。深圳、珠海的綠化工程建設也顯示了特區速度。兩市的綠化率和人均占有綠地都超過了國家近期內對園林綠化提出的標準。在全國的城市綠化中,特區走在前麵了。

深圳人提出了“把城市建在花園中”的口號,機關、企業、街道和住宅區等的綠化,都按規劃與城建同步進行,綠樹紅花,隨處可見。這些都收進了我們的鏡頭。濱河住宅區的綠化特別引人注目。高聳的樓群之間,是一大片綠菌菌的草地,一群孩子在玩球,幾位婦女在漫步。道路兩邊種著路樹,鮮花,層次分明。就連人行天橋的欄杆邊,也滿是綠藤垂掛,嫋嫋婷婷,婀娜多姿。在這樣的環境裏生活,真是太舒服了。市綠委的同誌說,這個住宅區獨具匠心的設計者,因此獲得了全國建築設計一等獎。

我們還拍攝了深圳與蛇口之間的福田紅樹林鳥類自然保護區。紅樹林並非紅色,它們生長在含鹽份的海灘上,是熱帶森林的特殊類型。綠得很深沉很執著。可以起到淨化海水和空氣,防海浪,固海堤的作用。福田這片紅樹林中,棲息著178種鳥類,其中以鷺鳥最多。它們或盤旋覓食,或林中歇息,儼然是這裏的主人。我們這群不逮之客,驚起了一群鷺鳥。但這裏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保護區的一條宣傳標語的第一句話:“這是你的保護區……”是的,綠色的大自然是你的、我的、他的,誰都有享受的權利,誰都有保護的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