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8.羊城訪張瑜(1 / 1)

張瑜靜悄悄地來了羊城,又靜悄悄地離去。隻呆了不到一天時間。

“好久沒來廣州,變化真大啊,完全認不出來了。”張瑜嬌柔的聲音裏滿是欣喜。她印象很深的是14年前在廣州市從化拍電影《廬山戀》,那時廣州卻是另一副模樣。1985年她赴美留學後,一直沒機會再來。這次張瑜是在成都拍完20集電視劇《夢斷情樓》之後,回上海省親,接著繞道北京,途經廣州去越南胡誌明市的。她去那兒是為了生意上的事情。

見到張瑜,我卻沒法把她和什麼生意連在一起。腦海裏《廬山戀》中那個清純可人的女孩,與眼前這位端莊清麗、氣質不俗的女性,仍然一脈相通。歲月使她成熟,也使她更具女人魅力。

旅居國外,一晃就是十年。當初走的時候,張瑜這個榮獲“金雞”、“百花獎”的“雙料影後”正大紅大紫,卻已經感到了自己藝術修養的不足、生活底子的薄弱。她出道早,成名也早,從小父母不寵她,當了明星後社會卻寵著她。鮮花如海,掌聲如潮……然而電影界的一些老前輩多次提醒她:連軸轉似地演戲,沒空補充“營養”,要不了多久就會有藝竭才盡的危險。趁著年青要多看書、多學習,否則不會有深度。張瑜終於下決心走出國門求學。現在回想起來,她還深深地感謝前輩們的指教。正因為這樣,她才沒有在榮譽和讚美麵前陶醉,而是把藝術青春延續至今……

初去美國的那段日子,張瑜和許多中國留學生一樣,有個艱難的適應過程。尤其對張瑜來說,籠罩全身的明星光環不複存在,一切都要從頭開始,包括語言學習和日常生活。但張瑜一點兒沒說“洋插隊”的艱辛和困惑,卻告訴了我一個深藏在她心底的故事——

張瑜求學期間,突然接到一個陌生人從香港打來的電話,說是受一位信佛的老太太之托,要為她提供兩年的學費。那位老太太挺喜歡許多大陸演員的質樸,並十分欣賞張瑜在《小街》、《知音》等影片中的出色表演。得知張瑜在美國自費留學,很願意資助她完成學業。老太太好不容易打聽到張瑜的電話,當即托親戚與她取得聯係,還一再囑咐張瑜不要打聽自己的姓名,也不必表示感謝。張瑜順利地讀完了大學,有時她幾乎按捺不住感激的情懷,但最終還是遵照老太太的意願,放棄了對老太太的尋找。而在她的心中,這段充滿人間美好之情的記憶是永遠也抹不掉的。

今天,張瑜自己有了一定的經濟實力,在從藝的同時也經商。她說她往往喜歡投資辦積德的事情。最近她購買了美國一種確診癌症的試劑在中國大陸的專利權,準備到廣州郊區選點建廠,生產這種準確率達98%的試劑。在張瑜看來,從藝和從商並不矛盾,因為從商也是一門藝術,可以鍛煉和增強人的生存能力,同時還是另一種形式的體驗生活,對演戲非常有幫助。

這些年來,張瑜忙著學習忙著拍戲還忙著經商,她說自己如空中飛人,四處奔波,沒個安定的時候。而且人生中能幹事的時間不多,隻好暫時不留時間給私生活。她一直希望事業和愛情兩全,但這要美夢成真實在不容易。矛盾中她更願意做個事業型的女人,感情上的事則隨緣,不去強求。

我們談起了她五月中旬才拍完的《夢斷情樓》。“這個劇很好看啊!故事挺複雜的,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張瑜興奮地說,毫不掩飾她對這部劇的喜愛:“劇中人物糾葛厲害,看著好像是一個女人與六個男人的故事,其實遠不是那麼簡單。當中有深刻的社會原因,多彩的風土人情,哲理性、藝術性都強,而且在電視劇中把東方特色和某些好萊塢的風格糅在一起了。”

張瑜在劇中扮演的女主角,是個大家閨秀,因家庭種種變故,飄泊異鄉,被迫為娼。一生曆經坎坷,最後自盡身亡。這是張瑜出演小鳳仙、李師師等一代名妓之後的又一次“入風塵、進青樓。”難怪有影迷置疑:張瑜為什麼老演這類角色?張瑜聽說後俏皮地一笑:“此事純屬巧合。你看我這一臉正氣,真的沒什麼風塵。”實際上正如台灣一些專家所說,張瑜以她的藝術修養、表演技巧和獨特氣質,演活了好幾個雖淪落風塵,卻心高情重的女性。

靜悄悄地來了,又靜悄悄地離去。張瑜說,不久後她會再來廣州。到時候,該不會如此匆忙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