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1 / 3)

精攻理財:會理財是財務自由的必由之路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

理財是生活中最大的學問,它與生活休戚相關,沒有錢的窮人或初入社會又身無一定固定財產的中產等層次上的“新貧族”都不應逃避。從經濟獨立開始,我們應該根據不同的生活狀況,在有效規避理財活動風險的同時,也做好人生各個時期的理財計劃。

理財計劃要兼顧眼前和長遠,既穩妥又靈活,才能讓手中的金錢成倍翻升。

定期檢查理財狀況也是必須的。健康的家庭財務狀況,應該有良好的資產負債結構、足夠的緊急備付能力、不單一的收入來源、量入為出的財務負擔、良好的資本積累習慣,和穩健的投資理財能力。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

理財是生活中最大的學問,因為它就是你生活的根源,沒有了它,那麼你就是生活中容易失敗的人。

擁有一個強大的理財隊伍,不僅關係到公司生存的壽命,還牽涉到下層幾千家庭的生活。然而,實際情況是有不少公司就倒在了金融危機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

"其實,中小投資者中約有九成不懂理財產品。"國際金融理財師李智海大膽評論道。例如收益與預期收益的區別,一些市民在購買個人理財產品時,由於對其性質不了解,往往認為隻要買了投資理財產品就能獲得高於同期銀行儲蓄利率的收益,把"預期收益"理解為"收益",而對需承擔的投資風險、合同條款等知之甚少。這樣的水平就是有"劍"你也使不出!又怎麼能上"戰場"呢?預期收益≠實際收益,成熟的投資者應當記住,理財期滿最終實現的收益,很可能與預期收益有偏差。口頭宣傳≠合同約定,投資者們對理財產品應有清醒的認識,它們既不是儲蓄,也不是搖錢樹,而是收益與風險並存的投資渠道,真正使投資贏利的唯一途徑便是:魔鬼在細節。

理財需要有較高的水平。如果做風險大的投資、請到了不會理財的人員為你操作,這樣理財那就是風險加冒險。

小到我們百姓家,會理財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掌握人生的方向,不會理財就不會生活!

有這麼一個家庭,夫妻雙雙下崗,家庭月收入不固定,每月約700元,家庭存款40 000元。女主人先是經親戚推薦到外地一個縣城的房地產公司做會計,每月800元。夥食和日用品她每月嚴格控製在300元,餘500元寄回家。男主人留守在家,以便照顧兒子。他很瀟灑,每天把自己和兒子的早點連午飯做好,就出門釣魚去了。男主人一天三餐很簡單,蒸魚煎魚燜魚炸魚輪著吃,爺倆靠這500元生活,還能存下200元。時間長了孩子受不了,而且馬上要中考了,女主人幹了一年就回省城了,之後在一家物業公司做後勤,每月600元,男的給人送水,每月350元。

生活穩定後,女主人每天精心調配夥食,盡可能做到營養豐富。菜一般下午下班後買,這樣能便宜些。爺倆夏天兩三身T恤短褲,冬天兩身外套。女主人每個夏天會買兩件十來元的新衣,冬天自己織毛外套,好看又省錢。這期間,每月家裏可存300元,兒子考上了重點高中,住校,開銷增加了。廠裏搞清算,夫妻每人20多年的工齡被4萬元買斷。

細想這幾年他們家每月收入沒超過1000元,好在雙方都沒負擔,兩邊的老人收入也比他們強,兄弟姐妹也不錯。雙方父母老說要"支援"他們一些,被他們夫妻拒絕了。隻要身體好,相信靠自己能過上好日子。現在的40 000元存款,得留著給兒子上大學用。

這算得上是個幸福的家庭,他們的幸福來自於他們會理財。那麼不會理財的人,生活又會是什麼樣呢?

這個家庭的男主人30歲,公司職員,已婚沒有小孩,家庭月收入4000元,存款約70 000元,已獲產權60平方米公房一套。每月生活基本開支1800元,不可預見開支300元,孝敬雙方父母400元,儲蓄1500元,沒有需要交納的保險。男主人是某公司職員,每月工資加獎金、福利約2500元,妻子是學校教師,每月收入1500元。客觀來說,每月4000元的固定收入,已算中等水平,兩份體麵穩定的工作,一個溫馨的小家,應該算得上幸福美滿了,可男主人卻形容自己是"熱屋頂上的貓"。這是為什麼呢?

婚前,男主人一直過著很瀟灑的單身白領生活,沒有積蓄,隻留下了難以收回的14 000元外債。借錢的兩位,一個是昔日同窗,一個是老交情的同事。現今,一位跑到廣東打工,一位調走了,誰也沒提還錢的事兒。夫妻倆的父母都已退休,每人每月退休金隻有五六百元,沒什麼積蓄。夫妻倆約定每月孝敬父母400元。

去年,嶽母生病,兩人墊進了1500元。那點微薄的積蓄怎麼夠用?三十而立,父母多次催促,該要個孩子了。一打聽,如今養孩子費用太高,生下來頭半年,每月得四五千,以後每月也得一千多,還是等兩年再說吧。再說,房子比較小,過二人世界還行,要有了孩子,再請個保姆就局促了。男主人的理想是在生孩子之前買套100平方米的房子,把現在的房子出租作月供。可兩人的積蓄勉強夠首付,無力裝修新房了。不足70000元的積蓄,老人、孩子和房子樣樣得兼顧,怎麼讓人不著急?原來不會理財的日子就這樣。當要承擔家庭壓力時,不知道理財就隻能叫急了。

我們誰都想要一個穩定的生活。那麼,你就一定要學會理財,你不理財,財不理你!

積累財富離不開理財意識

理財意識是財富積累的基石。要知道隻有靠“錢滾錢”地逐漸累積,我們才能逐步實現財務自由,而理財的手段和智慧則決定著你“錢途”。

觀念一:樹立堅強信念,投資理財不是有錢人的專利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總有許多工薪階層或中低收入者持有“有錢才有資格談投資理財”的觀念。普遍認為,每月固定的工資收入應付日常生活開銷就差不多了,哪來的餘財可理呢?“理財投資是有錢人的專利,與自己的生活無關”仍是一般大眾的想法。

理財投資是有錢人的專利,大眾生活信息來源的報章、電視、網絡等媒體的理財方略是服務少數人理財的“特權區”。如果真有這種想法,那你就大錯而特錯了。投資理財是與生活休戚與共的事,沒有錢的窮人或初入社會又身無一定固定財產的中產等層次上的“新貧族”都不應逃避。即使捉襟見肘、微不足道亦有可能“聚沙成塔”,運用得當更可能是“翻身”的契機呢!

總之,不要忽視小錢的力量,就像零碎的時間一樣,懂得充分運用,時間一長,其效果就自然驚人。最關鍵的起點問題是要有一個清醒而又正確的認識,樹立一個堅強的信念和必勝的信心。我們再次忠告:理財先立誌——不要認為投資理財是有錢人的專利——理財從樹立自信心和堅強的信念開始。

觀念二:理財重在規劃,別讓“等有了錢再說”誤了你的“錢程”

在我們身邊,有許多人一輩子工作勤奮努力,辛辛苦苦地存錢,卻又不知所為何來,既不知有效運用資金,亦不敢過於消費享受,或有些人圖“以小搏大”,不看自己能力,把理財目標定得很高,在金錢遊戲中打滾,失利後不是頹然收手,放棄從頭開始的信心,就是落得後半輩子悔恨抑鬱再難振作。

要圓一個美滿的人生夢,除了要有一個好的人生目標規劃外,也要懂得如何應對各個人生不同階段的生活所需,而將財務做適當計劃及管理就更顯其必要。 許多理財專家都認為,一生理財規劃應趁早進行,以免年輕時任由“錢財放水流”,蹉跎歲月之後老來嗟歎空悲切。

財富是靠“積少成多”、“錢滾錢”地逐漸累積,平穩妥當的生涯理財規劃應及早擬定,才有助於逐步實現“聚財”的目標,為人生奠下安定、有保障、高品質的基礎。

觀念三:拒絕各種誘惑,不良理財習慣可能會使你兩手空空

麵對這個消費的社會,要拒絕誘惑當然不是那麼容易,要對自己辛苦賺來的每一分錢具有完全的掌控權就要先從改變理財習慣下手。“先消費再儲蓄”是一般人易犯的理財習慣錯誤,許多人生活常感左入右出、入不敷出,就是因為你的“消費”是在前頭,沒有儲蓄的觀念。或是認為“先花了,剩下再說”,往往低估自己的消費欲及零零星星的日常開支。對中國許多的老百姓來說,要養成“先儲蓄再消費”的習慣才是正確的理財法,實行自我約束,每月在領到薪水時,先把一筆儲蓄金存入銀行(如零存整取定存)或購買一些小額國債、基金,“先下手為強”,存了錢再說,這樣一方麵可控製每月預算,以防超支,另一方麵又能逐漸養成節儉的習慣,改變自己的消費觀甚至價值觀,以追求精神的充實,不再為虛榮浮躁的外表所惑。這種“強迫儲蓄”的方式也是積攢理財資金的起步,生活要有保障就要完全掌握自己的財務狀況,不僅要“瞻前”也要“顧後”,讓“儲蓄”先於“消費”吧!而先盲目消費——盡情享受人生——等有了“剩餘”再去儲蓄,總歸是種不太明智的做法。

觀念四:沒人是天生的高手,能力來自於學習和實踐經驗的積累

常聽人以“沒有數字概念”、“天生不擅理財”等借口規避與每個人生活休戚相關的理財問題。似乎一般人易於把“理財”歸為個人興趣的選擇,或是一種天生具有的能力,甚至與所學領域有連帶關係。

事實上,任何一項能力都非天生俱有,耐心學習與實際經驗才是重點。理財能力也是一樣,也許具有數字觀念或本身學習商學、經濟等學科者較能觸類旁通,也較有“理財意識”,但基於金錢問題乃是人生如影隨形的事,尤其現代經濟日益發達,每個人都無法自免於個人理財責任之外。

現代經濟帶來了“理財時代”,五花八門的理財工具書多而龐雜,許多關於理財的課程亦走下專業領域的舞台,深入上班族、家庭主婦、學生的生活學習當中。隨著經濟環境的變化,勤儉儲蓄的傳統單一理財方式已無法滿足一般人需求,理財工具的範疇擴展迅速。配合人生規劃,理財的功能已不限於保障安全無慮的生活,而是追求更高的物質和精神滿足。

觀念五:不要奢求一夕致富,別把雞蛋全放在一個籃子裏

有些保守的人,把錢都放在銀行裏生利息,認為這種做法最安全且沒有風險。也有些人買黃金、珠寶寄存在保險櫃裏以防不測。這兩種人都是以絕對安全、有保障為第一標準,走極端保守的理財路線,或是說完全沒有理財觀念;或者也有些人對某種單一的投資工具有偏好,如房地產或股票,遂將所有資金投入,孤注一擲,急於求成,這種人若能獲利順遂也就罷了,但從市麵有好有壞波動無常來說,憑靠一種投資工具的風險未免太大。

有部分的投資人是走投機路線的,也就是專做熱門短期投資,今年或這段時期流行什麼,就一窩蜂地把資金投入。這種人有投資觀念,但因“賭性堅強”,寧願冒高風險,也不願紮實從事較低風險的投資。這類投機客往往希望“一夕致富”,若時機好也許能大賺其錢,但時機壞時亦不乏血本無歸、甚至傾家蕩產的“活生生”例子。

不管選擇哪種投資方式,上述幾種人都犯了理財上的大忌:急於求成,“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裏”,缺乏分散風險觀念。

我們普遍認為,不要把所有資金都投入高風險的投資裏去。“投資組合”乃是將資金分散至各種投資項目中,而非在同一種投資“籃子”中作組合,有些人在股票裏玩組合,或是把各種共同基金組合搭配,仍然是“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裏”的作法,依舊是不智之舉啊!

觀念六:管理好你的時間,勝於管理好你的金錢和財富

現代人最常掛在嘴邊的就是“忙得找不出時間來了”。每日為工作而庸庸碌碌,常常覺得時間不夠用的人,就像常怨歎錢不夠用的人一樣,是“時間的窮人”,似乎都有恨不得把24小時變成48小時來過的願望。 “時間即金錢”,尤其對於忙碌的現代人而言更能深切感受,每天時間分分秒秒的流失雖不像金錢損失到“切膚”的程度,但是,錢財失去尚可複得,時間卻是“千金換不回”的。如果你對上天公平給予每個人24小時的資源無法有效管理,不僅可能和理財投資的時機性失之交臂,人生甚至還可能終至一事無成,可見“時間管理”對現代理財人的重要性。想向上帝“偷”時間既然不可能,那麼學著自己“管理”時間,把分秒都花在“刀口”上,提高效率,才是根本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