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2章 空城計(3)(2 / 2)

一天,我們從舊金山開車繞道580公路回洛杉礬時,看到一處光禿禿的山上,排滿了上千台風車,讓人想起風車王國荷蘭。但這裏的風車不是木製的,都是鋼筋鐵骨。漫山遍野的風車隨風飛轉,場麵真是壯觀。原來,這些風車都是發電用的。風力發電的好處很多,一是靠自然動力不費錢,二是沒有任何汙染,可就是造價太高。據說搞這種風力發電的商人,十幾年來雖已聯網發電,還一直在賠錢,直到最近才補償了投資,今後就是賺錢的時期了。我終於明白了:美國人在經營方麵並不傻,隻是他們的眼光長遠一點罷了。

從經營管理厚黑學的視角看,他們的“傻”其實是在布誘餌,他們的不賺錢正是為了放長線釣大魚,以後賺更多的錢。

8.灰色商人戰果赫赫

某雜誌曾經介紹過一位“灰色商人”——Y先生。

Y先生曾是一家中外聞名的大企業下屬公司的部門經理。精通外貿慣例和知識,能說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語。為了幾筆大生意,他曾幾度往返國內外,結果是勝績多於敗績,為公司賺了一大筆錢,也煉就了遇事不慌,穩紮穩打的性格,深得上級的賞識。可是,就在麵臨提拔的時候,他毅然辭職了。他要獨闖商海,當一個自主的老板。

Y先生幾經折騰,終於從工商局取得了執照,公司開張了,生意卻慘淡至極,半年中公司帳僅有8000元。他完全沒有料到,當他失去了身後的大樹,失去了原來的那令人肅然起敬的公司招牌後,他的“功夫”難以施展了。昔日的客戶與他斷了聯係,大公司不屑再與他合作,他被拋向了商界的另一角落。這個角落中的許多人不講商業規則,不講信譽,大都對生意抱著“碰一筆是一筆”的僥幸心理,東碰西撞,一片混亂。Y先生對別人充滿著警惕,別人也警惕他。

Y先生有出奇的適應能力。他在實力的虛實上做起文章來,以吸引人流的商人和客戶。首先他拉起了大旗,重新打起了原來公司的招牌,當然他不會忘記疏通內線關係,以防被人識破。不過,他隻是在認為必要的時候才這樣做。

他租用了一套還算象樣的房子,將裏麵的家具暫棄之人倉庫,從別處借來了一套上檔次辦公家具,精心布置一番,頓使辦公氣派不凡,又從家中拿來一些商務方麵的書,擱置書架上,而且專放些半新半舊的,這使人不致懷疑他在生意上的真才實學,不是裝樣子。他通過熟人買了一套計算機機殼,蓋上好看的裝飾布,隻要人不親自操作,就誰也不知道那是樣子貨。他花小錢竟認認真真地“包裝”了他的公司。不過,他的公司也有真正屬於他的東西,這就是傳真機和電話機。以後,他的公司裏生意人漸漸多了。他出色的談判技巧,配上有實力的表象,使人增加了對他的信任,終於使他有了幾個固定的客戶。一次,他與一商人為一筆生意談了一天,因價格久談不下,於是他雇人在第二天的談判中闖進來,做出欲搶生意的樣子。此舉竟使那商人讓了步。

就這樣,他虛虛實實、真真假假。若有若無地與形形色色的商人打交道,並且戰績輝煌,有了相當可觀的收入。他將公司搬進了一家飯店,辦公室裏的那台電腦也變成真的了。

9.搶先進入真空市場

1982年秋,山東榮城鞋廠生產了一種海藍色滌綸塔跟鞋,很受歡迎,不少用戶紛紛前來訂貨。為了優待老用戶,鞋廠主動給濱州市一家大商店分配了一部分這種新產品。不久,這家商店卻來信要求退貨。

這樣的熱銷貨怎麼要求退貨呢?廠方百思不解,迅速派人前去調查,這才弄明白原來濱州的風俗,隻有誰家辦喪事,婦女們才穿這種顏色的鞋,以示哀悼,這種布鞋款式雖新,顏色卻是當地所忌,所以成了“冷門貨”。

吃一塹,長一智。1983年春,這家鞋廠去外地征求訂貨時,偶爾聽說即墨縣一帶有個風俗,每逢寒食節,所有頭年結婚的新媳婦都要給七姑八姨每人送一雙鞋。一開始他們馬上組織力量生產了4000雙各種規格的布鞋,趕在清明節前幾天發到即墨,結果不到一天就銷售一空。

由此廠家悟出,我國幅員遼闊,各地風土人情各異,且不說每個少數民族都有自己喜愛的商品,即是漢族地區,商品也因一地一縣的民情風格而取舍不一。因此,在商品生產和銷售中,注意調查風土人情,也是決策成功的重要環節。

有多少人群,就有多少市場。然而,市場地常常有“真空”,比如說風俗民情對消費傾向的影響,商家應該搶先進入這片市場“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