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紛亂時代(中)(3 / 3)

在新軍將領的人選上,景帝接納了尚書令曲端的建議,重新啟用因“駿府之亂”遭到罷黜的蔡國公上官鴻,加封上官鴻為左元帥,大膽將能征善戰的東境關西三河武家出身的年輕武將調入中央禁軍與六衛新軍中委以重任,還秘密扶植拉攏藩鎮周邊效忠朝廷的地方貴族。

在組建新軍的過程中,景帝可以說是嘔心瀝血,傾盡了自己所有的精力與皇家內庫財力。當景帝遇到財政危機時,衛梁看準機會,變賣家產充入國庫為皇帝解憂,成為百官表率,贏得一片讚許。景帝也終於想起衛梁這個國舅,對他的態度大有改觀,經常召他入宮談論風雅,發現了他在刑獄方麵上的才幹,就安排衛梁進入刑部。

景明四年(康曆434年),衛梁正式走馬上任,在刑部郎中--陸瓚手下擔任司門主事,負責審核大理寺所判的案件。陸瓚布衣出身,元嘉恩科二甲第一名,賜“進士出身”,後拜入左相柴庭玉門下,也是“興隆政變”的功臣之一,與同期一甲進士“狀元”領侍禦史崔琳、“榜眼”門下省錄事薛儒芝、“探花”南國巡查使馬世坤合稱為“元嘉四傑”,為人清廉、剛正不阿、不畏強權的性格深受景帝的賞識與信賴。

在這位人品官德都無可挑剔的強勢上官麵前,衛梁無所作為,隻能在堆積如山的案卷中渾噩度日,勤勤懇懇辦事。

也許是受到老師柴庭玉的影響,陸瓚也十分忌憚外戚。不過衛梁為人處世任勞任怨,加上本身才華橫溢,在工作上從不犯錯,又寫的一手好字,使得陸瓚對衛梁漸漸有了好感。半年後,刑部內部進行人事調動,陸瓚親自給刑部尚書--潘道成寫了推薦信,舉薦衛梁進了刑部獄典司,衛梁連跳四級高升為刑部令史,專門管理罪犯名冊、衣糧費用,編纂牢獄法規,統計書表等事宜。而主管刑部獄典司的刑部左侍郎--溫昇是衛梁的妻弟溫開良的遠房堂叔,也想在衛貴妃身上沾點皇親國戚的光,因此對衛梁非常照顧。期間,衛梁一直過得清貧拘謹的日子,生怕露出馬腳,同時還要抵擋來自溫昇金錢美女的雙重誘惑。

景明五年(康曆435年)正月,京都發生了一件大事。

景帝的親弟弟榮親王康榮在街上騎馬時,因道路結冰不慎被一輛馬車撞倒,受到驚嚇的康榮一怒之下,當街就把衝撞他的車夫殺了,還把對方的腦袋割了下來。就在京兆府和大理寺還在為榮親王的身份猶豫不決時,陸瓚第一時間就將殺人的榮親王逮捕下獄。擅長抓住機遇的衛梁立刻采取行動,親自在獄中照顧康榮的衣食起居,還出策讓康榮堅持自己是癔症殺人。

三法司會審時,康榮就照著衛梁的辦法一口咬定自己是瘋症發作殺的人。全京城的人都知道從小被齊王打到大的榮親王患有癔症,他也不是第一次殺人。所以,主審的刑部右侍郎--鄒萬全就跟京兆府和大理寺合夥唱了出雙簧,然後景帝出麵“勉強”同意赦免了榮親王的死罪,罰他入獄一年,還要以重金撫恤被殺車夫的家人。結果陸瓚據理力爭,高喊著“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的夢幻口號,就連老師柴庭玉都勸不住他,向皇帝上書彈劾自己的上官徇私舞弊,三法司同流合汙辦案不力,將自己能得罪的同僚全部都得罪了。景帝龍顏大怒,隨便找了一理由就貶了陸瓚的官職,仍留在刑部聽用。

陸瓚性格剛強,但剛極易折!

陸瓚最終還是被自己的性格所害,用懸梁自盡的極端方式以死明誌,宣泄不滿,搞得景帝尷尬異常。陸瓚死後,曾經被他舉薦過的衛梁繼任為刑部郎中,開始直接參與訟案刑獄之事,這也是衛梁第一次掌握實權。

在為人處世上,衛梁對於上官,無論是嚴寒還是酷暑,拜訪問候是從不間斷。對自己的同僚,他溫文爾雅有禮貌,對待下屬也從不擺架子,平易近人,對待朝中的寒門仕子與家道中落的官員,他總是多加照顧從不歧視。對於皇帝想要幹涉的案件,衛梁都會辦的明明白白:如果景帝想要從重處罰某個官員,衛梁就會把人交給執法嚴酷的手下去辦。相反,如果景帝想要寬恕某個犯案的官員,衛梁就會把人交給執法平和的手下去辦。

對於皇帝想做又沒法做的事,衛梁在循吏與酷吏之間反複橫跳,而且在辦案程序上找不到一點破綻。要是犯事的是對皇權有威脅或者政見相悖的大臣,衛梁就會想盡辦法玩弄法令,小罪也要搞成大罪,協助景帝將一係列新政實施推行下去。

頓時間,衛梁在京都聲名鵲起。他故作低調,閉門謝客,將自己塑造成一個清廉自律、深明大義的忠臣形象,總是把送來的“見麵禮”上繳給朝廷,還順手把想要跟自己沾親帶故的刑部左侍郎溫昇給賣了,罪名自然是貪汙受賄。數百萬兩的金銀充入國庫,富甲一方的冀州青原溫氏殷實的家底著實緩解了景帝的燃眉之急,衛梁因此深受皇帝的器重和喜愛。同時,衛梁也漸漸看到出人頭地、飛黃騰達的希望,不過事與願違,樂極生悲。

景明六年(康曆436年),經曆“牢獄之災”的榮親王康榮出獄後對衛梁異常親近,經常帶著他出遊狩獵,或者去參加各種達官貴人的宴會,引見給所有的權貴。結果,親王與外戚朝臣走得太近,觸怒了龍顏,兩人都遭到了懲罰:榮親王被禁足三年,衛梁則調回禮部,打回原形。也就是在這一年,整軍飭武的景帝等來了消滅藩鎮的機會,打響了削藩戰爭的第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