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林牙一役,尉遲信和封克儉化解了父輩恩怨,成為生死之交。封克儉還在南宮烈與尉遲信的保薦下得到了景帝的赦免,被賜為忠義將軍,加封遼東林牙太守。
景明十年(康曆440年)正月,削藩戰爭終於塵埃落定,先後平定南國西川四州、河西雍涼二州、東境關東四州、北疆三州之地,使得四方藩鎮全部回歸中央朝廷的管轄,結束了藩鎮割據的時代。正月初八,景帝大赦天下,並對平藩有功武將論功行賞,封三公,分別是萊國公上官敬遠、英國公南宮炫和榮國公衛秦隱。
南宮烈作為整個江北戰役的最大功臣,位至首功,封武威烈侯,拜泰州將兵長史,檢校驃騎大將軍,食邑增加到一千三百戶,隨軍將領也都加官進爵,官升一級。追封戰死的西路軍主帥、左元帥上官鴻為河間王,詔贈司空,諡號“景武”,陪葬帝陵功勳園。加封為救皇子左腿致殘的上官敬宗為東平郡王,食邑二千戶,子孫可世襲爵位。對於不聽帥令,擅自行動,導致西路軍遇伏的二皇子康禦,景帝下詔撤銷康禦的皇子特權,命他以戴罪之身為上官鴻守陵半年,查抄皇子府邸,將府內錢財奴婢等賞賜給上官家族,還頒發了《罪己詔》,言辭誠懇,真情流露,文武百官聞知涕零。
景明十年(康曆440年)八月,景帝封康禦為燕王,命他就藩西國康州守邊,永生不得回朝,算是竭力化解了宗室皇子與關西武將之間的恩怨。十月,海州盧鄉郡發生白洋海寇襲擾,景帝陸續將掌握軍權的上官敬遠、南宮烈、裴放、尉遲信等關西武將調離中央禁軍,
讓他們前往關東平亂。之後景帝拜年過六旬的汲縣郡馬、邢國公蕭暉為左元帥,兵部左侍郎、伯亭侯何世真為右元帥,兵部右侍郎、郎中令田令荀為龍驤大將軍,宗室族叔、淮陽郡王康哲為護國大將軍,榮親王康榮為兵馬都元帥,大力培植宗室與親信勢力,牢牢掌握著軍政大權。
景明十年(康曆440年)十一月,景帝冊封諸皇子為王。
景帝共有八子,分別是長皇子康徇、二皇子康禦、三皇子康徙、四皇子康德、五皇子康徨、六皇子康律、七皇子康徹、八皇子康銜。景帝封長皇子康徇為相王,就藩相州藍田;三皇子康徙為漢王,就藩漢州漢陽;四皇子康德為慶王,就藩慶州慶安;五皇子康徨為郯王,留守中州京畿;六皇子康律為信王,就藩信州安南。除了太子康徹與年幼的安王康銜,加上去年就藩康州的燕王康禦,景帝將五個皇子分封到原來四方藩鎮的領地,恢複了神武皇帝康驥開創皇子守邊的傳統,也宣告康王朝即將走向繁華絢麗的複興之路。
待諸王就藩後,深諳帝王之術的景帝內防權臣,外撫強敵,駕馭群臣,重振皇帝權威又不欺淩地方,公正嚴明,始終控製著局麵,顯示了非凡的政治才能。麵對種種傑出政績,景帝並沒有居功自傲,反而繼續勵精圖治,獎勵農桑,輕徭薄賦,寬仁治世,在加強中央集權、鞏固統治的同時,通過整頓吏治、邊關和賦役改革,實現“景帝中興”,隻可惜這位勤政、親民、仁厚的帝王隻在位十二年就英年早逝。
景明十一年(康曆441年),削藩戰爭後的康王朝迎來了一副殷富繁榮的景象,衛梁仍被自己勤儉樸素的形象所累,繼續作繭自縛,隻能靠禮部那點微薄的俸祿過活。妻子溫氏不願跟著過苦日子,帶著小兒子衛棄疾回了娘家,衛梁的長子衛棄疑不學無術,整日在外麵花天酒地,招惹是非,搞得家裏日漸拮據,倒是曹懷這位義兄有情有義,經常送錢接濟衛梁。
奴籍出身的曹懷身份卑微,因為家中養不起那麼多孩子,10歲就淨身入宮,從小就看慣了宮中那些爾虞我詐、爭權奪利的血腥場麵。從認識衛梁的第一天起,曹懷就發現他是一個處事果斷、熟知人心又精於謀劃的當世奇才,隻可惜他的一門心思用的都不在正途上。
不過在曹懷看來,衛梁對自己真的是真情實意,他稱呼自己為“義兄”,是真的是把自己當兄長看,給了曹懷作為人的尊嚴,而且衛薑對自己也是禮遇有加,常常在皇帝身邊稱讚自己,曹懷也一路高升為內侍少監。另外,衛梁還在赴京前幫曹懷的弟弟也脫了奴籍,冒名頂替了一個名為韓楚方的江北人氏的戶籍,幫他在湖州鹽道衙門找了份差事。正因如此,懂得知恩圖報的曹懷先是做了衛梁淫亂宮闈的幫凶,如今又甘願冒著性命之險,違反內官不許議論朝臣的大忌,向景帝報告了衛梁的近況,讓衛梁迎來人生第二個重要的轉折點。
得知衛梁的窘迫,景帝看到當朝國舅竟然生活的如此落魄,他這個皇帝臉上也自然無光,念及衛梁曾在新政時期的功績,就下旨提高衛梁在禮部的俸銀,還任命衛梁為右散騎常侍(皇帝近身侍從),提調衛梁在京兆府緝捕廳當武侯的侄子衛武俊做了宮中的禦輦校衛郎。雖說右散騎常侍還是個無實權的散官閑職,但這一次衛梁得到了皇帝同情,也讓他在日後的江都之變中占得先機。入宮後,衛梁總是小心侍奉景帝,竭力討他歡心。他還利用職務之便,花了很多心思和錢財,通過曹懷收買了無數太監宮女,包括皇帝的馬夫、禦廚,每月孝敬,一個不落,在宮裏建立了一套牢固的關係網。
這一年,衛梁42歲。
景明十二年(康曆442年)九月四日,景帝在河西視察旱災時突患重病,連續四日高燒不退。移駕江都行宮時已病入膏肓,藥石無靈,而身邊可信任的重臣也隻有尚書令曲端一人陪駕。十一日夜,自感時日無多的景帝秘密召見曲端,將貼身信物、象征皇權的玉龍扳指和一封從不離身的詔書一並交給曲端,急命他即刻送往相州交於相王,讓相王康徇立刻在藩國即位稱帝。
深謀遠慮的景帝早在多年前就立下了遺詔,為的就是避免自己在盛年離世,從而防止出現“儲君年少,外戚篡權”的局麵。
可惜景帝一輩子機關算盡,最後還是所托非人。
君臣兩人的密談先是被曹懷聽到,曹懷第一時間就將這個驚天秘密告訴了隨駕的衛梁。衛梁得知後,曲端已經帶著侍衛出發前往相州,衛梁果斷作出決定連夜追趕。
可憐的曲端一介文弱老臣手無縛雞之力,經不起顛簸,馬車走得很慢,離開江都行宮不足三十裏就被追上。一場襲殺過後,護送曲端的侍衛毫無戒備,悉數斃命,就連駕馬的車夫也遭滅口,死於非命。躲在馬車裏的曲端無處可逃,這位當朝宰相在生命最危急的時候,所表現出來的舉動可以用啼笑皆非來形容。沒錯,曲端嚇尿了,可嘴上依舊義正言辭的咒罵衛梁等人為“亂臣賊子”。衛梁知道曲端貪權如命,一旦相王即位,跟皇家宗室有過節且出身關西世家貴族的曲端就必然失勢,這一點從景帝對付上官敬遠、南宮烈等人的手段
中就可以看出來,皇家不信任關西世族,尤其是武將。衛梁也說明了自己的來意,曲端追求的名利,衛梁要的是富貴,雙方互利互惠。說完這兩點,曲端發現遇到了對的人,立馬沆瀣一氣,就此狼狽為奸,返回江都行宮與曹懷共同策劃了“江都之變”。
為了掩人耳目,三人以皇帝需要靜養為由,嚴禁冀州各級官員覲見,切斷景帝與外界的聯係,默默等待皇帝殯天。
兩天後,景帝在持續的昏迷中死去,終年40歲。
在皇帝車駕繼續返回京都的同時,曲端和衛梁還合謀偽造了詔書,曹懷由衛梁的侄子、禦輦校衛郎衛武俊護送,攜帶矯詔和皇帝信物快馬趕回京都,調動何世真的龍武軍首先控製住留守京畿的郯王康徨以及府中兵馬,然後派遣駐守城郊匡堰大營的左元帥蕭暉率神武
軍封鎖渭水,保護京都外圍,後命護國大將軍、淮陽郡王康哲對京都施行全麵軍事戒嚴,由都元帥榮親王康榮加派禦林軍保護太子康徹與衛皇後,驃騎大將軍、郎中令田令荀則鎮守皇宮外圍。
至此,景帝駕崩已然成為公開的秘密,而以權相曲端、外戚衛梁、內官曹懷三人因江都之變所組成的權力聯盟也就此形成,成為“景帝中興”之後帝國崩塌之始。
景明十二年(康曆442年)九月二十六日,景帝第七子,年僅10歲的皇太子康徹在勤政殿繼位,稱少帝,改元常德。少帝遵照景帝“遺詔”由尚書令曲端、中書令田衡措、門下侍中柴庭玉、左元帥蕭暉、榮親王康榮為輔政大臣,下詔不準藩王入京奔喪,就地遙祭。十月四日,少帝與皇室宗親以及文武百官出京都西門迎奉景帝靈柩,停於含光殿,而病重臥床的太上皇康煦得知兒子死訊後悲傷過度,也在停喪期間病逝於玉燭殿。
二帝先後薨逝,頓時間朝堂肅然,全國舉喪,而一場新的危機正悄然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