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做戲做全套!
少帝不僅赦免了說出狂悖之言的榮親王,還讓宮人用輦轎把他送回府,算是給足這位康朝第一皇叔的麵子。
走回議事堂的少帝並沒有第一時間回到暖閣,而是讓陳瑛一路跟著,進了一旁的偏殿。隨後就傳來一陣“劈裏啪啦”的打砸聲,其中還夾雜著皇帝氣急敗壞又滿稚嫩的童音。
“豈有此理,簡直是豈有此理!說朕是個乳臭未幹的黃毛小子,明帝爺八歲登基,怎麼就沒人說他帝位來路不正啊?!仗著自己是皇叔了不起啊!啊?!包庇藩王作亂,他倒還占理了!朕要在他沒犯病的時候也給他安一個叛亂的罪名,到時候看他怎麼辦?!”
(明帝康灝:康氏南北朝時期北朝有名的聖君,開創了國力強盛、四夷賓服、經濟繁榮、民生富庶的水德盛世,與成帝、宣帝、昭帝合稱為“水德四帝”。康灝是昭帝康瀚的幼子,成帝康湛曾孫,宣帝康澄之孫,八歲時被迎立為帝,十五歲粉碎外戚黃伯仁的“黃禍之變”,又在“翠玉案”中鏟除了趙太後的勢力,開始真正親政。對外,明帝通過正確的外交策略聯合勢單力孤的東胡與西胡部落共同抵禦北胡,為帝國北方營造出安定團結的外部環境,同時加強對北國、西國內地方豪強勢力的控製,采納宰相--嚴苛提出的“鎖國策”,成功瓦解了東國與南朝之間的軍事聯盟。到了明帝統治後期,北朝無論是從人口、經濟以及國力都全麵超越南朝,為後來長子武帝--康元宗吞並南朝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田衡措一臉泰然地看著白瓷小盅裏的貢茶,碧澄澄的茶水色如琥珀,嗅聞之下滿是茶香,端起茶水朝著曲端和柴庭玉依次敬了敬。兩人也迅速回敬,坐回到椅子上開始專心致誌地品嚐起這茶中珍品,達成共識的三人都心照不宣:皇帝在隔壁大發雷霆,盡管罵得都是自家的叔叔,可不難聽出其中的深意。
龍顏震怒,見到三位宰輔各個充耳不聞,餘怒難消的蕭暉鬱悶至極,急得在暖閣裏來回踱步。
“蕭大帥切勿急躁,皇上一會兒就會消氣,您還是先品一品這頂級的普洱貢茶。”田衡措細聲安慰,倒很有說服力。
蕭暉很快平靜下來,回到自己的座位邊拿起茶盅,品茶就如鯨吸牛飲,一口就喝幹了,引來眾人發笑。
“哪有你這麼品茶的?!”
柴庭玉毫不客氣地數落了一句,除了作為相王的嶽父,無辜卷入三王叛亂導致心煩意亂以外,柴庭玉為人處事也極其的嚴格明確,眼裏容不下一粒沙子,嘴更是毒的狠。自為官以來,柴庭玉以整頓吏治為宗旨,清肅綱紀、嚴峻刑律,挑剔人的毛病更是無孔不入,常常把犯錯的官員“折磨”得窘態萬狀。這次雖然言辭犀利,卻沒有譏諷之意。
“柴相,老夫是個粗人,隻知道吃茶可以提神解渴而已,不熟悉你們文人那一套。”
柴庭玉笑了笑,拿起小爐上的茶壺幫蕭暉又倒了一杯。
蕭暉性子急,加上又是當朝一品大員替自己斟茶,這個麵子必須給,伸手便要端。
“等一等,新倒的茶又烈又醇,這茶半溫才最好,一點一點品嚐才有味。”
柴庭玉這麼說,出發點是出於好意,在提醒蕭暉做事不要太過急躁的同時,還能順其自然地引出接下來的話題。可惜蕭暉並沒有聽懂這言外之意,而是搖頭嗟訝道:“柴相學識淵博,真叫人佩服,吃一口茶竟還有這麼大學問!”說完,又是一飲而盡。
柴庭玉在心裏暗暗歎氣,看來有些事還得說明白才行。
“蕭大帥可知道什麼是為臣之道?”
對於柴庭玉的提問,蕭暉回答的義正言辭。
“食君之祿,擔君之憂。”
“那隻是忠臣。忠臣誰都能做,上至達官貴人,下至販夫走卒,隻要有一顆忠誠之心,凡人皆可盡忠。”
“在下愚鈍,隻知忠君乃為臣首義,不解柴相何出此言。”
“榮親王是先帝欽點的兵馬都元帥,京師內的禁軍以及天下半數兵馬的調度之權全由他一人掌握。本相想說的是,沒有榮親王的支持,光憑您的神武軍和伯亭侯的龍武軍以及北直隸的州府軍,是否有把握擊敗三王麾下強悍的新軍精銳與安西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