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課的時候,我曾經給一個班的學生讀一本有關旅行的書,這本書寫得很精彩。作者說:“我們到達的時候又累又餓,在最近的旅館找到了住處。”孩子們以為“找到了住處”是說旅行的人在旅館裏找到了25美分的硬幣!(此誤解源於英語裏“找到了住處”是find quarters,而quarter還有25美分硬幣的意思——譯者注)我向他們講述威尼斯的“歎息橋”時,描繪了過橋時發出歎息的囚犯。我隨便問了一下有沒有人知道為什麼這座橋的名字叫歎息橋,一個小男孩說:“因為它個兒大。”一個小女孩用一副鄙視他的回答的樣子說:“因為它有邊。”一個從農村來的小男孩,想象力更是不著邊際,說可能因為他們用“鐮刀”。第四個小孩說道:“因為它屬於一個名叫‘塞恩’的人。”(孩子們答案裏的“個體”英語是size,“邊”是side,“鐮刀”是scythes,“塞恩”是cy,這些詞都與“歎息”sighs音似——譯者注。)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歡研究地圖。一幅地圖就像一個拚圖圖片——隻是一些新名字很難記住。但是沒有名字或地方的地理就不是地理了。那隻是仙境。因此,學習地圖和名字是非常重要的,教室裏也需要在牆上貼大幅的地圖。

孩子們可以利用地理來搞研究。按照國家做一個分門別類的剪貼簿——極容易就可以貼滿一大本圖片新聞、雜誌或期刊上剪下的剪報,或者旅行社發的特殊廣告。大多圖片都是出版物上的常客——印度的寺廟、中國的寶塔、非洲捕獵野生動物的場景,還有巴黎的公園——孩子們都可以自己編本地理雜誌了。此外,收集郵票也是很有吸引力的活動,尤其是達到一定年齡的男孩子,他們跟大人們一樣把收集郵票當做一種愛好。

當然,學習地理最好的辦法是去旅遊,但不是商人到達羅馬隻花一個小時來看這個城市那樣的旅遊——他出了車站,鑽進出租車,給司機一頁紙,上麵寫著他要去看的地方。他會告訴司機:“我來這裏隻想看兩個地方——聖彼得廣場和古羅馬圓形大劇場。以最快的速度開到這兩個地方然後開回車站。”司機把他帶到聖彼得廣場,他把頭伸到車窗外,問司機:“這是哪一個?廣場還是劇場?”

在我出生的那個小鎮,有一位年齡很大的老人,他最大的特點就在於他一生中離開家走得最遠的距離都不到10英裏。在現代社會,旅行非常便捷,每一個小孩子都希望有一天能出去旅遊。這本書就是告訴他們出去應該看什麼,這樣他們的旅行才不會像水手的航行那樣毫無意義。因為水手可能繞地球走了一圈,卻隻帶回了一隻鸚鵡和一串玻璃珠,其他什麼都沒記住。

“請上車!”

當我是個小男孩的時候,保姆經常帶我去火車站看火車。一個戴著藍帽子,穿著有銅紐扣的藍製服的人會大聲喊:“去往東北方向巴爾的摩、費城、紐約的乘客,請上車!”他揮舞著自己的胳膊讓火車啟動。保姆說他是火車列車長。

我回到家的時候,經常也戴上一個帽子,像列車長一樣喊:“去往東北方向巴爾的摩、費城、紐約的乘客,請上車!”一遍又一遍地重複,直到有人對我說:“拜托你不要再喊了!”

但是當時我希望將來有一天,等我長大了,我能成為一名真正的列車長,戴著藍帽子,穿著有銅紐扣的藍製服。現在我已經長大了,也正在扮演著列車長的角色,因為在這本書裏,我會帶你去巴爾的摩、費城、紐約,以及東西南北各個方向的許多其他國家和城市——我要帶你環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