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肯尼迪的理論,實際上是說給美國人聽的。他出版《大國的興衰》的時候,美國還沒有經濟危機,但他特別指出軍事資源和經濟資源不斷擴張的兩層危機。所謂和平時需要強大力量來維持現狀,戰時則要消耗更大的力量,這足以拖垮任何國家。保羅·肯尼迪所謂的和平時期是指冷戰時期,冷戰二十年俄國被拖垮了,美國被拖得半死不活。保羅·肯尼迪並沒有特別強調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的問題,他注重的是可見、可計量的因素,比如說經濟力量的強大和軍事力量的耗費等。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無法在今天量化的史學方法中實現,因此他並沒有像吉本那樣指出信仰危機的問題。
資源的緊張可能引發下一波危機
但是,有兩個因素保羅·肯尼迪並沒有特別強調,第一是勞力外包,另一個是人口問題。從他這本書《大國的興衰》問世以來,我們看單單美國就有多少勞力外包出現?看得見的部分是,我們接電話常發現對方是用菲律賓話或印度話,美國的接線生都包到菲律賓和印度去了。更具體地說,中國工廠用自身的勞力及資源,替美國的市場生產從A到Z種種日用品。這一個形態的發展是過去所有大帝國崩潰沒有碰到的問題。
至於人口膨脹本身是全球性課題。20世紀全球長期麵臨人口膨脹,一直到最近人口才逐漸收縮。以美國論,別的國家人人數突破三億,比上次增加將近十分之一。今天更嚴重的人口問題是人口的成分越來越複雜,每一處的人口都是多元的。也因此,每一地方的小區都不像過去那樣單純。我們看紐約城,根本就不像美國的地方,出租車司機有幾個是美國本土人?你到飛機場聽聽播音員呼叫的名字,有幾個是完全美國的名字?同樣你到香港看看,香港是高度國際化的城市,除了新界鄉下以外,沒有香港人了。深圳也是,深圳是中國的縮小版,但根流水線上的紡織女工中國工廠用自身的勞力及資源,替美國的市場生產從A到Z種種日用品。
本沒有廣東味道了。這樣的人口構成,缺少凝聚力,也不容易用同一套價值觀念構成共同的理念和由此而起的約束力量,於是無法保持社會的安寧。20世紀人口膨脹,使人類消耗的資源極為龐大,人類的生活資源,包括土地、水和能源,已經非常緊張了。由爭奪資源引起的衝突,可能是人類下一波嚴重的危機。
中國應該控製自己的“霸權”欲望
從保羅·肯尼迪和吉本的兩大部著作來看東方,中國的崛起是引人注目的現象,其中有不算小的成分是恰好趕上了時機。因為巨大的消費市場,必須要大量的勞力和資源,中國等於是以最低廉的價格提供這兩項因素。於是,各處產業的生產都移往中國,造成中國是世界工廠的現象。中國人沾沾自喜,西方人膽戰心驚,都以為下一個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我們仔細想一想,中國作為一個大國,目前也正在進行看不見的擴張,在世界各處搜羅資源,澳洲、非洲、南美洲的資源,中國都先買下來了。將金錢和股票市場作為戰場來爭奪資源,看上去沒有硝煙或槍林彈雨,實際上其凶險程度也不亞於炮火互射和飛機的轟炸。日本人為了建立一個大帝國的野心,曾經稱霸一時,最後它以武力侵略中國和太平洋各地,終於在兩大核彈的蘑菇雲下垮了下來。今天日本人已經坦白承認,他們作為二等國就很高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