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行走的都是一條“無間道”,逼上“梁山”也就顯得那麼順理成章了。
3
曆史上的宋江,確實在江湖中掀起了一陣腥風血雨。
與同時期造反起事的方臘起義相比,宋江起義雖然規模明顯小得很多,但戰鬥力卻很強。
最初宋江的隊伍起於河北,被朝廷稱之為河北劇盜,活動於京東東路等地,並引起了帝國高層的注意,趙佶在宣和元年12月的時候就下詔“京東東路盜竊發,令東西路提刑督捕之”,但同月又下詔“招撫山東盜宋江”。
不像《水許》中的宋公明那樣沒骨氣,河北劇盜宋江並沒有理會朝廷拋來的媚眼,繼續轉戰於山東青(今山東青州)、濟(今山東巨野)、濮(今山東鄄城)、鄆(今山東東平)等地,一時間橫掃齊魏,“官兵數萬,無敢抗者”。
後來被傳說為他們根據地的梁山水泊,他們曾在這一時期經常出沒,但時間並不長,這支起義軍的流竄性很強,並沒固定的根據地。
宋江部隊的戰鬥力引起了官府的重視,當時的毫州知州候蒙就向朝廷上書,說宋江率眾橫行河朔京東官兵無人能拒,其才必過人,而朝廷的大患還是南方的方臘,對宋江還是應以招安為主。趙佶聽從的候蒙的意見,任候蒙為知東平府,負責招撫宋江。
但是候蒙還沒上任就病死了,招降宋江一事又沒了下文。宋江義軍繼續南下,從山東進入江蘇,其間除了在沂州知州蔣園組織了地方官兵對其進行阻擊外,其餘各郡縣大多無備、而“吏多辟匿”,地方各地一時對這支農民義軍一時無可奈何,宣和三年,宋江的隊伍又竄入江蘇地區楚、海(今江蘇連雲港)等州,在海州宋江遇到他的克星張叔夜。
張叔夜字嵇仲,出身名門,其祖父是真宗時代的名臣張耆,張耆文武兼修,為帝國抗遼作出過突出貢獻,後來在帝國文武一把手(樞密使、尚書左仆射)的位置上都幹過,並封徐國公,張耆立功不小後來很喜歡講排場生活奢華,死後很不幸被人挖了墓墳。
祖墳被挖沒有影響張家的風水,張嵇仲少有大誌,並喜讀兵書,他更希望在戰場上博取功名,他不滿足於以萌職在開封做一個閑官,出仕之初便主動申請去西北參軍,任蘭州錄事參軍(八品營級幹部)。
在西北張叔顯現了自己的軍事才能,建設了西安州有效的防範了羌人的侵犯,很快以軍功得到升遷,後來升任襄城、陳留知縣,在地方的政績也很突出,後來得到自己在西北的老上司時任同知樞密院的老臣蔣之奇的推薦,再次提升任通事舍人等職,隨後知安肅軍、舒、海、泰州等地(正六品官階)。
到了宋徽宗大觀中期,張叔夜已經做到了開封少尹(正四品官階)的位置,是帝國極有前途的中層幹部,然而其堂弟張克公在監察禦史時狠狠參過蔡京是蔡太師的死敵,張叔夜本人也不喜迎合得勢的蔡京,當然成為蔡京眼中排擠的人物,蔡京複相後,很快找到借口,遣出京至西安監管草場。
後來朝廷再次起用張叔夜升任秘書少監、禮部侍郎等職,不過終究蔡太師在開封得勢一天就沒有他張叔夜呆的地,很快蔡京又打發出京知海州。
在海州,張叔夜和劇盜宋江等人有了正麵交鋒。
雖然朝廷的意見對宋江等人還是要以招撫為主,但張叔夜認為對於屢戰屢勝的宋江,不給其一點顏色看,黑三郎是不會真心歸順朝廷的,所以當宋江進入海州後,張叔夜進行了積極的備戰,針對宋江隊伍的流動性,張叔夜派間諜混入了宋江隊伍,掌握了“梁山好漢”們的行蹤,得知了他們去海瀕劫舟的軍事情報後,先派千餘死士設埋,又派輕兵誘敵,將宋江隊伍誘入包圍圈後,使用了火攻,宋江大敗,其副首領被張叔夜所擒,宋江最後也被迫選擇了投降。
關於宋江的結局有很多種版本,一種版本是張叔夜降伏宋江三十六人後,並沒有手下留情,而且將宋江等三十六人殺害,並埋於白虎山下,並留下了傳說中的“好漢塋”;另一種更為官方的版本是宋江投降朝廷後被封官賞爵,並率部參加了南征方臘的征伐,但是在平息方臘起義後,宋江又再次反叛,朝廷又派剛剛在征伐方臘中立下大功的年輕西北名將折可存率部鎮壓,起義再次被平定。
張叔夜以千餘人馬就將橫行河朔山東江蘇等地,“數萬官兵”都拿不下的宋江擒獲,以此戰功被朝廷加封為直學士,並很快遷知濟南府。在濟南又平定了當地的一些農民起義,升封龍圖直學士,知青州。
金兵入侵一圍開封,張叔夜率兵勤王,在金兵北歸後,他建議金兵此番劫獲大量財富,行軍必然煥散緩慢,如果率兵追擊必然大勝,趙桓沒這麼大膽子,怕張叔夜等人再惹了金國人,將其調知鄧州,兼南都道總管。
張叔夜再到任鄧州時,金兵又再次南下圍困了開封,張叔夜率部三萬勤王,可歎北宋帝國擁有百萬兵甲,但他的部隊卻竟然是第二次開封保衛戰中唯一一支勤王開封的地方軍,其他的都原地不動坐等宋廷和金人談判。
入開封後張叔夜被趙恒任命為資政殿學士、簽書樞密院,成為第二次開封保衛戰軍事方麵的負責人。
但此時的他麵對已不是“梁山好漢”宋江,而是東西兩路十多萬金兵的合圍,而保衛開封的,隻是幾萬殘兵遊勇。
在開封那群談金色變的君臣領導下,張叔夜已無法創造奇跡。隻能眼看城破。
開封城破後張叔夜拒絕輔佐金人扶立的傀儡皇帝張邦昌,被押上了跟隨徽欽二帝北上的路。
行至白溝(滅遼後宋金兩國的交界線)船夫對眾人說過界河了,再走就是金國的土地了,張叔夜悲從中來,仰天長嘯,至此絕食,第二天卒於旅途,時年六十三。政殿學士,令以兵入城,俄投降。亦是,政殿學士,令以兵入城,俄投降。亦是宋江敗於此君手中,並不丟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