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征遼——一個帝國的迷夢(1 / 3)

引子

在平定方臘的慶功會上,童樞密使非常高興,破例離席,親敬參宴的將軍每人各一杯。

來到都先鋒宋江席前,隻見黑宋江端起了酒杯,酒未下肚宋公明便已經嚎哭開了。

童貫說今日大喜,宋將軍為何如此傷悲。

宋江說梁山眾兄弟終於能為國效忠平方賊滅匪患,隻是…隻是兄弟們的傷亡也太過慘重了,宋江想到自己獨領功勳而兄弟們卻身葬江南,悲不自禁。

童貫酒多了,滿臉通紅,拍拍宋江的肩膀說帝國不會忘記在這次戰爭中陣亡犧牲的將士。

為了以示親密,童樞密附耳輕聲對宋江說,接下來,我們有更大的仗要打,等著宋將軍和你手下的兄弟們大展身手,為國建功哩!

宋江的眼睛頓時亮了,說樞密所言當真。宋江和兄弟們就怕沒仗打。

童貫說我們很快就要大軍北上,征伐遼人,收複幽雲故土。

宋江大喜,說幽雲落入異族兩百餘年,實乃我天國之恥,每想到此宋江就夜不能寐,宋江早就想和狗日的契丹人幹上一仗,出出心中這口惡氣。

那夜關於伐遼、關於未來,童宋二人聊了很多。

席曲人散,童貫心腹幕僚安排半醉的童公公回營就寢,其間隨意問了童公公一句。

大人真準備讓宋江那幫賊軍與我西北軍一起北上伐遼。

童貫冷笑說你真以為我喝醉了。

如此千古功業,怎麼可能讓一幫匪徒染指。

此番南下,滅掉的可不隻是一個方臘。

幕僚趁機大拍馬屁說大人以匪治匪,一石兩鳥,既滅方臘,又損耗了梁山賊軍大半人馬,古今良將,也隻有大人才能想出此高招。

童貫捋捋那自以為豪的胡須,說不過梁山這幫餘匪仍不可輕視,北上前,是該找個合適的人來收拾。

二人輕聲談話之際,已然大醉的宋江早已酣睡,他夢見自己率領著梁山一百單八將過白溝,克薊州、度益津、取文安,一直打到了燕京城下,遼朝無兵可擋無將可敵上下一片恐慌,遼主舉起了白旗遣使求和,同意割還占據了二百餘年的幽雲十六州,並從此以後,每年向北宋帝國遼納銀五十萬兩,絹三十萬匹,以求苟安。

梁山眾將凱歌還朝,駐軍陳橋驛,一百單八將頂盔掛甲,懸帶金銀牌,從東華門而入,至方德殿接受天子接見,宋江加封呼保義,官拜皇城使(徽宗政和中改為武功大夫,在武官五十三階中為二十五階官職),餘下兄弟也各有封賜,梁山好漢,成為了東京人心中的英雄,每到一處,都是鮮花美酒相迎,那日騎馬路過金線巷,連當初對他冷眼相對的帝奶李師師,也揭簾拋來媚眼。

夜靜燭消,迷夢中的宋江笑了,口水直流。

他不知道,伐遼,於他,於帝國,都不過是一個迷夢。

1

宋徽宗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北宋帝國按慣例派出前往遼國給遼主天祚帝慶祝生辰的使團。

原本一次普通的出使,卻因為出使團上的名單有一個人的名單,使得這次常規性的出使顯得與眾不同。

童貫!

為什麼童貫好好的放著自己的西北王不當,要不遠千裏的去遼國當一個副使呢?

目的很簡單,剌探軍情。

這充分顯示了童公公居安思危、未雨酬繆。

經過神宗哲宗徽宗三代對西夏人的強勢用兵,偏居西北一偶的西夏是越來越顯弱勢,對北宋帝國的軍事打擊隻有招架之功而無還手之力。

童大帥為什麼不再接再厲將西夏人吞掉呢?

其一黨項人不好吞,從來就是遊擊戰高手,西北環境又如此惡劣,真想一口吞掉西夏人,童貫還沒有這個好胃口。

事實上童貫的這個判斷是正確的,西夏人生命力之頑強在中國曆史上是非常罕見的,北宋人、契丹人、女真人都沒有這個好胃口,即使後來不可一世橫掃歐亞的成吉思汗也被嗑掉了大牙。

其二則包藏著童貫的私心了,西北軍就是為了對付西夏人而存在的,真把西夏人吞掉了,狡兔亡走狗烹,那他童貫還當什麼西北王。

想再立殊勳,他童貫得開拓別的市場。

他想到了遼國,想到了神宗皇帝趙頊死前的遺詔——能複幽雲者雖異姓可封王。

所以他到趙佶麵前,自告奮勇前向遼國,實地考察“市場行情”。

未出使前,童公公當副使就在朝廷一石激起千層浪,帝國的文臣說一個太監怎麼能代表一個國家出使別國,雖然隻是一個副使。

這個說法顯得沒有說服力,既然童公公能領兵打仗都能官拜太尉了,當一個小小的使團副職,應該也不會是什麼大問題。何況使團一把手正使還是由正宗的文人——當時的端明殿學士鄭允中來擔任。

趙佶最後給出的官方解釋是近年童太尉在西北讓黨項人聞風喪膽,遼人特意來函希望童太尉有時間到遼國考察旅遊,讓天祚帝一睹西北王風采。

這次出使,正使鄭允中徹底成為了擺設,所有的目光和焦點都集中到了副使童貫的身上。

關於這次出使的結局,正史上說得很不堪,說遼人一見童貫其人,大失所望,都嘲笑南朝無人,童公公一時很沒有麵子,天祚帝一看怕傷了友邦的麵子,賞賜了出使團很多東西。

但此行的真正收獲未非遼帝的賞賜,則是一個人,足以使童貫覺得不虛此行,哪怕為此受到了帝國文人的辱罵和北朝人的嘲笑。

那個人叫馬植,遼國國內的漢族大戶,曾經在遼國做過光祿卿的高官,童貫使遼,馬植嗅到了其中不同尋常的味道,夜訪童大帥,向童貫出售了很多關於遼帝國的高級軍事情報。

拋開以後的帝國的行動是否為昏招不說,馬植提供的軍事情報對於北宋帝國來說是真實而珍貴的。

相比較於南朝趙佶皇帝當家十餘年來的“太平盛世”,公元1111年的天祚帝耶律延禧的日子並不好過,朝廷內訌不斷,國內各族人民起義不斷,而經濟上也是上下窮困,庫無積餘。

更可怕的是女真人的崛起。

女真人的曆史最遠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那時稱為肅慎,《國語魯語》就有關於肅慎人的最原始文字記載,說孔子在陳國時,陳候的庭院落下一隻隼,陳候請教博學的孔子,孔子說這隻鷹來自北方,是被肅慎人的楛矢石弩射傷的,這種武器肅慎人曾經進貢過給周武王。

兩漢時期女真人則稱為挹婁,南北朝時又稱為勿吉,勿吉人已經建立頗具實力的7個部落,並一度消滅了夫餘國。進入唐朝時期的女真史書上則稱他們為靺鞨,其中以粟末靺鞨和黑水靺鞨兩個部落最為強大,粟末靺鞨於公元698年建立了渤海王國,而黑水靺鞨則在唐初依附高句麗,後來高句麗為唐所滅,黑水靺鞨人回歸依附渤海王國。

公元926年,渤海王國被興盛的契丹國所滅,黑水靺鞨人也依附臣服於契丹人,契丹人給他們起了新名字,女真。

為了分化和控製女真人,契丹把居住在鬆花江以南的女真人遷到遼陽以南地區,擁有遼國的戶口稱為熟女真。而居住在黑龍江中下遊及長白山地區的未編入遼國戶口的女真人則稱為生女真人。

生女真共有27部,其中完顏部落勢力最為強大,到公元十一世紀時,生女真各部都開始壯大,經過不斷的部落戰爭和磨合,形成了幾個強大的部落聯盟。

契丹人對於控製這些強大的女真部落越來越力不從心,於是隻有在生女真部落扶持代言人、以女真治女真的策略,完顏部落則很幸運的成為了契丹人選中的幸運兒,完顏部落酋長完顏石魯被遼國人任命為惕隱(遼國高級武職官員名),後來又被封為生女真節度使。

完顏石魯和他的兒子完顏烏古乃利用遼國人賦予的職權以及物資的幫助,展開了內部征伐戰,在二代人的時間裏使黑龍江下遊的各女真人都納入了完顏部落的統治。到完顏烏古乃之子完顏盈歌任節度使(1094年—1103年在位)時的生女真實際已經是一個獨立的政權。其領土北到今黑龍江北岸、東達日本海、東至鴨綠江圖們江領域。

牧羊犬變成了狼,契丹人當然不甘心,雙方的衝突開始加劇,麵對生猛的女真人老邁的契丹人的戰鬥力顯得很低下,敗仗打了一個又一個。

內困外憂讓馬植作了一個基本判斷,遼帝國的未日已經不遠了,他要為了自己和家族的未來投奔一個更有前途的靠山。

童貫的到來,讓他選擇投奔自己的“祖國”——北宋。

馬植帶回來的情報是新鮮而激動人心的,北宋帝國開國以來,就沒在契丹人身邊占得過便宜,先是太宗趙光義圖謀幽雲未果,真宗趙恒又被蕭太後兵臨城下,逼迫簽下不平等條款,從此向遼納貢百餘年,和平是以趙家皇帝低下身段為代價的,所以才有神宗皇帝留下的那道遺詔,如今遼國人開始走下坡路,北宋君臣怎麼能不看在眼裏樂在心頭。

馬植的情報剌激了童貫的神經,也剌激了文化人趙佶的神經,很快馬植歸來,趙佶賜姓李,改名李良嗣,成為了北宋對遼問題上的高級軍事顧問。

李良嗣給帝國獻出的良策就是聯合新興的女真人,共同鉗製契丹人。

此策雖能打動帝國君臣的心,可沒有實施的現實土壤,女真人,對帝國君臣來說很陌生,好像太宗皇帝的時候曾經和他們交易過馬匹,後來沒了往來。女真人長什麼樣,住哪兒,怎麼走,北宋人兩眼一抹黑。

聯金抗遼的想法也隻能成為童貫等人在樊樓等高級場所飯後茶餘的話題。

這樣又過了六年,六年的時間,對於東京的君臣們來說很快,花開花落眨眼就過。但對於契丹人來說在北事上則是天翻地覆。

首先是女真人在政和三年(1113年)換了一個更為生猛的領導人完顏阿骨打。

完顏阿骨打是完顏烏古乃之孫,完顏劾裏缽之子,阿骨打力大善射,拉弓射程能達到三百二十步外,是女真部落的第一勇士,年少即跟隨父兄南征北戰,積累了大量的戰爭經驗。公元1113年,完顏阿骨打之兄完顏烏雅束逝世,完顏眾望所歸的被推舉為都勃烈極(大酋長),完顏阿骨打上台後選擇了與遼廷公開決裂,拒絕天祚帝國節度使的任命,政和四年(1114年)十月,阿骨打率2500兵攻占寧江州,並在出河店大敗遼人,吞遼國賓(今遼寧開原北)、祥、鹹(今吉林農安)三州及鐵驪部。

政和五年(1115年)的正月初一,完顏阿骨打正式稱帝,改名完顏旻,建元收國,國號為金,定都會寧。

沒有盛大的慶祝,完顏阿骨打甚至沒有為自己建立一座像樣的宮殿,五天以後,新皇帝就開始了他的征程,目標是遼國的黃龍府(今吉林),黃龍府是遼國六府之一,為遼國的軍事重鎮。遼朝震驚,遼天祚帝耶律延禧率二十萬眾(號稱)親征,進駐達魯古城(今吉林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阿骨打放棄圍攻黃龍,直撲達魯古城尋求與遼軍主力決戰,公元1115年正月二十九日,遼金雙方遭遇,金兵以左右中三軍迎戰,大敗遼軍,遼軍步兵全部被殲滅,金兵占據了達魯古城。並在九月攻占黃龍府。

當年十二月,遼天祚帝耶律延禧再率十萬遼軍親征,號稱七十萬朝黃龍府殺來,但還沒站穩腳根,後方卻傳來耶律章奴反叛的消息,耶律延禧被迫率軍西還,完顏阿骨打沒有放過戰機,率部追擊,至步答崗(今鬆花江下遊西),遼師敗績遺屍千裏,丟棄物資牛馬不可勝計。耶律延禧僅率幾百近衛軍狂奔逃命。

僅僅用了一年的時間,新成立的金國就兩次大敗遼帝國,粉碎的了遼國的進攻。

而完顏阿骨打要做的,不僅僅是反抗遼國的統治這麼簡單了,他要一舉滅遼。

而遼天祚帝兩次東征失敗加速了遼國內部的政治危機,各地反叛窮出不盡,政和六年(1116年)正月,遼東京爆發了渤海人高永昌的反叛,並占據了遼東五十餘州縣,阿骨打坐山觀虎鬥,等高永昌與遼軍廝殺雙方都精疲力竭時,金人出兵,滅了高永昌,高永昌所占東京及遼東州縣均歸於金國,遼東半島全部歸於女真人。

北宋人對這些天翻地覆並不知曉,他們對遼及女真人的情報依然停留在六年前李良嗣歸來時的水平。

直到政和七年(1117年)七月,登州(今山東蓬萊)知州王師中報來軍情,說界內二百餘遼國薊州難民湧入,為首的叫高藥師、曹孝才、僧郎榮,根據他們的線報,遼金戰爭遼國年年敗退,大片領土已為女真人所占有。

李良嗣的預言證實得太快,童蔡等人更加堅定了聯金抗遼收複幽雲的信念,童貫命王師中派人與女真人進行非官方接觸。王師中是個草包知州,隨便派了手下幾個官吏,由難民高藥師當向導,於政和七年八月渡船前向遼東。

但是第一批使金團隊太過於草包,到了遼東看到金兵一個個凶神惡煞,嚇得竟不敢登岸掉過船頭就跑。

使金團隊回來在真州登陸,此時已是政和八年四月,而在半年的時間裏,女真人又一次向契丹人發動了一次大規模進攻,在蒺藜山再次大敗遼軍,並一舉攻克了契丹人的老窩上京臨潢府(今內蒙古巴林左旗)。

第一次使金團隊無功而返,從皇帝到童貫都感到有些窩囊。對相關失職人員進行了處理,並重新選派有外交經驗的使臣再次出訪。

這次是派武義大夫馬政及平海軍卒呼延慶一同與向導高藥師出使。

這一次出使驚動了朝野,太宰鄭居中和知樞密院事鄧洵武都表示強烈的反對,理由很簡單,鄭太宰說遼宋百年好合,兵不識刃農不加役,今日擅自挑畔開戰於國不安。

而鄧洵武作為樞密院首腦之一,則讓皇帝算這樣一筆簡單帳,到底是和弱契丹為鄰好呢?還是和強女真為鄰好(其實那時候女真人是強是弱宋人也隻是在猜測)。

對於這個帝國來說,最大的危機和隱患在於無論是保守派還是激進派,都沒有真正審視過帝國那道與遼邦在百年和平條件幾乎不存在的軍事防線在未來變幻的時局中能否經受得住考驗。

隻有永恒的利益沒有永恒的朋友,趙佶本人在判定遼國人是秋後的螞蚱蹦不了幾天的大前提下,鄭鄧二位執宰的意見他認為是沒有多大的建設性,還是童貫蔡京王黼等人的聯金取幽雲的大計順他的心思,年白花花的給遼國人五十萬兩銀子,趙佶不僅心疼,還沒麵子。

使團如期派出,馬政一行人於登州渡海北上,在蘇州海岸登陸,碰到了女真巡邏兵,差點被當奸細殺掉,問清來由後,使團們依然被很不友好地綁著又向北行了三千餘裏到了阿骨打所居的拉流河。

經過兩年多的征戰,阿骨打正在休整以及消化勝利果實,同時和遼人開始了“談判”,阿骨打提出了10項條件,要遼承認金的獨立地位,向金納絹、割讓遼東長春等地,雙方開始在談判桌上展開較量。

這時候北宋人送來了秋波,雖然從來沒和北宋人打過交道,但是本著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原則,阿骨打對宋人提出的聯合擊遼的想法還是很感興趣的,很爽快的答應了宋使團的要求,至於北宋特別在意的幽雲之地,阿骨打很狡猾的說兩家一起打,誰打下就是誰的。

初步達成意見後,阿骨打在留質宋使團幾名成員的情況下,阿骨打派索多及李慶善等拿著國書及北珠、生金、貂革、人參、鬆子等東北特產,和馬政回宋,商談聯合事宜。

宣和元年(1119年)正月,李慶善索多等人到達了東京,在東京待了十天,見識了什麼叫做花花世界,宋廷對金使接待規格很高,又是封官又是賞錢,並派直秘閣趙有開為正使,武義大夫馬政、忠翊郎王瓖為副使,帶上詔書禮物,與善慶等渡海再次使金。

北宋人此次玩了一個文字遊戲,給金國人的回信用了詔書(沒把他當一個獨立的國家而當成遼人依附的節度使),為此謹慎的問了金使李慶善的意見,李慶善沒什麼文化也不懂兩者的區別,說你們愛用啥就用啥吧。

第三次使金團隊剛到了登州,還未出發趙有開就病死了,而此時宋廷方麵從河北得到的消息卻是遼金之間達成了和談,契丹已割遼東地,封女真為東懷王。

北宋高層挺鬱悶,人家都達成和解了我們還在這兒瞎起什麼哄,於是詔馬政等人還朝,隻不過讓呼延慶持登州諜送李慶善回家。

六月,呼廷慶李慶善到了金國,方知遼金達成和談是假消息,阿骨打說你們宋人怎麼如此言而無信,把呼延慶關了起來,索多李善慶等人還因為接受了宋廷的官職,被杖打了一通。

呼延慶在金國被關了六個月,才被阿骨打放回來,臨行時阿骨打放話,要約我聯合攻遼的是你們,既然要搞聯盟就得有點誠意,回去派有資格代表你們北宋的使者帶著國書來見我。

呼延慶在宣和二年(1120年)初回國,將情況上報朝廷後,童蔡等人也覺得聯金攻遼談判一事拖得太久,再以這樣的進度搞下去,恐怕金人把遼國土地占了,同盟的事兒也沒個譜。於是派出重量級人物,當初投奔宋廷的趙良嗣(原為李良嗣,又改賜姓趙了),聯金抗遼的倡導者,前往金國。

這次趙良嗣同樣沒帶國書,而是帶上禦筆(賦予了他全權談判權),到了金國後與金國臨時簽約,這樣做有兩個好處,一是省得雙方談判一來一回送國書花時間,二來也以防給遼國人口實。

和宋人談同盟,完顏阿骨打也是下雨天打孩子,閑著也是閑著,可真沒指望北宋人能幫上什麼忙,趙良嗣宣和二年四月再赴金國的時候,休整完畢的完顏阿骨打已經又一次發動攻打遼國上京的戰爭,趙良嗣到了金國後阿骨打說現在忙打仗,沒時間動嘴皮子,這樣吧先隨我出軍看我打下上京城後再聊。

趙良嗣和遼國的使臣實埒訥一起,現場觀摩,看著完顏阿骨打氣吞如虎,一天的時間就打下了上京城。

趙良嗣看到金人如此凶猛,心涼半截,之後的談判中也沒了足夠的底氣。

攻克上京後,阿骨打開始坐下來和趙良嗣談合作的事,之前已經有了合作意向——宋金聯合出兵,金取遼國其它的領土,宋取得幽雲十六州。剩下商量的就是細節問題了,一是關於幽雲十六州的範圍問題,趙良嗣提出雲州應屬於十六州的範圍,女真人同意了,但是對趙良嗣提出的平州(河北省盧龍縣)、營州(河北省昌黎縣)、灤州(河北省灤縣)三州也該屬於幽雲十六州的提議,女真人提出反對意見,說此三州在遼國早已脫離幽雲,單獨成立平州路應該歸女真人,趙良嗣也沒有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