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二章 道德經VS儒術(2 / 3)

獨尊儒術的抉擇,讓華夏民族走上了衰落之路,開始了華夏民族和太陽係中一群的悲哀的曆史進程。

這種被孔氏儒家思想束縛的家族的存在,養成了華夏民族內部相互傾軋,嫉賢妒才的惡習,在一個鍋裏搶食,你不壓倒他,他就壓倒你。

當然,為了家族的強大,族長肯定也會為整個家族某利,可是儒家思想本就是為個人利益服務的,在這種教育下,貪欲膨脹,必定會發生爭奪,自尊都沒有了,被自己的七情六欲操控就成了必然。

看似自我意識強烈的人們早已被自己的七情六欲所操控,成了七情六欲的傀儡,精神力一代弱過一代。

太陽係中的太陽,地球,月亮,冷眼看著這一切,心裏極度地鄙視起這些螻蟻來,丟掉了有之境界設立之初的基本法則‘相互尊重’他們的靈魂也患上了疾病,周圍的星群感到了危險,對太陽和月亮敬而遠之起來。

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受欲望的駕馭,也受太陽月亮的精神操控,他們想讓人類到其他星球上去確定一下其他星球的存在,因為他們感到了孤獨,人類的弱小不能和他們溝通,其他星辰不願意和他們交談,他們想證明他們還在星群中,於是便有了人類的月球,火星之行。

沒有‘宇宙大家’的幫助,用被精神毒藥汙穢了的物質發出來的動力飛往宇宙是艱難的,這種旅行對人類來說那並不是享受,可是由於欲望的驅使,科技帶來的財富的誘惑,讓他們趨之若鶩。

他們卻沒有深思一下,愛迪生和牛頓這樣的發明家們是在怎樣的狀態下發明了對我們生活有所改善的東西?

被禁錮起來的研究者們為了工作挖空心思做實驗,解課題,追尋著前人的足跡,可是創造真的就是這樣來的嗎?

科技就是造化之力,是大道之一,他不是這樣獲得的,‘道’是精神的愉悅和自由,物品是對造化之力獲得體悟的一種肯定。

造化之力在遵循前人足跡的前提之下,也要有自己對‘道’對事物本質的認知才可能獲得,他並不是無休止的實驗可以成就的,他的獲得也需要靈感,需要頓悟。

‘道’亦需要尊重,而不是在為了獲得生活薪資的情形下苦苦地索求。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一句話講出了許多執著求‘道’的生靈們的心聲,可是‘道’真的是那麼遙不可及的嗎?

一個‘求’字就落了下乘!你已經被‘道’所奴役,成了奴仆,那麼你的請求,‘道’又怎麼會理睬你?

其實地球隻不過是我們遊玩的一個場地而已,由於你們把萬事萬物都複雜話,自然就被蒙蔽了眼睛。

道,在我們遊玩中就可以獲得,不需苦求,隻需要把我們的心態放正,愛迪生,牛頓這些科學家當時搞實驗定然不是為了其他,隻是覺得有趣,他們所求的是造化之力,求了,也沒有求,附和了老子的自然之道,可是他們怎麼沒有成仙長生不老呢?

嗬嗬,‘道’有千萬,各有不同呢,更何況是在太陽係這一個泥沼中,能夠得‘道’,就是一種難得的際遇了。

或者國人們又要把四大發明拿來和我爭辯,說孔子的儒家思想並沒有什麼危害。

嗬嗬,幾千年下來,華夏人就這四樣可以讓人類看得過眼,可是你們看看自己身邊的東西,哪一樣不是西方國家的人發明的?就說說指南針吧,和汽車導航係統相比,連魂都被比沒了。

閑話少敘。

被欲望操控的華夏民族將這種窩裏反的惡習一代一代地傳承下來,就造就了華夏民族人與人之間本能的相互的防備,不信任,嫉賢妒能,等變態的心理。

所以日本人,乃至世界的人民都看到了華夏人民的不團結。

一個中國人是條龍,兩個中國人是條蟲。

這是我聽到的據說是外國人對中國人的評價,而可悲的是,當時告述我這一句話的某人臉上還帶著沾沾自喜的神色,自認為這是對中國人個人智慧的肯定。

可是沒有完整獨立人格的中國人真的是一條龍嗎?我可不敢苟同。

歸根究底,華夏民族是在儒家思想的教育下,失掉了自尊,患上了群體靈魂惡疾的民族,受此劇毒影響,太陽係中,太陽,月亮,地球都患上了病症,所以你們會認為三角關係是最穩固的。

嗬嗬,真的可笑,兩男一女,或兩女一男在一起,關係會穩固嗎?這麼淺顯的道理都不明了了嗎?或則你要說你講的是物質關係,可是,人的身體不是由物質組成的嗎?

做出思維的到底是大腦,還是靈魂?看得見的運動是運動,看不見的呢?

由於家族群體表麵的強大,讓人人都產生了依賴思想,依附家族而生存,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了家族群體上。

‘一根筷子輕輕被折斷,十根筷子牢牢抱成團’看似有哲理的一句話,被沒有了自尊失掉了自立資本的人們當成了至理名言,更加加重了依賴思想。

因為沒有了團結,所以祖祖輩輩教導著需要團結,可是越叫,華夏人越散。

嗬嗬,請問大家,‘金箍棒’折得斷嗎?……

皇家對反叛者的懲罰是滅族,因為他可以從靈魂上震懾所有的子民……

為了‘族群利益’,仍然有許多得了儒家思想精髓的聰明人站出來舉旗造反。

注意!他們不是為了自尊,他們的心裏想的隻是自己的私利。他們渴望成功,渴望榮耀!

勝利了之後的他們仍然會把儒家這一個毒瘤當成至寶,繼續為自己的私利服務。

為了搶奪生存的資源,相互傾軋成了華夏民族內部的普遍現象,上至皇室貴胄,下至黎民百姓,弱肉強食是大家公認的真理。

衙門朝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

儒術教育下的華夏民族中的每一個成員都有意或無意識地做了唯利是圖的偽君子。

不同的是,有意的一部分人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和私利,無意助漲這些風氣的弱勢群體成了被奴役者。

為了利益,部分華夏人可以犧牲一切可以犧牲的朋友,親人,甚至是犧牲自己一切的尊嚴,把自己踩入塵埃來換取自己想要的東西。

據記載,中國先秦和西漢時期的宦官並非全是閹人;自東漢開始,才全部用閹人,在這之前,閹人隻是觸犯刑律的一種懲罰而已。

(“宦官悉用閹人,不複雜調他士”,出自《後漢書宦者列傳序》)。這是由於在皇宮內廷,上自皇太後、太妃,本朝後,妃以及宮女等,女眷較多,如果允許男侍出入,難免會發生穢亂宮帷的事。

所以絕不允許有其他成年男性在宮內當差。

皇家為了皇室尊嚴,啟用了這一個殘忍的宮廷製度,既然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那麼做為君王,想要一批閹割掉的奴才,不是理所應當的事麽?朕又沒有要他們的命!

這樣的歪理邪說在以儒家思想理論為基礎的情況下,他成了金科玉律。華夏民族也接受了這一殘忍的製度。

而做為接受這一殘忍製度的閹人們,有些是被迫,有一些則是心甘情願,可是不管被迫還是心甘情願,他們都會接受並‘正視’這一結果。

因為我還活著,雖然殘缺不全,可是我能有機會得到那位至高無上的主子的寵信,如果成功了,我就能獲得巨大的權勢,世人羨慕的榮華富貴,可以揚眉吐氣,可以享受踐踏別人尊嚴的快樂。

這樣的代表人物如‘魏忠賢’之流。

他們是身不由己的,也是活得最悲哀的,可是他們隻是儒家思想禁錮下的必然存在,是受儒家毒害的無數華夏民族中的幾粒細沙而已。

家族的存在看似好處多多,可是‘祠堂’草菅人命卻成了大家公認的法則,而這些族規法則被儒術教育下,得了儒家教義精髓的‘聰明人們’掌控著,為了謀求私利,欺壓利用族人就成了必然……

所以‘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所以毛澤東要打祠堂,鬥孔老二……

推倒廟宇,也是讓華夏人民精神上能夠自立起來的一種手段。

可是華夏民族不理解,到現在還有無數的華夏人謾罵毛澤東的這一抉擇,罵他敗家。

當然,毛澤東的不解釋和現在大家沒有了道德標杆做為生活的準則是讓大家誤解的主要原因。

有讀者或許還會問,儒術早在漢武帝之前的三百多年就存在了,漢武帝獨尊儒術後,怎麼還是那麼強悍呢?

嗬嗬,新事物的推廣需要時間,儒術雖然存在了三百多年,但由於沒有當權者的重視,處於百家爭鳴時期的儒術,又怎麼會脫穎而出呢?

思想沒有被摧毀的華夏民族是強悍的,所以漢武帝時期的強盛不是儒家的功勞。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這種把人民和子女當私有物來掌控和壓製的製度,從漢武帝獨尊儒術以來,一代一代對華夏民族的後代進行著毀滅性的精神打壓,打掉了中國人的獨立人格——自尊,讓華夏人民從骨子裏失去了最寶貴的尊嚴,被欲望操控,把大好的天堂變成了地獄。

沒有了尊嚴的民族,注定走向衰落。

好在華夏人民的老祖宗給華夏人留下了生存的法寶,那就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可是如華夏人一般的活著,是幸還是不幸呢?

現在的華夏人經過計劃生育的陣痛後,將會邁入輝煌還是沒落呢?

當今的華夏人,骨子裏還在懷念著儒術,叫囂著‘國學’,而儒術果真當得上‘國學’二字麽?諸君請再往下細讀。

一個‘孝’字,壓了中國人幾千年,我不是說子女不應該孝順父母,可是由於儒家的等級觀念和‘順’思想的灌輸,這一個‘孝’字早已讓大家走向了歧途。

慈孝相對,由於子女的弱勢,慈已下意識地被輕忽,子女成了父母長輩們的所有物,長輩們指東不能向西,‘孝’字成了千金重擔,壓在了華夏民族一代一代稚嫩的小主人們的身心之上。

‘黃荊棍棒成好人’這是華夏人信奉的教條之一,再加上君權思想,等級觀念,讓他們更加的自卑。

多年媳婦熬成婆,之後是變本加厲的對下一代的欺壓,這是尋求心理平衡的必然舉動。

在這種普遍存在的社會現象下,是子女們的一代一代的嬴弱。

宋朝被遊牧民族的毀滅,就是儒家思想教育下的必然結果。

蒙古族的思想沒有被奴役,他們擁有可以獨立自主的寶貴人格——自尊,所以他們擁有自信。

自信的民族對上骨子裏已然失掉了自尊,極度自卑奴性的民族,結果是顯而易見的。

孔子的學說骨子裏就是極度媚上的,孔子多年不得誌,他早喪失了自信,為傳下道統,名流千古,他辦學堂宣揚忠君思想,拋掉了自尊,就是為了成神,成聖……

而在華夏民族的心目中,他成功了,‘孔聖人’的立世,讓所謂的聰明人把這一位偽君子,靈魂殘疾者的話當成了至理名言。

《論語》成了古人,乃至今人追捧的‘國學聖典’,可是他的論點有多少是絕對可以奉行的呢?

其實孔子的‘孝’就是三年無改於父之道的形式主義思想,大家不覺得太虛偽了嗎?怎麼說父親死後三年都不更改父親的‘道’(家規等)就是孝了呢?

這些東西都是顯而易見的,可是因為他是‘聖人’,沒有人敢指出他的錯誤,書中有一位持反對意見的學者,卻被孔子罵得不堪之極,嗬嗬,孔子似乎是罵贏了,所以他就正確了,這就是以輸贏論對錯,其結果呢?誤人害人不淺呐!

當然,他也有一些對我們有益的觀點,隻是在我看來,可取的極少,似乎隻有‘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的論調,可是也太過勞民傷財,要追思祖先,多讀先祖的功績,傳承祖先留給我們的民族服飾便可。

其實諸事本不繁雜,繁雜的是人心呐,凡人之所以煩人,就是把許多的事複雜化了。

我們再來探討華夏民族的曆史。

蒙古人的入侵是華夏民族的滅頂之災,當時的華夏人幾乎被砍殺殆盡,要不是蒙古人想奴役華夏人,在那個時候,華夏人的曆史就會被畫上句號。

可是付出了慘痛代價的華夏人並沒有意識到儒家思想教育為我們帶來的危害,繼續尊崇儒家學說,把失敗的結果歸根於奸臣秦儈對忠臣嶽飛的迫害和君主的昏庸

殊不知這一種迫害也是儒家教育下的必然產物,擇明君而事,這是儒家的觀點,做為儒家思想教育出來的優秀人才,秦儈深得儒家唯利是圖,不擇手段的精髓,既然大家都說君主昏庸,那麼依儒家的‘良臣擇賢主而事’我秦儈的選擇又哪來的錯?

不過秦儈運氣不佳,沒有選對天時,所以他出賣民族受到了萬世唾罵。

儒家的骨血裏就是以自我利益為主的一門學問,是古時候的《厚黑學聖典》,‘宗吾’與孔子相比,那就是螢火之光與皓月之輝的較量。

臉厚心黑,再蒙上一層仁義道德,孔子蒙上的豈隻仁義道德四字而已?

曆代的成功者,多是得了儒家思想精髓的人,在他們的心裏,哪裏有什麼天地君親師,忠信仁義禮智孝悌?

天地是拿來利用的,天命所歸就是為此喊出的口號。

我為君王,隻需別人忠我。這是他們勘透儒家精髓,在利益的驅使下建立起來的變態思想。

仁是拿來掩蓋心黑的本質欺騙百姓的。

義是用來拉幫結派,哄騙江湖豪客為自己所用的工具。

智是拿來標榜自己可以掌控萬物,成為一代明君的東西。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你看,我說得說麽的英明,我睿智吧?

其實這些都是惺惺作態,哄騙弱勢群體,標榜自己才智的,弱勢的人民曆來都是受欺騙蒙蔽的,他們又怎麼會有那個能耐來興風作浪?

孝是拿來治國的,消除國人自尊的最佳利器,培養國人奴性的。

悌是拿來欺騙兄弟的,當然不能明著來,不過曆史上明著來的也很多,殺兄軾弟,屢見不鮮。

禮是用來做作的,‘先禮而後兵,’這樣能夠宣揚我的仁德。

至於信?嗬嗬,劉備借荊州的故事,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那是有借無還呐!

把這些剖析給大家看,並不是希望大家去學習他,追捧他,秘密被揭穿,那麼儒術也就成了糟粕,因為人人都看穿了他,再有人繼續效仿,就如是東施效顰。

方才我以唐太宗的話舉例,並不是說他不是明君,隻不過他的那一句話有自我標榜之嫌。

其實縱觀中國曆史,華夏人唯一有希望崛起的兩個時期都和老子有關。

大唐開國帝王以老子後裔自居,所以自大唐立國之後,便遵循老子的自然之道,以及有理可循之道,事事皆尊一個‘理’字,所以大唐的民風是很開化的,他們的精神沒有受到李氏皇族的禁錮,雖然他們仍然尊崇儒家的忠君之道。

現在有很多國人在國外都喜歡自稱唐人而不說自己是漢人,我認為理當如此,可是為什麼卻要把滿族的服裝稱為唐裝?這是最讓我疑惑不解的舉動,難道說華夏民族祖先留下來的霓裳,就那麼地讓自己的後人排斥,難堪?

《道德經》雖然被華夏人乃至世界人民所推崇,可是真正讀懂,明白他的精髓的又有幾位呢?

連道家也違背了老子的自然之道,崇尚著元始的周而複始,以元始的圓滑詭詐之道為尊,茫然無知地為元始一人的道做著‘功德’呢。

我瞑目細觀,暗自歎息,若真是有人能明了,就不需我費這等心神了——很累的。

神族的記憶都被他們拋撒在時空之中,太過綿長的記憶會影響心情的愉悅,隻有在工作需要時被逼無奈之下被大家強製性地提醒,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