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是這一代對下一代精神上的遺訓。
——赫爾岑
又如,對於羅列的內容,讀者也可以使用號碼,並且在頭腦裏整理一番,經過如此的處理,將比最初的狀態,更容易使人吸收。如果有幾種解釋和學說被並行敘述的話,為了不使它們混淆起見,讀者都會加上A、B、C的記號,經過如此處置,一眼就可以把它們比較出來,因此,信息收集的效率,自然也就會隨著提高。如果,你有一本準備拋棄不看的書,那就不妨使用這個方法,然後再決定是否真的無法閱讀。
直接記在書上
有很多人認為學習東西必須寫筆記,有些人甚至把物理考試的圖描繪下來,而且還利用彩色筆著色,自鳴得意,以為如此就非常完整了。如果碰到考試的成績不好,就認為自己的運氣太差。其實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為了描出這幅圖耗費了很多時間。
“書寫”必然要耗費很多時間。但並不是說記筆記是壞事,不過,為了這種工作耗費太多時間的話,重要信息的收集將受到影響,結果必然會使效率降低。在閱讀或者學習時,對於臨時想到的事情,或者是想作為參考的事情,應直接地寫在書本的空白部位,如此就可以節省很多的時間。
另外,記在書本上麵的資料,可以隨著書本愛帶到哪兒,就帶到哪兒,對忙碌的上班族來說,可說非常的方便。
采用四色標示
在閱讀書本時,千萬別在重要的地方亂畫線,但遇到這種情形,往往采用不同顏色的圓珠筆畫線來區分。最重要的部分使用紅筆畫線,次要部分使用藍筆畫線,參考部分則使用綠筆畫線。
有人認為畫線使用不同顏色的筆很麻煩。不過如此做了之後,可以節省很多的時間。如果隻使用紅筆畫線,則每一頁都是紅線,叫人分不清楚哪兒最重要?哪兒比較重要?以致所有畫線地方都要看,當然會浪費很多時間。如果以不同顏色筆畫線,雖然比較麻煩些,但再閱讀書本的話,不管在頭腦裏麵或在書頁上麵,內容都已被整理了,自然就能夠成為提高效率的讀書法。
有一種四色筆,對於這種分色作業很有幫助。這種四色筆也便於攜帶,對於隨時隨地讀書來說,是一種不可缺少的必需品。
看文字須大段精彩看,聳起精神,豎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劍在後一般。就一段中須要透,擊其首則尾應,擊其尾則首應,方始是。不可按冊子便在,掩了冊子便忘。
——朱熹
打上重點符號
在書本的各頁上角都打上“□”、“○”、“△”,以及“×”等記號。
事實上,這些記號是表示該頁的重要程度。在閱讀時,發現重要處,都會打上“□”;認為尚重要者會打上“○”;如果隻能作為參考資料則打上“△”;至於不必要者,一律打上×。書本是知識的寶庫,從那兒取出自己所需要的東西,也正是讀書的作用。打上“×”的部分,大體上都是難解的裝飾語句,也可以說是作者賣弄玄虛的手段之一。
隻要把表示重要程度的記號,打在書頁上角,重讀或檢查時就可以一目了然,讀書效率當然會提高不少。
牢記“關鍵字”
身兼律師、會計師數職的人,必須時常閱讀法律、稅務和經濟方麵的書籍,然而,不管從事法律、會計工作多少年,閱讀了這些書籍以後,並非一下子就能融會貫通,有時必須重複閱讀好多遍,再把“關鍵字”打上記號。
所謂的“關鍵字”是在一本書裏麵,以比較高的頻率被使用的重要用語。它出現的部分,必須作為重點閱讀。如果一開始就打上記號的話,再次閱讀時的效率就會變得更好。漢語成語往往會變成所謂的“關鍵字”。因為成為文章的關鍵,即重要的概念都以漢字表現的緣故。閱讀的人隻要用眼睛盯著漢字看,即可理解內容的七成。因此,所謂的“關鍵字”,隻要從“漢語成語”挑出就可以了。
另外,必須注意專業術語。這些用語往往不使用漢字,尤其是在理工、經濟方麵,幾乎全部使用外來語。漢語成語加上專業術語,隻要從中找出關鍵字,就算是艱澀的專業書籍,也可以在很有效率的閱讀下融會貫通。
不迷信“入門書”
每逢學習新的事物,一般人都喜歡從入門書開始。然而,這是否是一個很正確的做法呢?實在叫人感到懷疑。
一般說來,所謂的“入門書”,是為了使初學者容易理解起見,精選內容,並整理成簡潔的敘述方式的書。
就是因為“入門書”被整理成簡潔的文件,隻列出一般的要點,且解說往往不夠充分,因此顯得枯燥乏味,同時,又比較難以理解。如此一來,對於滿腔熱血想學習新事物的人,無疑是當頭潑他一盆冷水。滿腔熱血,換來一盆冷水,剛萌出不久的學習欲望立刻煙消雲散。
尤其是碰到看不懂的專門用語以及學說以後,剛萌出的興趣火焰,往往被潑滅。
在所閱讀的書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處的東西,把其他一切統統拋掉,就是拋掉使頭腦負擔過重和會把自己誘離要點的一切。
——愛因斯坦
這樣,與其閱讀所謂的“入門書”,不如閱讀以這個問題為重點的小說,或者有關某人在這方麵的傳記,如此這般將擴充你興趣的範圍,效果將更為良好。
因為當一個人開始學習某種東西時,“咦?”“為什麼?”等對未知的興趣,將成為一股很巨大的力量。當興趣擴大以後,再以更富於體係的方式,從有關的書籍上獲取相關知識的話,你所獲得的知識,將遠超過“入門書”的知識。
自製繩子書簽
對忙碌的上班族來說,想抽出一些固定的時間讀書,可以說相當困難,所以隻好使用上下班時間、休息時間以及就寢前的時間。在坐車的時間內,或者等人時,即使隻有三五分鍾,也利用它們來讀書。
利用這種零碎時間讀書時,最叫人感到浪費時間的是必須尋找好幾遍,才能找到你想要閱讀的部分。像小說一般,從頭到尾閱讀下去,或許不成問題。不過,欲從實用的書籍找出自己想要閱讀的部分的話,那就得耗費時間翻看頁碼了。在這種情況下,就使用自製的“繩子書簽”。這種繩子書簽被縫在書背,不會掉下來。同時,既然夾著它,也不會妨礙你翻查別頁,如果你想參考很多地方的話,使用這種繩子書簽最方便。正因為有這些益處,才說它比紙製的書簽好用。
關於製造繩子書簽的材料,刺繡用的絲線最好。製作方法很簡單,隻要把刺繡用的絲線用針穿過書背外側再打一個結就行了。繡線一般手工藝材料行或文具店均有出售,顏色有數十種之多。如果你嫌這樣太麻煩的話,那就不要使用刺繡針。以玻璃紙把繡線貼在書背表皮就行了。使用這種方式,隻要三十秒就足夠了。購買六種不同顏色的刺繡用絲線,使每一種顏色代表不同的意思。例如:茶色是需要參閱很多次的部分,黑色表示最重要的信息,綠色表示正在閱讀的部分。如此分開使用,立刻就會知道自己現在想打開的頁數,且讀書的效率也會跟著提高。
扔掉無用之書
幾乎每月都有很多新書發行。那麼,欲從這麼多的書本裏麵挑出自己必要的書,應該采取何種方法呢?
最確實的挑書方式是自己到書店尋找想閱讀的書本。不過,對忙碌的上班族來說,實在很難挪出這一段時間,但有兩種信息來源可資利用。其中之一,就是報紙的書籍廣告。
先讀最好的書,否則你根本沒有機會去讀了。
——梭羅
報紙的書籍廣告,比起一般的商品廣告,較不重視形象。因此,一向簡潔地記載著內容。像書名、作者、出版社的名稱、定價等,隻要看報紙的廣告,就可以知道得一清二楚。另外一種是車廂內的廣告。
這種車廂廣告,以雜誌占絕大的部分,而且同一種廣告能維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因此在上下班的時間內,看到中意的雜誌時,就會把它記下來。
剩下的問題是處理不斷增多的藏書。以雜誌來說,把它閱讀以後,取得了必要的信息,就已經算完成任務了。把它裏麵的重要信息複印下來,或者把必要部分剪貼以後,就沒有閱讀的必要了。
有一些書籍剛購買時,沒有時間閱讀,到了有時間閱讀時,才發現它根本就沒有用處。或許有人會大不以為然,認為花費不少錢買回來的書籍怎舍得丟掉呢?但是,沒用的書籍堆積如山,又有什麼用呢?反而還得浪費寶貴的時間去整理它!
具有拋棄不用之書的勇氣,方能有效地使用時間與空間。
避免頻翻字典
在學生時代,老師都再三叮嚀學生,在閱讀英文教科書時,“手中最好牢抓著字典”。字典必須經常翻動,“字典越汙損,外語水平越能提高”這句話完全正確。這對學生來說,是沒得說的。
如果是因工作方麵的需要,必須閱讀外國文獻時,則實在不宜忠實的遵守這種“教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