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字典找一個單字,需耗費相當的時間及精神。而且,一旦翻查字典,就非中斷本來“讀書”的事情不可,思考也會跟著半途中斷。如此一來,不容易抓到連貫之處,吸收信息的效率將轉低。
即使你具有英文一級考試鑒定及格以及口譯英語的資格,但當閱讀英語原文以及其他外文資料時,仍時常會碰到一些不懂的單詞。即使是在這種場合,原則上,你還是要繼續閱讀到最後。縱然有好幾個生詞,從前後文章之間的關聯,也可以作某種程度的推測。對於那些不懂的單詞,如屬重要的話,事後把他整理起來一塊查字典。
總而言之,站在效率的立場來說,能夠把握全體文章的意思才是最重要的。隻要能夠把握全體內容,即使看完整篇文章後,再查字典,也可以從單句所具有的複數含義中,找出更適切的意思,當然就能夠更為精確地把握內容。
要多讀書,但不要讀太多的書。
——富蘭克林
用耳朵讀書
就算是在行走,甚至躺在床上,關掉所有的燈,仍然可以讀書。換句話說,隻要利用錄音帶,用“耳朵”讀書就行了。
最近,不但有朗讀詩詞以及小說的錄音帶,甚至有演講以及授課的錄音帶出售。
在剛開始時,這種方式的錄音帶是專門提供給盲人使用的。想不到這幾年來,一般人對利用眼睛讀字,似乎已經感到厭倦了。於是,利用耳朵“讀書”的方式,逐漸受到多數人的青睞。
利用耳朵“讀書”的好處,在於不必使用眼睛和手,不必選擇時間及地點,就算在刷牙、走路時都能夠“讀書”。
同時,因為不必使用眼睛看字,在黑漆一片的床上也能夠讀書。尤其是對白天眼睛感到疲勞,不想再使用眼睛的人來說,這種用耳朵的“讀書”方式,可說是最理想不過的。隻要你能夠拋棄“讀書必須使用眼睛”的老觀念,讀書的機會是很多的。令人感到最遺憾的事情,莫過於錄音“書籍”的數目隻占書籍總發行的極少部分而已。尤其是專門性的書籍,幾乎尚未發行過。
你不妨請周圍的人(例如妻子),為你錄下你所喜歡的書籍內容。如此一來,你隨時隨地都可以閱讀到自己必要的信息。
你不僅可以錄下新書的內容,就是舊書內容也照樣可以錄下來,如此一來,當你想查閱一度讀過的書本內容時,也會感到非常地方便。
錄音機的體積越來越小,攜帶起來非常方便,比起攜帶厚重的書籍更為方便。碰到想利用的零碎時間,與其翻開書本東找西尋,不如使用錄音機比較方便,效率當然就更為良好。
奉勸忙碌而無暇讀書的各位,不妨多多利用這一招。
利用“參考文獻”
選購書籍的信息來源有報紙的書籍廣告。可是,那些幾乎都屬於新書廣告。如果你想購買出版已久的書籍,那又隻能到書店尋找吧!
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法之一,就是利用有關書籍的“參考文獻”欄。
每逢找不到想要的書籍時,仍然應購買跟它有關聯的書籍,再利用它的“參考文獻”。
例如,有一位管理者曾經調查某種股票的評價。市麵上有關股票的專門書籍很多,不過,對當時的問題能夠有評價者,實在很難找到。於是,隻有選購有關的書籍,再活用它的“參考文獻”欄。該書上撰寫的東西,雖然對管理者沒有幫助,可是,該書引出的參考書卻有很多有用的信息。
書蟲將自己裹在言辭之網中,隻能看見別人思想反應出來的事物的朦朧影像。
——哈茲裏特
“參考文獻”幾乎都被刊載於卷末。大體上,還記著書名、作者以及出版社的名稱。有些出版商,甚至還附帶發行年月日,以及簡單的內容介紹。有些出版社不在卷末介紹,而在文中以及欄外介紹。
把這些參考文獻複印下來,再根據需要,向書店或者出版社購買。遇到這種情形,雖然要逛好幾家書店,但是可以獲得有益的書籍,到頭來還是可以節省不少時間。
了解作者背景
通常,人們會仔細地瀏覽報紙上的新書廣告。有時,受到廣告上的文字吸引,買回來的書卻毫無益處。為了防止這種失誤,在購買書本以前應檢查以下幾個重點。
(1)先看作者介紹。作者介紹,通常被在封套或封底的上麵,包括作者的出生年月日、出身地、學曆等所謂經曆,以及到目前為止的作者實績。你必須特別注意的是,一本書所包含的內容,是否為作者的專長。就算是赫赫有名的作者,如果他所撰寫的內容,並非他的專長,一般來說,也不太可靠。又如,舉出了很多似乎很有用的訣竅,如果到目前為止,作者不會以實際證明的話,那也不能相信。
例如,以法律的專門書籍來說,通常其可信度,可由作者所專長的實績來判斷。著名的刑法學者,一旦撰寫刑法專門書的話,由於他經驗及知識豐富,當然能成為一本有益的書籍。如果這位作者撰寫有關民法的書籍,那就不能跟一流民法學者的著作相比了。
為了選擇足以信賴的書籍,原則上最好購買該領域的專家所撰寫的書籍。
如果你想購買一本書,卻不認識該書的作者,那就別忘了看看作者介紹,那就比較容易了解該書的內容。隻要把作者的大致經曆、實績放入腦海裏,就能夠很容易地了解該書的內容了。
(2)必須看清楚的是書本的最後一頁。這裏記載該書的發行年月日,隻要看清楚這一點,就知道該書是否有較多過時的信息,或根本就無法派上用場。因此,看清最後一頁就不難知道,這書是否已經過時,信息是否已經失效。
看看作者介紹及最後一頁,隻要耗費一分鍾就足夠了。看起來似乎浪費了一些時間,然而,當你想到閱讀無用之書所浪費的大好時光,這一件事實在值得去做。
有些人為思想而讀書——罕見;有些人為寫作而讀書——常見;有些人為搜集談資而讀書,這些人占讀書人的大多數。
——科爾頓
精心選購書籍
相信你有過如下的經驗:當你為了購買需要的書籍到書店時,方才發現同類的書籍太多,以致你不知購買哪一種比較好。
廣告標題能大幅度地影響銷路。正因如此,最近出了很多誇大的廣告。例如“絕無僅有”,“第一家”等等。
的確,廣告標題能決定讀者對一本書的印象。換言之,它正是一本書的“麵孔”。如果每一本書都使用華麗的廣告詞藻,以及濃重的修飾詞的話,有不少讀者很可能就會被蒙騙。
例如:你一向無視於所謂,看了書能使你的××程度一日千裏“或者”此書是“××的權威”、“此書會帶你進入驚人的世界”等等。隻要去掉這些廣告詞兒,書本的主題就會變得特別鮮明,自然可以節約時間,就算是有類似“誰都不知道的××法”以及“能增加樂趣十倍的××術”等一類廣告詞兒,你也不必相信它,隻要注意“××”的關鍵字就可以了。
一旦被修飾過度的廣告詞所迷惑,購回無用書本的話,勢必造成時間與金錢的浪費。因為書籍一旦買下就不能退還,選購時,務必特別注意。
掌握書店信息
自己渴望買到的書籍,無法在住地或單位附近找到,在你上下班的路程中也買不到,這實在是一件非常掃興的事情。
就算是你渴望的書籍無法在書店找到,除非它已經絕版,否則仍然可以利用訂購的方式獲得。不過,必須耗費較長的時間。如果是消遣性的書籍還無所謂,假如是工作方麵所急需的書籍,那就不能這樣漫長地空等下去。
遇到這種情形,自製的書店名單就可以派上用場了。為了有效地購買到書籍,最好巧妙地利用書店。自製了一份目錄,上麵記載著時常利用的書店名稱、電話號碼、營業時間及休息日。你不但要把這一份目錄留在辦公室裏,還要時時帶在身上。如此的話,一發現有自己需要的書,即可立刻打電話到書店,先問他們有沒有存貨,再前往購買。如此就不致於白跑一趟了。
應該把哪一家書店列入目錄呢?
首先,必須優先考慮品種豐富的大型書店。比如,在北京的中心地帶,有好多家大型的書店,陳列有一百萬種以上的書籍。像這種書店,隻要你能夠說出書名來,一般是能買到的,很少有斷貨的情形發生。同時,就算斷了貨,從訂購到書籍到手的期間也比較短。最近,它們又引入了電腦尋找係統,很快就能夠打電話告訴詢問者,是否還有存貨,什麼時候以及是否絕版。
好的書籍是最貴重的珍寶。
——別林斯基
除此以外,還得檢查一下工作場所附近的書店,以及住宅附近的書店。如果能夠不必長途跋涉地到大書店購買,而到附近的書店就能夠買到的話,那是最好不過了。
專門性的書店也不要漏過,像外文書中心、雜誌中心、法律書中心、圖書超市、報刊亭等具有專業特色的書刊店,都可以購買到一般書店所沒有的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