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是人生一大樂事,而有選擇性的讀書則又是樂事之極樂。
讀書起碼有兩種讀法。一曰:“春陽高照日,信馬南山中”,“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於茶餘飯後,暇日閑時,信手拈來,隨意翻翻,合吾意則一路看將下去,不中意則棄之一邊,再去尋尋覓覓。一曰:“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常從抱柱信,豈上望夫台”,為了某個既定的目標,如中考、高考、做學問,從事某種課題研究等,耐著性子坐下來,以求得“獨上書樓,望盡天涯路”。
讀書如飲食,如行路,如觀花賞月,獨樂在其中。看似平平常常,實則意味猶長。欲得真趣,絕非易事,初入書道,須知三境。
一境曰分清主次。主者,專攻方向也,須精讀、研讀、忘我地讀,心領神會地讀,以致“衣帶漸寬終不悔”。讀出神明,讀出妙悟。次者,從屬之向也,須瀏覽挑選,可跳躍地讀,隨心所欲地讀。謂之“走馬觀花”,以求“功在書外”。“若持之以恒,似春起之苗,不見其長,日有所獲。”
二境曰曉知出入。入是體摩其情,如醉舞花叢,花即我,我即花,客主一體。出則靜思其意,如得道高人,冷觀紅塵攘攘,心中自有本經。
三境曰“活與實”。活指靈活,指應用,思維縱橫捭闔,觸類旁通,甚至“得意忘形”。有道是“書可以把人讀死,人可以把書讀活”。此言可信。
書籍是知識的載體,是人類文明史的軌跡,是社會生活的反映。讀書可以了解生活,但不能代替生活。須知“行萬裏路,讀萬卷書”。嗜書如命者應“愛書、藏書、癡書、醉書之餘,多跳出書本,接觸社會,品味好生活這部大書”。
書山有路
說起讀書,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個課題。“書山有路勤為徑”,說的是一個人從無知到有知,從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一個很重要的方麵就是要在“書山”上勤奮攀登。然而,有的同誌對讀書不那麼感興趣,認為讀那麼多書不見得有什麼用處;有的同誌愛讀書,但不知道讀什麼樣的書。在此,我們很有必要弄清為什麼要讀書以及讀什麼樣的書的問題。
1培養多讀書的好習慣
人的影響短暫而微弱,書的影響則廣泛而深遠。
——普希金
對於為什麼要讀書這個問題,中外名人有許多非常精辟的見解。高爾基說:“我讀書越多,書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對我也變得越加光明和有意義”,“熱愛書吧——這是知識的泉源!隻有知識,才是有用的,隻有它才能夠使我們在精神上成為堅強、忠誠和有理智的人,成為能夠真正愛人類、尊重人類勞動、衷心地欣賞人類那不間斷的偉大勞動所產生的美好果實的人。”對讀書的好處,毛澤東同誌也說過一段很精彩的話,有了學問,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遠很多的東西;沒有學問,如在暗溝裏走路,摸索不著,那會苦煞人。毛澤東同誌之所以能夠高瞻遠矚,駕馭全局,成為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思想家、軍事家,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有淵博的學問和豐富的知識。他的學問、知識一方麵來源於革命的實踐,一方麵是從書本中間接地得到的。在讀書上,他無止境地追求著,一步一步地開拓自己的知識領域。偉人是這樣,普通戰士也是如此。雷鋒、王傑等人之所以成為傑出的共產主義戰士,也同他們平時熱愛讀書,從書中領悟人生的真諦是分不開的。我們每個同誌都應該向他們學習,培養自己多讀書的好習慣。
少抽一包煙,多買幾本書。多讀書,首先要有書。書從哪裏來?一方麵,俱樂部有一部分書,大家可以借閱。但俱樂部的書畢竟有限,還不能完全滿足大家的需要,每個人讀書的內容要求又不一樣,因此,我們還要靠個人省吃儉用,多買健康有益的書。有的同誌舍得買煙卻不舍得買書。說起來,不少同誌都知道,吸煙危害健康,讀書終身受益。但為什麼做起來就算不清這個賬呢?原因是對讀書的意義認識不足,毅力不夠。有人覺得抽煙固然傷身體,但總不會一下子抽出病來;讀書盡管得知識,但一下子也不會有什麼明顯的成果。有人想戒煙,多讀書,但沒有毅力和恒心。人是要有點精神的,既然想多讀書,就要下決心少抽煙以至把煙戒掉,把省下來的錢花在刀刃上,多買點書,多學點知識。雖然讀書是件苦事,但更是件樂事。要掌握更多的知識,要鑽透一個問題,不付出艱苦的勞動是不行的。然而當你獲得了知識的武裝,懂得了更多的道理,變得更加聰明,從而在工作中作出更大貢獻後,又將是多麼高興啊!英國劇作家莎士比亞用詩一般的語言概括了書籍的真正含義。他說:“書籍是人類知識的總結。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願你多從書籍中吸取知識的營養!
少聊一會天,多讀幾頁書。有的同誌說,省了錢,買了書,但沒有時間看,隻好把書壓在床頭櫃裏。正是這些講沒有時間看書的人,卻有時間聊天。工作之餘或節假日,戰友相聚暢談,並不是壞事,但如果把業餘時間都用在聊天上,就必然占去了寶貴的讀書時間。越是平時不讀書、不看報,知識貧乏,聊起天來也越是言不及義,甚至低級庸俗。這樣的聊天,於人無益,於己無補,無異於耗費生命。著名作家鄧拓同誌生前曾把八小時以外稱作生命的三分之一。外國一位事業上的成功者也說過,一個人能否有所作為,關鍵之一在於業餘時間你是怎樣度過的。人們對業餘時間使用的不同,書是唯一不死的東西。
——丘特 天長日久就會形成差距。因此,珍惜生命要在事業上有所成就,就應該把聊天的時間多用來讀點書。“知書方能達理,好學才能上進。”從聊天中拿出一部分時間來讀書,吸取知識,擴展視野,這樣日積月累,就會使生命更加充實和有價值。古今中外,幾乎所有偉人或學業成功者的業餘時間,無不與書籍結下不解之緣。他們的實踐,為每個珍惜生命價值的人留下了永恒的啟迪。德國著名詩人歌德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和高尚的人談一次話。”這是說,讀書也可以看成是與朋友聊天,書籍具有巨大的精神力量,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所以讀書是一種更為高尚的“聊天”和享受,既能除憂慮,驅寂寞,又能長知識,益身心,何樂而不為!正如有句格言說:“書本對於懶惰的人是一堆廢紙,對於虛榮的人是一種擺設,對於勤奮的人才是無價之寶。”願同誌們記住這句格言,靜下心來,養成讀書的習慣,每日多看幾頁書,一年下來就能讀幾本書,多長許多知識,久而久之就會令人刮目相看。
2讀書要讀健康書
書有好壞之分,有格調高低之別。我們提倡讀書,是指讀健康有益的書。好的書像打開智慧之門的鑰匙,能帶領我們步入一個嶄新的境界。而讀壞書就會像交上壞朋友一樣,它可能會把你引向歧途。
多讀政治常識書。政治常識書主要是指有關介紹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書,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的常識書。作為士兵來說,要多讀毛澤東、鄧小平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著作。因為,毛澤東、鄧小平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著作是把馬列主義與中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的產物,更適合於我軍指戰員閱讀。認真學習和領會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關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這對我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打牢政治思想基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多讀思想修養書。思想修養,是指人們經過學習和實踐,提高思想覺悟,能夠正確處理各種關係的涵養。青年人閱曆淺,學識少,思想上難免不夠成熟或出現偏差。多讀思想修養書,有助於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求得思想進步,減少人生路上的偏差,加速自己的成熟。
多讀科學知識書。科學知識書包括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兩方麵的書籍。社會科學書籍,包括介紹經濟、法律、心理、管理、人才等方麵知識的書籍。自然科學書籍,包括數學、物理、化學、天文學、生物學等基礎科學和電子學、信息學、計算機技術等新興應用技術科學等方麵的書籍。當前,我們尤其要多讀一些有關現代科技知識的書籍。因為當代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未來競爭將是高科技的較量。每個人都應加強現代科技知識的學習和研究,以便能夠了解和提高科技知識,在未來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書籍使人們成為宇宙的主人。
——巴甫連柯
多讀文學名家書。中外文學書籍浩如煙海,我們可以從中選讀部分名著。文學名著都是名家的力作,深刻地揭示和反映了社會生活,可給我們以多方麵的啟迪。比如,中國古代小說中的“四大名著”,現代的魯迅、茅盾、巴金、老舍等人的作品,國外的雨果、巴爾紮克、狄更斯、高爾基、奧斯特洛夫斯基等人的作品,都是值得我們一讀的。通過讀文學名家的書,提高文學修養水平,增加對曆史、社會和人生的了解,陶冶自己的情操,激勵自己奮發向上。
多讀兵家謀略書。有人說用兵謀略與我們關係不大,但作為普通老百姓,也要讀點兵書。據報道,進駐海灣地區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官兵的背囊裏,大多裝著一本《孫子兵法》。從美國總統布什到前線的將士,都力圖從《孫子兵法》中領悟製勝之策。開戰之前,雙方都力圖依恃自己的優勢,通過政治、軍事、經濟、外交以及宗教、民族等手段懾服對方,企圖“不戰而屈人之兵”。開戰後,多國部隊運用各種“詭道”之法“無中生有”,聲東擊西,欺騙對方,爭取主動,收到了奇效。《孫子兵法》作為閃爍著中華民族智慧之光的軍事書籍,理所當然應成為當代軍人的必讀之書,同時,它也是一本商戰的實用寶典。
上麵所列舉的五個方麵的書籍,並不是包括業餘讀書的全部內容,但它為我們業餘讀書提供一個大體的思路。一個有理想、有作為的人,理應挑選那些內容健康的好書作為自己的精神食糧。
讀書要“煮”
一般的人讀書,隻讀個大概、讀個意趣就行了,所謂“讀書不求甚解”。而做學問,必須要“煮書”方可。
對於“煮書”的例子,王冶秋先生讀《阿Q正傳》的體會,最是精妙不過。王先生認為,要讀懂《阿Q正傳》,至少要讀14遍以上。看第一遍,我們會笑得肚子痛;第二遍,才咂出一點不笑的成分;第三遍,鄙棄阿Q的為人;第四遍,鄙棄化為同情;第五遍,同情化為深思的眼淚;第六遍,阿Q還是阿Q;第七遍,阿Q向自己身上撲來;第八遍,合而為一;第九遍,又一一化為你的親戚故舊;第十遍,擴大到你的左鄰右舍;第十一遍,擴大到全國;第十二遍,甚至到洋人的國土;第十三遍,你覺得它是一麵鏡子;第十四遍,也許是報警器……這番“煮”《阿Q正傳》的體會,充分體現了經典文學名著的不朽魅力,以及“煮書”所獲的無比奇趣,而“煮書”者的思想境界和風流文采也因之得到升華。
社會上崇敬名人,於是以為名人的話就是名言,卻忘記了他之所以得名是那一種學問或事業。
——魯迅
當然,不是凡書都去“煮”,隻有對自己選定的精讀之品必須花工夫“煮”,一般的書則隻需瀏覽就行了。
讀書的心境
擴大閱讀量,提高閱讀效率,是時代對當今青少年提出的一個新的要求。那麼,怎樣才能提高閱讀效率呢?要想讀書效果好,必須具備良好的客觀環境和心理環境。其中,心理因素占主導地位。要保持最佳的讀書心理,起碼要具備以下幾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