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全的母親後來回憶說,那時候覺得兒子看他們的眼神都是冷冷的,一點兒感情色彩都沒有。他們兩口子知道外出八年沒有回來看望孩子,很虧欠孩子,便總想著給孩子一些補償,可他們的孩子並不領情。
晚上,張全奶奶要張全跟爸爸媽媽一個房間睡,好好跟媽媽親熱親熱,可張全冷冷地拒絕了,他寧願一個人睡,也不要跟爸爸媽媽在一起。
張全父母發現兒子跟他們過於疏遠後,有意識地增加了回家的次數,每隔一到二年便會回家看望他一次,期望以此來溫暖孩子的心。可讓他們失望的是,對於他們的努力,張全並沒有什麼更強烈的反應,直到這次父母接他來廣東,他依然是我行我素,對父母若即若離。
血案發生後,張全曾在看守所裏對警察說,從小到大他對父母不僅沒有什麼感情,甚至還一直有一種怨恨的情緒。因為他覺得他們為了賺錢一直就像把他遺棄了一樣不來看他,也從來不打電話給他,這讓他覺得父母對他很絕情。
後來,雖然父母會隔一年或兩年就回來看他,但他認為父母回來不是為了看他,而是為了管他。他們老說爺爺奶奶已經把他給寵壞了,寵得一點兒出息也沒有了,所以,他們一回來就對他特不滿意,尤其是父親,不是發脾氣罵他,就是要動手打他。這讓張全心裏對父親一點兒好感都沒有了。
到廣東以後,張全本來以為一家人可以過上團聚的生活了,可是,沒想到父母又是全身心地忙生意去了,連陪著他到處走走玩玩的時間都沒有。無聊中為了打發時間,張全迷戀上了網絡。因為在他看來,網絡裏什麼都有,既有來自網友的關心和問候,又有來自遊戲世界的刺激與快樂。
張全說,來到廣東以後,他一直很惶惑,甚至有些恐懼。在這個陌生而喧鬧的城市,他感到特別孤單,他特別想跟媽媽聊聊天,可媽媽每天要忙通宵,根本沒有時間跟他說說話。
爸爸一直很討厭他,似乎看見他就煩,他隻好躲進了網吧。在那裏玩起來,既能忘掉眼前的煩惱,也不必想將來的煩心事兒。所以,血案發生的那天,他借著要吃早飯的理由硬著頭皮向爸爸要錢,就是為了盡快再回到網吧繼續沉醉下去,沒想到就出了這麼大的事兒。
像很多留守孩子一樣,張全的身上充滿了矛盾,他渴望和父母在一起,又無法得到父母的接納,他渴望改變生活,卻又缺乏改變生活的勇氣和技能。初中都沒畢業的他,缺乏自謀生路的能力和意識,到城市裏來他也隻能在經濟上依靠父母,更何況由於從小嬌生慣養,他對勞動已基本上沒了概念。所以,父母想讓他到城裏來幫忙的念頭從一開始就得不到他的接納。
這個父母和孩子互不接納的家庭,最終釀成了如此慘劇,在悲歎之餘我們好像也悟到了一些什麼。
譬如錯隻在孩子身上嗎?如果張全的父親不這麼愛用暴力來麵對他的兒子,他的兒子會用如此的暴力來麵對他嗎?如果張全的父母在當初多回去看看自己的孩子,多陪伴一下小張全,讓他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少年張全手中的刀還會砍向他的親生父母嗎?
很多很多的假設會在我們的思考中出現,而帶給我們無數思考的這樁血案,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我想它值得所有的留守孩子和所有留守孩子的父母來深入探討。
盡管少年張全的個案是比較極端的,但是,我仍認為張全的父母的確在孩子的成長中欠缺了太多的責任感。對於張全這樣的孩子,我們不能“一邊倒”,一味去譴責孩子的殘忍,相反,我倒認為許多留守孩子的父母也應該徹底地進行一番反思。如果你已為人父母,那麼,你的生活中更重要的責任是什麼?對此,你應該有一個考量。
下麵,是我想特別強調的:第一,為人父母是你的權利,更是你的責任。
在我對留守兒童問題的調查中發現,大多數留守兒童的父母,並不是因為生活所迫而離家外出打工,他們當中的大多數人實際上在家鄉的生活還可以安穩度日,隻是他們過於迫切地要改變自己的生活,過於急切地想要滿足自己對物質更高的需求;也有一些留守兒童的父母,是為了改變自己的命運,為自己尋找更好的出路而進城打工。所有的這些願望我都能夠理解,但是,你不可以在你為人父母後,隻為自己著想,隻想著如何選擇對自己有利的生活方式。
你要知道,你的孩子一旦來到人世,他就是一個需要愛、需要溫暖的生命,他有自己的情感需求,有自己的心理成長要求。能夠讓他健康成長的生活,已經不僅僅是吃飽穿暖,他需要父母的愛撫,需要父母的陪伴,甚至需要父母對他的嗬護。可當一個孩子還在繈褓中,還不曾習慣脫離媽媽的體溫時,他就不得不在別人的懷裏成長,不得不在別人的家庭裏長大。這樣的孩子,你指望他出落得懂事,指望他懂得體諒你進而理解你,我認為這是你的一廂情願。
大多數孩子會在這樣的成長中變得扭曲,變得無法用正常的邏輯去解釋他麵臨的問題。因為從小缺乏了父母的愛,所以他不太會懂得去愛父母。因為在成長過程中從來沒有過父母的陪伴,所以孤單會讓他們變得脆弱,而難以接納別人,尤其是他最親近的人。
父母的責任感缺失會直接導致這些孩子的責任意識淡薄,無法承擔他們該承擔的責任。所以,父母覺得他們辛苦努力賺錢,孩子好好學習考大學,常常隻能是一種願望。
也就是說,父母對孩子的撫養,已不僅僅是對孩子的生命負責,更重要的是能夠建立孩子的責任意識和對人生的責任感。在留守孩子的父母普遍抱怨自己的孩子缺乏責任意識的時候,我不知道這些父母是否想過,他們又是以何等方式來對孩子傳遞他們所具備的責任感的。
顯然,認為給孩子提供了物質條件就是盡到了責任的父母,認識是相當不全麵的。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方方麵麵的條件,物質僅僅是其中的一個方麵。
想讓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長,為人父母者就要全麵考慮自己的選擇,尤其要從是否有利於孩子的成長方麵去考慮。既然事實已經證明,並不是物質條件越好,孩子就能夠成長得越健康快樂,所以,你的那種認為賺到了錢就可以改變命運、改變生活的想法並不實際。
很多時候你會發現,錢賺到手了,物質條件改善了,你卻可能失去了生活中最美好的東西,也許是你孩子的健康成長,也許是孩子對父母的真摯情感,也許是你家庭的幸福美滿。
這不是我在危言聳聽,實在是太多的個案告訴我們的事實。
如果你是有責任感的父母,你就會知道生活中什麼是比賺錢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父母與孩子的親情,家庭的和諧與美滿,孩子的未來與前途。如果你的選擇讓這一切都毀於一旦,我看不出你的選擇有什麼價值,也看不出你如此選擇,將會給你帶來何種美好前景?
所以,既然你要做父母,你首先要明確你的責任感,那就是對你的孩子不離不棄,對你的家庭未來的走向有明確的目標。既不能跟隨別人人雲亦雲,也不可過於膨脹自我的意識。家庭的美滿需要你的“犧牲”,孩子的健康成長值得你付出“代價”。當然,這所謂的“犧牲”與“代價”,最終都會給予你滿意的回報,那就是你的家庭始終是和諧的,而你的孩子則有無限的未來,美滿的人生。
第二,切忌對孩子使用暴力。
在張全的個案裏,我們印象最深的便是張全父親的暴力。
這位一直遵循“棍棒下麵出孝子”老理兒的父親,最終為他的暴力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也讓他的兒子小小年紀就鋃鐺入獄。
從對孩子張口就罵到抬手就打,這統統被我們稱為“家庭暴力”。顧名思義,“家庭暴力”的實施者來自家庭。在中國的家庭裏,父親常常扮演了家庭暴力實施者的角色。父親也是最容易對孩子施行家庭暴力的那個人,而孩子理所當然地就成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
我曾經對很多備受家庭暴力侵害的孩子做過采訪。我問他們,爸爸為什麼要打他們?普遍的回答是,“因為我犯了錯”。那麼打對你們改正錯誤有效嗎?大多數孩子會說,“當時有效,可過一段時間就忘了,所以會再犯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