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瀟灑走商場(3)(3 / 3)

雖說這樣可以免受債權人的法律訴訟,但艾克卡堅持認為如果克萊斯勒在聯邦破產法的保護下進行重新改組,最終將會導致全麵崩潰,因為顧客和銷售商決不會相信瀕臨破產的公司所作的任何保證。從這一點看,申請破產是最糟的決定。經過多方利益的權衡,艾克卡最終決定向銀行貸款。他在後來強調,自從通過貸款擔保以後,為了生存的戰役就打響了。他的任務就是打經濟上的一場殊死戰。

為了當好這場戰役的先鋒,艾克卡一開始就把自己的年薪降成一美元。在他做出榜樣後,給了公司內部很多人以觸動。因為一直以來艱苦對克萊斯勒來說的確是新事物。艾克卡初到時,就聽到有關前任管理者種種駭人聽聞的鋪張浪費的傳說。但是,他沒有大驚小怪。他通過自己切實的行為讓所有人明白,隻有人人勒緊腰帶,公司才能生存下去。他強調他不是因為想做殉職者才領取一年一美元的薪金的。他支取這樣的薪金,因為在他不得不投進這個深淵時,需要竭盡全力地把狀況扭轉過來。可以說這是一種深深打動人心的姿態,大家很快讓這個消息傳遍各地。

艾克卡後來表示,即便很多人都認為對員工的剝削和貪婪才是企業的惟一動力,但克萊斯勒的確不隻想到多賺錢,它也注重人情味和寬厚的管理。也許正是艾克卡這種讓人有好感的管理方式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吧,很多克萊斯勒的員工開始有了和公司同呼吸共命運的意識。

做事要規範

企業要按照政策、慣例、道德等規範自己的商業活動,否則最終會碰壁,即使開始占了小便宜,最終也會吃大虧。

武振海在80年代初剛剛籌建他的異形螺絲廠的時候,就受到了來自政策方麵的壓力。那時候改革開放政策執行的時間還不長,力度也不大,政府還限製個體經濟的發展。

就在武振海的工廠剛辦起來的時候,就有一個部門的調查組光臨了。調查組手裏拿著有關文件,那上麵明明白白地寫著:個體經濟請幫工帶徒弟總共不得超過7人。這就是說,雇工在7個人以內的企業還是社會主義性質,而超過了這個限度,那就是資本主義範疇了。

武振海對於調查組這件事就非常謹慎,他知道個體經濟不得超過7個人是政策上的規定,如果置之不理,那就是違背政策,如果按這個政策辦,自己的企業7個人又確實忙不過來。他最後決定主動到工商部門坦白。

他找到工商部門說:“我的企業是個體企業,可眼下已經雇了20多個人,違反了政策,請問我該怎麼辦?”

工商局的同誌也體諒他的難處,說:“我們知道你的情況,但這件事關係到政策,我們也不能表態。這樣吧,你先幹著,我們負責向市工商局反映情況,我們會客觀反映問題的。”

不久,市裏就組成了一個聯合調查組,這個調查組進駐到武振海的廠裏,實事求是地進行調查研究。他們了解工人的作息時間,也了解企業家武振海的衣食住行和工作情況。他們把看到的和了解到的情況一一記錄,也不下結論,就這樣持續了4個月。

那時的改革形勢一天一個變化,幾個月後,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的形勢不斷深入發展。天津市裏的一位企業家終於給了武振海辦廠一個肯定的答複:這符合中央領導的講話精神。

武振海就這樣得到了工商部門的批準,辦起了天津市第一家合作經營企業。

在那時,武振海的憂慮並非多餘,當時,舊思想觀念的作用還是很大的,被戴上資本主義帽子後,不要說企業發展,就是個人也很難融入社會。隻有得到政府的許可,才能消除後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