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的這一年時間裏,海倫在母親、莎莉文老師、秘書湯姆斯小姐的陪伴下,進行了橫越美國大陸的演講,不久後海倫又一次橫越大陸演講,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她不得不因為戰爭而停下腳步。
戰爭就是場浩劫,在戰爭陰雲的影響下,海倫所期望的慈善事業也不能開展,在那段時間裏,海倫變得異常焦躁,她時常夢見人們之間彼此殺戮著的殘酷戰爭場景,看到一幕幕血流成河……
在這樣的情況下,海倫接到很多出版社、雜誌社的約稿,讓她寫一些“時髦有趣”的文章,但此時的海倫一刻也安靜不下來,因為她同時還收到了上千封的從歐洲寄過來的求援信,但海倫實在幫不上忙,因為她的處境同樣很艱難。
戰爭時的美國人分成了兩大派別,一派是海倫心之所向的反戰派,一派是老羅斯福所屬的支持派。
為了阻止美國加入這場戰爭,海倫於1916年開始了她反戰演講的旅程,她們先後到了密歇根州、堪薩斯州、內布拉斯加州等地區,向盡可能多的人宣講反戰的好處,演講的具體地點也有很多種,大到豪華禮堂,小到帳篷都曾留下過她們的腳印。
當然,身份特殊的海倫,更容易受到人們的支持,大家的反戰情緒越來越高。然而,事情並沒有像海倫所期待的那樣發展,相反,美國各大報刊又把海倫推到了風口浪尖。
對海倫的相關報道過於誇大,甚至說海倫是“盲人救世主”,事情如果發展到了涉及國家政治的範圍,就會變得嚴重起來,很多支持戰爭的人都說海倫是“左翼走狗”,對她進行嚴厲的抨擊。
為此海倫感到非常失望,她不明白為什麼有那麼多人都積極參戰,充當“熱血分子”,難道參戰的人就是英雄嗎?有什麼事情不能用和平來解決呢?
帶著各種遺憾,海倫一行人又回到了連杉的家中,此時距離梅西先生和莎莉文老師分居已經有2年時間,連杉的家中隻有女仆易安還在,而湯姆斯小姐告假回了蘇格蘭,更糟糕的是,莎莉文老師因為連續奔波身體又一次垮掉了,她咳嗽不止,醫生建議她去布拉夕度湖畔過冬,那麼,家裏隻剩下海倫了。
巨大的失落感、寂寞感不停地襲擊著海倫,她想到了讓母親過來陪伴她,這是她唯一能夠感覺高興點兒的事情了。這次在連杉居住的時間裏,沒有好朋友陪伴,沒有莎莉文老師,海倫也沒有了工作的心情,她甚至失去了生活的方向與動力。
但這最終都過去了,在回到連杉的第二年,海倫因為生活所迫賣掉了連杉的房子,離開了帶給她最美好的10年生活的地方,帶著美好的記憶,她又重新登上了新的生活征程。
3.為盲人事業的發展埋下伏筆
海倫是個盲人,但她又比一般的盲人幸運,因為她獲得了太多正常人都不曾學習過的知識,所以她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她也是最能體會正常人生活的盲人。無疑,海倫是幸運的,但麵對那些千千萬萬不幸的盲人,海倫著實想為他們做些什麼,加入“波士頓婦女工商聯盟”就是一個很好的契機。
一次,一個叫查爾斯·康培爾的年輕人特意找到海倫商議此事,他說他的父親就是在柏金斯盲人學校畢業的,之後致力於英國的盲人教育,並在倫敦創辦了音樂師範學校,希望海倫能夠加入可以為盲人謀福利的“波士頓婦女工商聯盟”。海倫很爽快地答應了,並以特別委員會為途徑開始了一係列為盲人請願的工作。
在康培爾先生的領導下,海倫參與了為盲人成立實驗所的事宜,實驗所是為盲人提供的手工藝品作坊,給他們供養自己的生活提供一個出路。為了賣掉他們製作的產品,海倫他們還在波士頓、馬薩諸塞州等地開設了“專賣店”,那年海倫20多歲。
海倫為了盲人事業考慮了很多,她希望盲人們都能學到自食其力的能力,那麼為他們提供技術指導就十分有必要了。而盲人之間的聯係也要加強起來,這就需要成立全國性質的機構,這樣對盲人的職業調查以及一些其他聯絡事宜就能規範、便捷起來。再就是想辦法提高盲人的教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