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王公公。”

馮博文點頭拱手應道:“我都明白,而且據我所知。”

“吳昌時、範誌完他們現在都已經在開始做準備了,特別是身為吏部尚書的吳昌時,在近期做了很大的官員職位調整。”

“甚至於,我都察院近期都收到了不少檢舉,大多都是關於郎中、主事們的貪汙受賄之事。”

“而這些官員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便是他們多多少少還能做些事情,對大明也較為忠心,屬於比較正直的那一類。”

“但正直也不過是相對的,他們的貪汙受賄之事也確實是事實。”

王體乾雙眼一眯,平聲問道:“這不會引起那崇禎小兒的警覺嗎?”

關於吳昌時的事情,他早已經知道了。

對於這件事兒,他還是感到非常意外的,吳昌時也算是一隻小狐狸了,並不算是那麼好搞的。

不過在陳新甲那隻老狐狸麵前,就顯得十分稚嫩了,正所謂小狐狸自有老狐狸磨。

“應當是不會的。”

馮博文應聲說道:“吳昌時是一個很有謀劃的人,他的手段也很是高明。”

“在行事之前,他先向蔣德璟蔣首輔述說了此事,以蔣首輔為人,自然是全力支持的。”

“而後他們又一起入宮去見了陛下,吳昌時用了一份兒比較縝密的章程,成功的說服了崇禎皇帝,畢竟崇禎皇帝他對貪官汙吏之事......”

馮博文說到這裏,頓時便戛然而止。

剩下的不用說也該知道了。

要說如今大明王朝之中,誰對清查這些貪汙腐敗之徒最為心切,那必然是非崇禎皇帝莫屬了!

然而,光是心中急切渴望還遠遠不夠,如何具體實施卻又是另一番難題。

任何事情都需要有人去執行方能成行,遇到有利可圖之事,眾人自然會爭搶著上前。

但若是涉及到揭發、懲治其他朝廷大臣這樣的敏感事宜,則人人避之唯恐不及。

畢竟,誰也不願意輕易去招惹他人,更別提這種容易得罪人的差事了。

因為各家之間的關係本就盤根錯節、紛繁複雜,稍有不慎便可能因查處一人而惹怒一群人。

如此一來,無論怎樣權衡利弊此事都是一樁賠本生意。

眾人踏入仕途無非是為了追求權力與財富,又怎能將此事過於較真呢?

那些全然不顧後果、一味蠻幹之人畢竟隻是鳳毛麟角罷了。

因此,當有人主動站出來請求承擔這份重任時,崇禎皇帝自然感到欣喜異常,並欣然應允。

“這樣麼.......”

王體乾在聽到馮博文如此說道後,也隻是微微點了點頭,並沒有多說什麼。

最後看向馮博文囑咐道:“這一批官員務必要好生保護,陳尚書他日後肯定會用得到他們。”

“如今真正能為大明朝廷做事的人實在是太少了,有些貪汙之事其實也並非他們所願,這並不是什麼問題。”

馮博文拱手應道:“是,王公公,我都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