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7月22日至8月1日,在英國達勒姆舉行了國際解析數論大會,與會者達100多人。華羅庚也應邀參加了這次盛會。他的學生潘承洞與王元也從國內趕來(陳景潤因故未能參加)。王元作了題為《數論在近似分析中的應用》的報告,潘承洞作了《新中值公式及其應用》的報告。不少人以“突出的成就”、“很高的水平”等讚語評價這兩個報告。一些人還向華羅庚祝賀,為他培養出這樣的傑出人才而高興。一位印度學者聽說華羅庚也來了,他緊緊握著華羅庚的手,激動得熱淚盈眶。華羅庚赴英的消息,迅速傳遍了歐洲,他收到了許多邀請函。10月下旬華羅庚離開倫敦,來到了荷蘭。在荷蘭的學術活動,仍然極為成功。一位在荷蘭留學的美國學者聽了華羅庚的報告後,給他寫信說:“您在埃因霍溫的演講,真正令人讚歎不已。您向大家表明,一個好的學者,即使是在最惡劣的逆境中,仍然能做出出色的成績。您使我們這些生活在安逸與穩定環境中的人們隻能感到羞慚。”

1979年11月,華羅庚登上了法蘭西這塊美麗的國土,在這個崇尚英才的國家裏,華羅庚 第一次戴上了榮譽博士的桂冠。11月9日這天,身穿灰色中山裝的華羅庚來到了南錫大學禮堂,參加學位授予儀式。

在一片熱烈的氣氛中,儀式開始了。大會主席用法語向與會的100多位博士介紹了華羅庚的學術成就,並宣讀授予他學位的決定。突然,樂隊奏起了莊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大會主席在國歌聲中,把紅白相間的綬帶披在了華羅庚的身上,隨後給他頒發了證書、勳章 和紀念章。幾天以後,法國科學院在巴黎召開了院士大會,隆重歡迎華羅庚的來訪。

曆時9個月的西歐之行,使華羅庚感受頗多。他不止一次地對身邊的人說:“如今國際上湧現出一批很有成就的新人,可我國由於‘四人幫’的幹擾,在教學人才方麵也呈現出青黃不接的現象,急需多做努力,加以培養。當然,我們在某些領域還是有成就的,應該樹立趕上世界先進水平的信心。”

3.如願以償

正當華羅庚訪問伯明翰時,從遙遠的祖國北京傳來了一個令他激動不已的消息———1979年6月13日,他被批準成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為了這一天的到來,他做了很大的努力,他曾於1963年、1964年、1967年、1979年多次遞交了入黨申請書,他深感自己的命運應該與中國共產黨結合在一起。

在1979年3月25日即出國講學前的一份申請書中,華羅庚寫道:“雖然現在蒲柳先衰,心顫,眼花,手抖,頭發白,但決心下定,活一天就為黨工作一天,活一小時就為黨工作一小時。對黨,對人民,對祖國起些微薄的作用。”

當這位69歲的老人,在異國他鄉的土地上收到了渴望已久的入黨通知書時,他又一次激動了,他不知道用何種言語來表達自己此時此刻的心境。

回國之後在1980年的元旦,華羅庚遇到鄧穎超,她親切地稱呼他為“老同誌,新黨員”。華羅庚極為感慨,覺得這六個字正是他一生的最好總結。於是便寫了《破陣子·奉答鄧大姐》一詞,並附另外一首《黨員本色》,來抒發自己的激情。

破陣子·奉答鄧大姐

五十年來心願,三萬裏外佳音。

滄海不捐一滴水,洪爐陶冶砂成金,四化作尖兵。

老同誌,深愧作,新黨員,幸勉稱。

橫刀哪顧頭顱白,躍馬緊傍青壯人,不負黨員名。

黨員本色

實幹,苦幹,拚命幹。黨員本色。空話,大話,逢迎話,科學罪人。實踐的真理,曆史證忠貞。

聚沙成塔塔不固,長城哪能一夕成,所賴在堅韌。

華羅庚還為這兩首詞寫了這樣幾句題注:“申年元日鄧穎超同誌以‘老同誌,新黨員’相勖勉,頓覺先總理音容宛在,典範猶存。行學先總理,從嚴從實,戒誇戒浮,為黨為國為人民而鞠躬盡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