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6月12日下午,日本東京大學的會議大廳裏,座無虛席,華羅庚正用他那熟練的英語,慷慨激昂地作著學術報告。當他在熱烈的掌聲中,說完了“謝謝大家”時,突然從椅子上滑了下來,任憑千呼百喚,再也沒有醒來。他猝然而別,匆匆離去,沒有來得及給世人留下隻言片語……
1.在北京的最後時光
80年代以來,華羅庚一直掛在心上的一件事是他的著作出版問題。早在1983年,斯普林格出版社出版了《華羅庚論文 選集 》,其中包括了華羅庚的四部 書,約2000頁。按照原計劃,《華羅庚論文 選集》理應包括他的代表作《堆壘素數論》與《多個複變數典型域的調和問題》,但由於這兩部書的英文版權屬於美國數學會,而對方根本不願意出賣,出版社也隻好作罷。《華羅庚論文選集》出版後,西德駐華使館還專門舉行了隆重的贈書儀式,以表示對華羅庚學術地位的重視。
這件事之後,華羅庚一直在準備著中文 著作的出版,並為此付出了很多精力。1985年4月,上海教育出版社終於推出了《華羅庚科普著作選集》。19日這天,在北京科學會堂舉行了贈書儀式。上海市出版局副局長趙斌向華羅庚送了樣書。科學院院長盧嘉錫,中國科學協會副主席裴麗生,中國科協書記處書記鮑奕珊、田夫及中國數學會理事長吳文俊參加了儀式。華羅庚和他在北京的子女也都參加了典禮,他的全部著作也被陳列在會場。看著這種場麵,華羅庚非常高興,不斷對大家表示感謝。
在會上,王元作了長篇發言。他詳細地介紹了華羅庚的學術成就、學術風格及著作出版情況。王元講道:“中華民族是有光輝悠久文化的。中國的科學技術總的說還比較落後,但也有在世界上領先的。華老就是突出的一位。在這方麵,我們要向日本學習。日本人對他們的數學前輩高木真治和小平邦彥是極為尊重的。他們的數學家出訪,都把他們二人的著作作為珍貴禮品來贈送。
“過去我們對華老的成就,宣傳解釋得不夠。我認為最好的宣傳就是出版他的著作及把他的科研、教學與數學普及工作繼續下去。”
華羅庚因身體欠佳,大家都勸他別激動,少說話。
盡管如此,會開完之後,他的內衣已被虛汗浸濕了。當時,王壽仁曾對華順說:“華先生說話時,底氣很不足,你們要注意他的身體啊!”
到目前為止,華羅庚還應該做的一件事就是寫一個“回憶錄”。確實,他那刻苦自學的經驗、坎坷不平的經曆、百折不回的拚搏精神,是鼓勵年青一代的最好教材,胡耀邦、葉劍英及周圍的很多朋友都勸他把“回憶錄”寫出來。可是,以前他實在太忙,總是抽不出時間,現在身體又不行了,覺得力不從心。一天,他把王元叫到家裏,對王元說:“我的身體越來越不行了,你說過將來要為我寫個傳,我替你擬了一個提綱,供你參考,你看看行嗎?”王元接過一看,提綱寫在一張數學草稿紙的空白處,內容也非常簡單,而且也大都與數學有關。王元坐了一會兒,就離開了,他覺得老師很虛弱,應該好好休息一下。
同年5月底的一天,華羅庚感覺好多了,便與華蓮青、柯小英一起來到了清華園,這是他深有感情的地方。他們在每個地方都看看,他一一向她們作介紹,凡是他住過、工作過、遊玩過的地方他都記憶猶新。此後,他們又去看望了在清華大學執教的華蘇及她剛出世兩個月的女兒。每當處在這種濃烈的家庭氣氛中時,華羅庚的心頭總會掠過一種“剪不斷、理還亂”的愁思,他不由得會想起自己的妻子吳筱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