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的人不會等待機會的到來,而是尋找並抓住機會,把握機會,征服機會,讓機會成為服務於他的奴仆。
機會常常會出現在你麵前,你需要做的事情隻有一件:行動起來。
大學教師的生活是恬淡、閑適而又溫馨的。而在1988年冬,在大學校園裏蟄居10年的鍾沛卻突然當上了南京標牌廠的廠長,並且自此一發而不可收拾,接連救活了3家國有企業。鍾沛本人及他領導的企業,引起了越來越多的經濟學家、企業家和政府官員的關注。
在1988年冬天的一個夜晚,鍾沛在一張報紙上看到了一則招聘廣告:
“因市二輕局所屬的南京標牌廠長期虧損,現特向社會各界誠聘廠長……”
短短的招聘廣告,鍾沛連看了好幾遍,一直從事經濟理論教學的他想了很多很多。多年來,鍾沛一直希望有機會在實踐中實行自己的理論,他相信自己的經濟理論和管理原則。現在機會來了,但同時他也知道這是一次艱難的抉擇。他的工作單位是事業單位,“旱澇保收”,而且大學教師的職業也很體麵。如果他前去應聘並且成功的話,那麼他勝負的比例各為多少呢?
“就這麼放棄嗎?”他在心裏問自己。
“絕對不!”一個更堅定的聲音在他心裏響起。
就這樣,他對妻子說出了那個在80年代末的中國絕大多數人都會驚詫不解的決定:“南京標牌廠招聘廠長,我想去試試。”
“不行,你已有了一份安適且令人羨慕的工作,何苦去冒這個險呢?”妻子勸道。
“我已經決定了。這次機會難得。”鍾沛堅持說。
“搞得不好,你會身敗名裂的。”妻子語重心長。
“你為什麼不相信我會幹好呢?我相信我有這個能力,我有能力扭轉這個局麵。”鍾沛對自己非常自信。
妻子知道自己說服不了他,第二天趕緊發動親朋好友去勸說鍾沛,而鍾沛卻雷打不動,鐵了心。就這樣鍾沛參加了應聘並擊敗了20多個競爭者,當上了南京標牌廠的廠長。
麵對幾十萬元的債務,500多雙懷疑和冷漠的眼睛,以及幾間破爛不堪的廠房,鍾沛內抓管理,外探銷路,並滿懷誌向地對全廠宣告:南京標牌廠當季實現扭虧。全廠雇員對他的話不以為然,隻當是吹牛皮說大話。可是奇跡出現了,1989年3月,南京標牌廠在虧損多年後第一次實現扭虧,而且真的隻用了3個月!其後,鍾沛又製定出正確的經營策略,一年時間使產值由200萬元直升到1000萬元。
正是因為鍾沛對自己充滿誌向,他才可能去應聘南京標牌廠的廠長;也正是因為誌向的力量,才使他抓住了機遇。
正當鍾沛在標牌廠幹得紅紅火火的時候,南京市二輕局的領導找到了他,請他去南京木器廠當廠長。鍾沛的親友要他拒絕,中國曆來就講見好就收,激流勇退。而且南京木器廠負債5000多萬元,是南京市全民企業第六虧損大戶,這麼個爛攤子,誰願意去當家。
然而,鍾沛再次謝絕了親友的規勸,他說:“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才是一個真正的企業家。”
鍾沛到任以後,通過調查研究找到了企業的“病根”。於是他再一次自信地發下宏願,3個月內實現扭虧。這引起了雇員們眾多的嘲諷,他們都覺得這位新廠長的“牛皮”吹得也太大了,於是鍾沛就有了一個“大大泡泡糖”的“雅號”。
企業家與普通雇員的區別就在於他們誌向。少數人發現了真理,而他們又往往被那些為假象所蒙蔽的多數人諷刺、挖苦和打擊。企業家麵對這樣的尷尬卻能保持正常的心態,他們不羞不惱,我行我素。他們相信自己的目標能夠實現,到那時,所有的這些難堪都會被榮譽的光環所替代。
鍾沛正是這樣的企業家,他沒有時間考慮那些諷刺和挖苦。他又采取了各種措施,終於使“3個月扭虧”的諾言再一次實現。並且在此後的兩年內,南京木器廠發展成為一個擁有27個生產經營實體的大型輕工聯合企業。
後來,鍾沛又被任命為另外一個虧損企業——南京衡器製造公司的經理,鍾沛又是憑借他造就企業的誌向使這個企業起死回生。
就這樣,鍾沛在短短5年時間裏救活了3家不同行業、不同規模,但卻都是幾近破產的虧損企業。這靠的是什麼呢?除了他敏銳的市場意識,高超的管理才能之外,他那堅不可摧的誌向發揮了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