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看好世界(3)(2 / 2)

“逆境大學”,多麼鏗鏘有力的回答,多麼意味深長的話語,這就是強者的聲音。強者總是將挫折當成人生最好的教材,不斷地學習來充實完善自己。

麵對逆境,如果選擇了放棄,也就選擇了失敗。在人生的旅途中,一些人雖然也曾經努力過,但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這是因為在前進的路途中他們遭遇了困難,他們厭倦了漫長得看起來沒有盡頭的征途,於是他們停下來,尋找一個港灣,在那兒躲避風浪。

沒有什麼比半途而廢和喪失希望對未來的威脅更大。放棄和喪失希望不僅不能解決現實存在的問題,而且還會讓我們在未來陷入更大的困境。

美國的《成功》雜誌每年都會報道當年最偉大的東山再起者和創業者。他們的傳奇經曆有一個相同的部分,那就是在遇到強大的困難和逆境時,他們始終保持樂觀的態度,從不輕言放棄。

無獨有偶,在對上千個保險公司眾多代理人長達5年的研究中發現,對待逆境的態度,在許多方麵決定了一個保險經紀人能否成功。樂觀的銷售人員賣出的保險單要比悲觀的銷售人員多88%——盡管他們的才華差不多。

對於企業家,不可能完全處於一種無任何壓力的工作狀態。即使工作再順利,事業再發達,他也要時刻考慮到企業的興衰,要管理企業各部門的工作分配、工作情況,還要妥善處理屬下的各種情緒和許多棘手的問題。幹企業的人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事事如意。企業本身的風險性,激烈的競爭,機會的得失等這些外部的工作壓力已相當大,而企業內部要管理一哨人馬,又會常常遭到屬下的不滿和反抗。對於屬下的不平必須去說服勸解。對一些態度惡劣、情緒多變的屬下要努力糾正。而有時更要為一些無事生非、愛惹麻煩的屬下大傷腦筋。麵臨這些事情,如果不能維持自身心理安定,往往會造成心理緊張,煩躁不安,引起心理疲勞。

有些商家外表看起來很鎮定,但內心往往不能保持平衡。他們對工作上的失誤過度自責或抱怨在心。他們為屬下的不服而憤怒。他們為一些麻煩、糾紛而喪氣,他們為一次小的失敗而失望。所有的雄心壯誌傾刻一掃而光。這樣的人是不適宜做企業的。因為他們在自我敵對情緒上消耗了大量的精力,還有什麼能力去領導別人排除萬難?

幹事業的人要拿得起、放得下。壓力也許會毀滅人的思維和整個的工作效率,但它也可以變成一股強勁的動力。隻要你具備了堅忍不拔的性格和成熟的心理素養,始終保持心理的平衡。懷著一種“天塌下來當被蓋”的大將氣度來包容對待一切,平衡了心理也就緩解了自身的壓力,才能一心一意、專心致誌地去對付外界的壓力。

善敗者不亡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實力是較量取勝的資本,當因實力不足落於劣勢時,采取退讓的後發製人的方法,無疑是智者的舉措。但是忍辱負重後應該奮發圖強,否則,退讓就達不到反敗為勝的目的。

忍辱負重後發製人

20世紀20年代,在舊天津的同一條街上,有兩家老字號的藥店,一個名叫濟世堂,一個名叫萬壽藥店。本來它們井水不犯河水,相安無事。誰知到了30年代初,劉可發繼承父業,做了萬壽藥店的老板。他從價格、品種等方麵對濟世堂藥店展開了全麵的攻勢,勢在擠跨“濟世堂”。

在萬壽藥店組織的大攻勢下,“濟世堂”經營每況愈下,終於宣告停業。萬壽藥店大獲全勝,自然趾高氣揚,打算大幹一場,稱雄天津衛。

但是,事實上“濟世堂”並未到非關門不可的地步,憑實力,它完全可以再與“萬壽”較量一番。但“濟世堂”的老板沒有那樣做,他沒有直接對“萬壽”那奪人的鋒芒應戰,而是避開“萬壽”的正麵進攻,自己采取以退為進的策略迎接挑戰。

不能同“萬壽”同街經營,走遠一點總可以吧?不久,“濟世堂”在遠離“萬壽”的一條街上重新開張了,但鋪麵已比原來的門麵遜色多了,昔日大藥店的氣派已經蕩然無存。消息傳到“萬壽”劉老板的耳朵裏,他當然禁不住喜形於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