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關係決定命運(1)(3 / 3)

要後來居上,必須博采百家。

衛國大夫公孫朝問子貢說:“你的老師知識淵博,無所不知,他到底是跟誰學的呢?”

子貢回答說:“文王、武王統一了天下,周公奠定了西周政治與文化的基礎,這些周朝文化還是流傳下來了,並沒有因為時代變遷而被拋棄,但問題在於人。如果是比較富有學問道德修養的君子,就能夠比較全麵而係統地了解、掌握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如果是一般人,就隻能知道一些中國文化比較具體的方麵。總而言之,無論是誰都或多或少地了解、懂得中國文化。所以,我的老師沒有固定跟具體的哪一個人學習,隻要誰學有所長,就跟誰學習。這樣,我的老師就能夠博采百家之長,最終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我的老師說過‘三人行,必有我師’”這就說明了他沒有固定跟哪一位老師學習,眾人都是他的老師啊!

“比如周室史官老子,衛國大夫蘧伯玉,齊國大夫晏平仲,鄭國大夫子產,魯國大夫孟公綽,樂師師襄,還有楚國的老萊子等等。另外,我的老師還幾次稱讚晉國大夫介子推,魯國大夫臧文仲,柳下惠等賢人。至於古代的堯、舜、禹、文王、武王和周公,伯夷和叔齊,以及管仲等先聖往哲,就更不用說了,他們都是我老師的老師啊!”

孔子之所以能夠成為中國文化的第一位集大成者,這與他學無常師密不可分。

作為一個企業家必須認識到,公司裏不同雇員之間能相互積極影響,因此激烈辯論、爭吵是好事。因為這能夠促使人們進一步思考自以為已經做得很好的事,從而尋找做得更好的途徑。

學人而超人

“借助貴人”之術,其核心在於不動聲色地觀察與學習,待時機一旦成熟,後發製人,學人而超人。

1965年,美國查德教授提出“模糊邏輯”後,許多人並未過問,但日本人有先見之明,看出了它潛在的巨大應用價值。日本首先將模糊邏輯技術應用於水泥窯爐的過程管理,而後又研製出了一係列冠以“模糊”的電子產品,如索尼公司的模糊邏輯小型電腦,三菱公司推出的夏普65模糊空調器,東芝、日立、三菱公司的模糊電梯,鬆下公司的模糊洗衣機、模糊電視機、模糊吸塵器、模糊烤麵包機、模糊電飯鍋、模糊幹洗機等。這些家用電器不僅具有自我管理的能力,而且有節約能源、操作方便等優點。雖然售價不菲,但仍在國際市場上頗受歡迎。

美國人發明的科學理論,反而讓日本人首先應用,並且捷足先登一發而不可收拾。任何科學理論都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財產,科學無國界,任何人都可以用。但是有時科學理論問世多時許多人還不知道,日本人的盯人術使他們獲得了外國的許多先進科學理論,然後為己所用,這是一種費力不大、收效卻大的超越術。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在技術相對落後的情況下,堅持不懈地向西方學習。日本派往世界各地的留學生,同明治時代的留學生一樣,顯示出旺盛的求知欲,取得了優異成績。在技術引進上,日本人的著眼點不是基礎理論,而是應用技術。凡是別國行之有效的東西,都采取“拿來主義”,然後經過“國產化”吸收,實行技術革新。

人們稱美國企業是“兔型”企業,稱日本企業為“龜型”企業,這種比喻有一定道理。

美國企業的產品,往往是一次大的科學技術發明和革新帶來產品的更新。這固然具有競爭力,但是每一次大的科學技術變革的間隔時間是較長的,付出的代價也是夠大的,正如兔子每向前蹦跳一次都要積蓄力量、有一定的間隔一樣。而日本企業則善於引入他人的科學技術和工藝,稍加改進就能超過別人。這與一次大的科學技術革命相比較,就容易多了。正像烏龜一樣,總在不斷前進,把他人的技術借來略加改進則又可超過他人。“龜型”企業雖然總是在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方麵步人後塵,但是來得容易,又無風險,步子雖慢仍然可以達到目的,並且超過別人。日本善於向世界各國學習,又集大家的優點於一體,從而超過任何一個“老師”,這種經驗確實應為我們的企業所借鑒。

人有合群的需要

在生活中,工作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如何是很重要的。良好的人際關係,使得你不管遇到什麼事情,見到什麼人都可以以一種良好的心態去麵對,而且處理得既快又好,具有高效率。

人是社會的人,人有合群與集體的需要。人隻有通過彼此間的相互交往和溝通,訴說各自的喜怒哀樂,才能增進人際之間的思想感情,產生親密感。交往與溝通本身是一種人類所特有的精神需要。

企業家如果滿足雇員在精神上的需要,他們就心情愉快,幹勁倍增。人與人之間有了共同的語言,即使溝通碰到障礙,也會相互理解。

雇員也應該全麵細致地了解企業家,弄清企業家的工作思路以及待人處事方麵的特征,求得共事思想以及共事方法的和諧共振,這樣對於順利開展工作以及自己的發展前途都是大有益處的。

擇其善者而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