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關係決定命運(2)(2 / 3)

永遠表示祝福。不要以為你遇到、通電話或寫信來往的每個人,都了解你希望他們過得美好的心意,你沒有表現出來,別人又如何知道?

其實,每個人都希望受到別人的關心,隻要你能真誠地表現出你的祝福,尤其在別人最需要的時候,給予真心的祝福,對方一定會感懷在心,日後也不會吝嗇回報給你。

英國思想家培根說:

“真的,任何本領都沒有比良好的品格與態度更容易受到歡迎。”

想要擁有好人緣不難,隻要好好遵守3個原則:感激、善意和祝福。

沒有人喜歡作樂時,不要開玩笑。沒有任何理由時,不要大笑,或者根本不要笑。不要嘲笑別人的不幸,即使你有某種理由。

上下和諧

無論上下,都不是脫離群眾。進則造福人類,退則進德修業。孔子曰:“其出入以度,外內使知懼,又明於憂患與故,無有師保,如臨父母。”上下進退必須有節度,不管是在位或不在位,都得謹慎小心,明察秋毫。

子日:“上下無常,非為邪也;進退無恒,非離群也。”從政者所居的職位,上有長官,下有部屬。如何去適應自己的職位,那就須信仰長官,信任部屬。自己以誠信的態度,才能上知下情,下知上圖,便可和衷共濟。如果把自己的職位當作權位,用其權術和手段,以求自私自利,那就是邪惡,一定遭到失敗。所以孔子說:“非為邪也。”在進退之間,也不是一定的。

人事進退,如能透徹易理,掌握便有分寸,也就會雖失之東隅尚能收之桑榆。

易觀卦六三象辭日:“觀我生進退,未失道也。”我是說觀察自己生存的途徑,生活進退的原則,應是擇善麵從,不要失去自己所秉持的原則常道。

“進退”是易經中啟示人生最重要的道理,進退取舍,是大智慧,大哲理。

儒家思想,無論進退、做人或做事,都是以德為本。

“子在陳曰;歸與!歸與!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此言孔子在陳,道不行而思歸之歎也。

“冉有曰:“夫子為衛君乎?”子貢曰:“諾,吾將問之。”入曰:“伯夷叔齊,何人也?”日:‘古之賢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為也。’”子貢以簡捷問語,而知孔子不會幫助無道之君。

“齊人歸女樂,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齊國送一批女樂給魯國,魯國君臣共同賞樂忘政。孔子看到這種情況,知道自己所抱持的理想不會實現,便辭去大司寇職務,離開了自己的國家,從此而周遊列國。這是孔子進退之道,本乎所持的理想。

曆史上深明進退者,如春秋時越國的範蠢,輔佐勾踐複國,功成身退,逍遙於商旅之間而致富,自號陶朱公。又秦末張良輔助劉邦,奠定漢室江山,亦功成告退,托於神仙(赤鬆子)之遊,置功名於外物,置榮利於不顧。司馬溫公評之曰:“明哲保身。”此二人者,其為明智乎?懂得人生行樂乎?亦或深明易理進退之道乎?了明進退,必須還要明生死。死無意義,當然求退。“進而必死,死為成仁成義,即使是死亦求進。這才是進退之真義。

上下協調

現代信息管理可以使總裁和員工建立直接關係,為上下協調起到整合作用。

比爾·蓋茨承認他每天要花幾個小時來閱讀電子郵件,並做出答複。這些郵件來自全球“一線”的雇員、客戶和合作者。公司中每一個人都可以把電子郵件直接傳送給他,越過所有中間層次的阻隔。他是惟一讀它的人,因此誰都不必擔心禮儀問題。

比爾·蓋茨還說過電子郵件是:彈指間的管理。

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比爾·蓋茨就在微軟安裝了第一個電子郵件係統,它很快成為公司內部通信和管理的主要方式。安替代書麵的備忘錄和電話口信,討論技術問題以及在旅途中的彙報。那時候公司隻有12個雇員,但電子郵件的魅力已經充分顯示出來。

比爾·蓋茨在他的回憶錄中提到:“這為提高我們這個小公司的效率立下了汗馬功勞。”現在,微軟公司在全球已經擁有3萬多名雇員,電子郵件看來比20年前更加重要。因為這種東西越是在龐大的機構中,就越能顯示其無與倫比的效率。當然不能說沒有電子郵件就沒有微軟,但微軟在崛起過程中對於電子郵件是須臾不離的,這有事實做根據。他似乎相信人們口頭上都具有“報喜不報憂”的傾向,而在一種不必見麵的交流方式中更有可能流露真情。

蓋茨認為,壞消息幾乎總是從電子郵件中傳來。所以,他每天晚上睡覺之前,必定要把自己的便攜式電腦和公司係統連接起來,與公司雇員交換新的信息和想法。即使是在旅行當中,在遠離總部上萬公裏之外的地方,也要檢查一下他在公司中的電子郵箱。他說這樣才能讓他放心。由於電子郵件的充分利用,使得微軟所有的雇員能在第一時間得到微軟公司和比爾·蓋茨發出的最新指示,這使得整個公司的辦公效率在同一時間內高速運轉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