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關係決定命運(2)(3 / 3)

在談到電子郵件對微軟管理的重要性時,比爾·蓋茨是這樣認識的,一般說來,商業界內部分享信息總是通過交換書麵文件、安排電話交談或聚在談判桌或白板前等渠道進行的。要以這種方式達成好的決策,就需要花大量的時間,進行費用昂貴的麵對麵會談和陳述。這種方法極可能毫無效率。而一些公司還要冒著輸給競爭對手的風險,單一地使自己受製於這種方法,而其對手卻隻運用了較少的資源和較少的企業家就做出了較快的決策。

上下定位

有兩隻鸚鵡,該買哪隻呢?兩隻都毛色光鮮,非常靈活可愛。這人轉啊轉,拿不定主意。

結果突然發現一隻老掉了牙的鸚鵡,毛色暗淡散亂,標價800元。

這人趕緊將店主叫來:這隻鸚鵡是不是會說8門語言?

店主說:不。

這人奇怪了:那為什麼又老又醜,又沒有能力,會值這個數呢?

店主回答:因為另外兩隻鸚鵡叫這隻鸚鵡“老板”。

這告訴我們,真正的企業家,不一定要自己能力有多強,隻要懂信任,懂放權,懂珍惜,就能團結比自己更強的力量,從而提升自己的身價。

相反許多能力非常強的人卻因為過於完美主義,事必躬親,認為什麼人都不如自己,最後隻能做最好的公關人員、銷售代表,成不了優秀的企業家。

分層製度,與其消極地把它說成是一種“秩序的維係”,毋寧積極地將其理解為是貫徹了“物競天擇,強者為尊”的原則。上下定位也是一種分工。

如果說,社會分工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一大曆史性進步,那麼,社會分層的曆史則應該比明確的社會分工還要久遠,因為這是形成人群的一個必備條件。這種原始狀態的群落聚合,必定是圍繞著中心人物來形成的。

遠在形成人類以前,人類的鼻祖——猿,就已經有了嚴格的猿群分層製度。我們隻要看看諸如猿、猴、獅等動物的群落生存狀態就可以知道,它們是至少有著“王”和“非王”這樣兩個分層的,並且這種“王位爭奪戰”也是進行得異常慘烈的,絕沒有“選舉”的作秀或“禪讓”的大度,隻是靠強力的拚殺,“成者王侯敗者賊”的來“占山為王”,不講究什麼客氣和溫良恭儉讓。而且是“一山難容二虎”,不是王就是臣,要不然就去死或滾得遠遠的,因而這種分層是有著絕對權威性的,對於“王位”,可以挑戰,但不容分享。

社會分層就是一種實實在在、真真切切在我們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客觀事實。

社會分層是多元的、多層級的,因而社會地位也是多元的,多層級的。

問題不在於哪個係列,全在於行得正,坐得端,一旦失足,壞了修行,便難免不毀了前程,臭了名聲,甚至丟了性命。

決定人進入社會分層體係位置的因素很多,我們應該把主要注意力放到那些後天的元素上來,積極找到自己的社會角色,培養自己和環境和諧的素質。

左右和諧

要善於利用各種場合尋找到適合自己的人。結識更多的人,就等於增加了更多的財產。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自己的不足之處,就要利用別人的智慧和經驗。別人可以在開發新產品、上項目、企業規模擴大時,給予有效的意見和建議,使自己左右逢源。

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

——《論語·季氏篇》

朋友就像一個人的鏡子,可以反映出他的興趣、嗜好、誌向與品位。但是朋友不隻是鏡子而已,他還會進一步督促人走向更美好、充實的人生。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與溝通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各式各樣的朋友會在一個人生命的不同階段,扮演重要的角色。孔子說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確,有些朋友因為事業、家庭、學業、理想而各奔東西,無法常相聚首,隻能借書信或電話問候,但是心中卻清楚知道對方總在祝福著自己。若是得遇機緣,重新會麵,自然會有快慰平生之感。

“公則四通八達,私則一偏向隅。”《荀子·不苟篇》說:“公生明,偏生暗。”有公心必有公道。隻有公正無私,才能克服偏見,身修而後家齊國治。

“友多聞”是指朋友見多識廣,總能啟發我們的觀念,開拓我們的視野。每一個人的時空都是有限的,心靈也容易執於一偏,對於小自人情世故,大至家國天下,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甚至根本未曾與聞。這時,一個值得信賴的朋友會為我們打開一扇窗,引進他的事業知識或體驗,助我們突破自己狹隘的格局,以更周全的眼光欣賞一切事物。

“友諒”是指朋友對我們既有信心又能體諒,但絕不是盲目包容。人生難免無過,所犯之過是出自無心,出自無知,還是出自惡意?隻有出自惡意之過,是不能輕易原諒的。朋友知我甚深,自然可以分辨這些,並在我需要時伸出堅強的支撐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