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關係決定命運(3)(1 / 3)

“友直”,則是最難的條件。朋友之間的交情,是基於酒肉、基於利害還是基於道義,就以此為判斷標準。曾子主張“以友輔仁”。就是希望朋友以道義相期許,在人生的正確道路上攜手共進。如果朋友同時具備以上3項條件,就是可貴的知己了。我們在尋找知己的時候,不要忘記自己也可以成為別人的知己。

善於利用朋友關係

孫正義的成功與他善於利用朋友關係有很大的關係。從創業之初,他就有意識地擴展自己的關係網,尤其利用那些可以幫助他推銷新產品、搞某一活動的人,這確實有別於歐美的一些CEO。從他結識楊誌遠和比爾·蓋茨可以得知他是個有心計的人,他時刻在盤算著人生、生意等。他常常翻一翻高中、大學的同學錄或者同一個俱樂部的名單,以便發現能夠幫忙的人。

他總是很善於利用各種場合尋找到適合自己的人。他明白,人才就是人財,結識更多的人,就等於增加了更多的財產。人們都希望能夠建立起盡可能廣泛的人際關係網。他認為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自己的不足之處,就要利用別人的智慧和經驗。別人可以在開發新產品、上項目時給予有效的意見和建議。

孫正義常對他的部屬說,如果你把上好的產品或者項目拿去推銷,要是你沒有熟人介紹或者有人引見,再好的美國微軟公司產品和項目都有可能流產。相反,如果你拿著“現介紹某某先生前去……,請多多關照”之類的介紹信或者名片去,效果會大不一樣。

他跟人交往時都會抱著明確的目的,不像一般人交往過後也就不再來往。孫正義隻要看到這個人可用,就會有意識地跟他再接觸,就這樣他建立了龐大的個人關係網。這個關係網的建立依靠的是個人的智慧,也是他刻意計算和安排才獲得的。因此,孫正義的人際關係網很大,上到總統下到一般的菜販子,從日本到美國等世界各地可以說遍布海內外,這都是他長期積累而成的。他還總結了得到人才的“戰略性人才保障法”,要心中有數,明白自己在找什麼樣的人,要幹什麼。為此,他參加各種行業交流會、研討會、學習班,那裏聚集了不同職業的人,這擴大了他的視野,也拓展了他的交際圈。但孫正義卻不是沒有目的地參加研討會,他總是為尋找某種類型的人才來的。

電話簿被孫正義稱為“信息的寶庫”,他最早尋找人用的就是一本電話簿。這看似簡單,也許很多人會想到,但卻沒有做到。再下一步,就要主動到他要尋找的人經常出現的地方守株待兔等待他們的出現。他往往是在有了七分把握時,就立刻決定,以免決策太遲被競爭對手搶走人才。

孫正義從關係網中獲益很多,他從一流人物中得到最有價值的東西,通過他們的介紹又結識更多的人,就這樣他的關係網螺旋般地擴大了起來,通過上述手段孫正義聚集起大量的人、物、財、信息等財產,贏得了無盡的商機,獲得了巨大的效益。

擁有謙虛的美德

萬一你把所有人都得罪光了,或者大家都躲你躲得遠遠的,這時縱然你有通天本領,也無法在社會上生存。

所以必須學會禮讓。禮節是禮讓的環節。謙虛是對別人的一種尊重,所以也是一種禮節。正因為這樣,謙虛是一種美德。

一個人寄了許多履曆表到一些貿易公司應聘。其中有一家公司寫了一封信給他:“雖然你自認文采很好,但是從你的來信中,我們發現你的文章寫得很差,而且文法上也有許多的錯誤。”他非常生氣,但轉念又一想:“對方可能說得對,或許自己在文法及用詞上犯了錯誤,卻一直不知道。”

於是他寫了一張感謝卡給這個公司。幾天後,他再次收到這家公司的信函,通知他被錄用了。

你一定要明白,人們都喜歡謙虛的人,而不願意與自以為是的人為伍。

一個人有才能是件值得佩服的事,如果再能擁有謙虛的美德,那就更值得敬佩了。

真誠打動對方的心

人是群居的動物,隻有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必須靠大家的協助合作,才能共享共樂。

要贏得他人的信賴,就不能強迫別人來接受自己,而是讓別人心悅誠服地認同自己。

有句話說:“可以牽馬到水邊,但不能強迫馬喝水。”

該怎麼做呢?很簡單,就是不要勉強對方,而是用謙虛的態度和對方溝通,用真誠打動對方的心。

如果說世界上有什麼東西是最難以捉摸的,大概就是人的內心世界了。人,確實是最複雜難懂的動物,因為每個人的想法不同,在以自身為中心的情況下,當然會出現許多的紛爭。

於是,所謂“風度”的表現,在現今社會中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無禮或莽撞的態度。

在日常生活中,絕不可忘了基本的禮儀,因為一個人的風度,往往就在不經意的禮貌中顯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