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成功路線圖(3)(2 / 3)

曾獲“1988年香港傑出青年工業家”稱號的林光如最初隻是一個印刷廠的學徒工。憑著他對印刷術的熟悉及其行業研究,他在1971年用積攢下來的2萬港元,獨自創立了“星光印刷公司”,依靠兩台凸版印刷機和一台膠貼機起家,在20世紀70年代末即已成為同行業的佼佼者。1982年林光如率先引進“彩色遙控四色機”,把其他同行業公司遠遠地拋在了後麵。探其成功之道,善於抓住機遇,鍥而不舍固然不可少,但林光如本人的身體力行也是一個重要原因。林光如每早8:30到公司,17年如一日,十分注意工作效率。林光如最不喜歡雇員遲到早退,但並不隨便指責,而是率先垂範,身體力行。雇員受其感染,逐漸也極少遲到了,個個工作勤勉,為公司的騰飛立下了汗馬功勞。林光如平時並不以企業家自居,在許多事情上都和雇員商量著辦,使得公司上下,融洽和睦。星光公司自創業以來,事業從小到大,雇員由少到多,曆時20餘年竟無一人流失,這不可謂不是一大奇跡。而且這些雇員個個都成為以公司為家的“工作狂”,可見下屬對林光如之愛戴和林氏公司向心力之強大。林光如非常強調修身安民,他的座右銘是“誠、愛、勤、敏”。星光公司如此欣欣向榮,和林光如本身是一個能夠身體力行的企業家分不開的。

人的行為是由行為意識支配的,是為達到包括自然需要在內的社會需要的目的。通過不斷提高自身的行為修養,端正品行,揚長避短,才能正確地指導行動。特別對於企業家來說,以身作則能樹立好的形象,提高威信,並能有效調動下屬的工作積極性。俗話說,“上梁不正下梁歪”。若企業家自身行為不檢點,如受賄貪汙等,自然影響下屬的工作情緒,造成不良後果,不利於工作開展。

優秀企業家要進行個性方麵的修養。企業家的個性修養是指在個性上進行有意識的培養改造,以養成良好性格素質的過程。個性就是性格,它直接影響企業企業家的成敗。有人經常以“江山易改,稟性難移”來開脫自身個性上的缺陷,這是錯誤的。

法國唯物主義思想家霍爾巴赫認為人的個性是周圍社會環境和社會實踐的產物,並會隨之而改變的。個性歸根結底是生活、教育和自身修養的產物,若後天不加以有意識的改造,那麼個性上的缺陷終將導致事業的失敗。

優秀企業家要經常注意立體觀察,全方位地分析自己的個性。從多方麵認識了解自己個性上的缺陷和問題,才能對症下藥。通過正確的自我教育、自我鍛煉和自我改造,才能達到自我完美。

優秀企業家要善於用知識陶冶情操,塑造良好的個性素質。知識能培養人的思維邏輯,豐富個人內涵。個性會在吸收知識過程中被潛移默化。“近朱則赤,近墨則黑”。

優秀企業家要增強自製力,努力抑製消極個性。荷蘭唯物主義哲學家斯賓諾莎說過:“我把人在控製和克製情感上的軟弱無力稱為奴役。”人若不能駕馭自己,又何以把握成功。所以企業家必須努力克服自己性格上的消極品質,通過他人告誡、提醒、批評、幫助或自身激勵督促,使自己日趨完善。

有什麼東西能比獲得別人的信任更幸福呢?

企業家獲取別人的信任最為有效的手段就是要抬高自己的個人聲望。

個人聲望的提高對於企業家來說就是資本的增加。

才路與財路

在企業家看來,才路就是財路,反過來也可以說,財路就是才路。

有句詩詞曰:“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一個企業如果有一幫能征善戰、忠心效力的人才,不愁效益上不去。對企業家而言,人才就是利潤,人才就是效益。

知識就是權力

人生的第一任務就是教育子女,目的在於讓後代能在競爭的社會中求得生存和發展,壯大自己的力量。

在每個猶太人小的時候,他們的母親就會經常地問他們:

“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火燒了,你的財產也被搶光了,你會帶著什麼逃跑呢?”

如果孩子們回答是“錢”或者是“鑽石”的話,他們的母親就會進一步地問:“有沒有一種東西比鑽石更重要,它沒有形狀,沒有顏色,沒有氣味,你們知道是什麼東西嗎?”

孩子們回答不上來.母親就會意味深長地說:“孩子,你們帶走的東西,不應該是錢,不應該是鑽石,而應該是知識。因為知識是任何人也搶不走的,隻要你還活著,知識就永遠跟著你,無論你到什麼地方都不會失去他。

在每一個猶太人家裏,當小孩稍微懂事時,母親就會翻開聖經,點一滴蜂蜜在上麵,然後叫小孩子去吻聖經上的蜂蜜。這個儀式的用意不言而喻,書本是甜的。讓孩子從小就養成與書接觸的習慣。慢慢的,孩子們開始喜歡看書。小時候是因為蜂蜜,長大了則是從書的內容中體會到書是“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