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勢造財閥
人與自然社會存在著和諧的關係。順應著事物的原理,則不必太勞累就可以成功。做任何事情都要學會掌握其原理,處理事來就能順勢而行,可達到事半功倍之效。
因事之理
因事之理首先就是要實事求是。
一個公司招聘雇員,麵試時總經理出了這樣一道算術題:10-1=?
有的應試者說:“你想讓它等於幾,它就等於幾。”還有的說:“10-1=9,就是消費;10-1=12,那是經營;10-1=15,那是貿易。”
隻有一個應試者回答:等於9。結果這個老實人被錄用了。
因事之理,要按客觀規律辦事。
人與自然存在著和諧的關係。順應著事物的原理,則不必太勞累就可以成功。
“皰丁解牛”的故事,許多人都應該聽說過。庖丁就是順著牛的結構去用刀,因為他完全能領會到牛筋骨間的紋理。他還說到,因為牛骨間是有間隙的,刀刃卻是無厚度的,以這樣的刀刃去切入有間隙的骨節,自然是遊刃有餘。所以庖丁屠牛從來不會辛苦費力,如同舞蹈般輕鬆俐落,一把刀用了19年卻鋒利如新。
有些學生念書很是用功,常常花了好幾個鍾頭的時間去準備功課,但效果卻是平平;也有另一種學生,他念書時間並非很長,但效果卻是出奇的好,為何會有這兩種情形?原因在於是否能掌握到念書的關鍵。讀書如能事先了解書中內容的來龍去脈,那就已經掌握了最主要的部分,剩餘的隻是細枝末節,稍花點精神與時間,就可徹底理解。若是對主要關鍵無法認知,那可能就像隻無頭蒼蠅般亂竄。
做任何事情都應該要學會掌握其原理,這樣不但是訓練自己對事情的觀察力,也可達到事半功倍之效。一旦有著敏銳的觀察力,處理事來就能順勢而行。
因事之理,要變堵塞為疏導。
堵塞與疏導同是治水的方法,但效果卻截然相反。與人交往也是一樣,要化解彼此之間的矛盾,最好的方法就是去幫助他、影響他。通過溝通、了解縮小兩者之間的差距。
在美國東部有一所非常著名的學府,但是,這個學校有著嚴重的困擾,因為它緊鄰一個治安極壞的貧民區,學校的玻璃經常被頑童打破,學生的車子總是失竊,學生在晚上被搶已不是新聞。
“我們這麼偉大的學校,怎能有那麼糟糕的鄰居?”董事會議憤怒地一致通過,以學校雄厚的財力把貧民區的土地和房屋全部買下,改為學校校園。
於是校園變大了。但問題不但沒有解決,反而變得更嚴重了,因為那些貧民雖然搬走,卻隻是向外移,學校又與新貧民區相接,加上廣大的校園難於管理,治安是更糟了。
董事會失去了主意,請來當地的警官共謀對策。
“當你們與鄰居相處不來時,最好的方法不是把鄰人趕走,更不是將自己封閉,反而應該試著去了解、溝通,進而影響、教育他們。”警官說。
校董事們啞然失笑,他們發現身為世界最著名學府的董事,竟然忘記了教育的功能。他們設立了平民補習班,輔導就業,開辟部分校園為運動場,供青少年們使用。
沒有幾年,這所學校的環境治安就大大地改善了。
營造商勢
美國銀行大亨賈尼尼的成功在很大的程度上就得益於他能夠在天賜的良機到來時審時度勢、大膽出擊,為自己營造一個在正常經營中難以營造出的商勢,從而取得了經營的巨大成功。
賈尼尼的身世和普通人一樣平凡。他的父母親都是意大利移民,在19世紀的淘金熱時期來到美國舊金山。22歲的時候,賈尼尼娶了當地一個富商的女兒羅拉琳達。賈尼尼的嶽父也是個意大利移民,擁有約50萬元的銀行股份和不動產。賈尼尼32歲時,嶽父去世,托賈尼尼代管遺產。
賈尼尼將自己當時在舊金山的中間商經營權轉賣給他人,轉而開始去經營不動產。他的嶽父是當地一家叫做哥倫布儲蓄暨貸款銀行的創始人,這是一家類似信用社的小銀行。合夥人也是意大利移民,此人在意大利人中具有很高的聲望。憑著嶽父留下的股份,賈尼尼進入哥倫布銀行董事會當了董事。
由於和合夥人在經營上意見不合,賈尼尼遭到排擠。他決心開設一家屬於自己的銀行。這時,大量外國資本湧入舊金山,導致當地的美資銀行與外資銀行相互對峙。但所有這些銀行,不是從事投機,就是目光盯著大企業,沒有一家想到小本經營的貧民。善於審時度勢的賈尼尼認為,自己要在美資銀行與外資銀行相互對峙的狀況下,創出自己的經營之路,隻有另辟蹊徑把這些貧民作為貸款對象,他未來的銀行才能有立足之地。
離開哥倫布儲蓄暨貸款銀行時,賈尼尼帶走了哥倫布銀行的5名高級雇員,又邀請了4位朋友,合股開辦了銀行。賈尼尼創辦的銀行不設大股東,董事每人認100股為限,占總股份的1/3;其餘2/3在普通民眾中募股,這些人包括魚販、菜商及麵包店、餐館、藥店、理發店、油漆店、水電行的企業家和農民,以意大利移民為主要對象。銀行的名稱就叫意大利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