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黃金期權投資的策略及實戰技巧(2)(1 / 3)

綜合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到期日價格在640美元以下時,賣出看漲期權的交易策略總能比不賣看漲期權多252.25美元的期權費收入。而在640-665.25之間時,期權費的收益也要較紙黃金的收益要高,隻有金價漲到665.25美元以上時,賣出看漲期權才顯劣勢(如上圖陰影部分)。

賣出看漲期權的策略,其實質是以未來無限收益的可能去換取收益確定的期權費收入。在金價下跌的可能下,可以用期權費的收入補償損失,而代價是放棄金價上漲時產生的更大的盈利機會。在上麵的例子中,客戶放棄了金價漲到665.25以上的可能收益,同時換取了價格下跌時的一定補償。因此賣出看漲期權通常被認為是一種謹慎和保守的交易策略,它更為關注對現有頭寸的保護,而非在價格上漲時的資產增值。因此,這一期權交易策略適合將資本保全放在首位,而將投資的適度回報置於次要地位的投資者。

而賣出看漲期權的另一個特點是收益的確定性,即期權費收入。它屬於投資者一旦建立頭寸,就能夠準確計算投資回報的少數投資方式之一。在充滿不確定性的金融市場,這一特點就顯尤為可貴。

除了未來收益的可能受限,賣出看漲期權另一個限製就是流動性風險。由於需要將頭寸凍結,投資者就要承擔金價不斷下跌的風險。而且無論金價下跌到什麼程度,即使你預計金價還會大幅暴跌,你也無法將你的頭寸平倉。作為目前唯一在內地開展黃金期權業務的中國銀行而言,其交易規則規定了客戶隻能在期權到期日才能解凍頭寸,因此客戶在麵對不斷下跌的金價時,唯一的選擇隻能是買回相應的看漲期權做對衝。而在海外市場,投資者可以無須質押黃金頭寸即可賣出看漲期權,即所謂的無擔保賣出看漲期權,當然,這也是要承擔相應的巨大風險的。

二、賣出看跌期權

當投資者賣出看跌期權時,就需要承擔按約定的價格買入一定數量黃金的義務。以中國銀行的"兩金寶"為例:如果客戶賣出黃金看跌期權,則客戶賬戶內的美元將被凍結,同時客戶的活一本存折或美元存單將被質押在銀行,在期權到期時,如果期權被行使,則客戶賬戶上的美元將按行權價格兌換成紙黃金;如果未被行使,則客戶賬戶內的美元將被解凍,並歸還客戶的存折或存單。

這裏我們討論一個利用賣出看跌期權獲得目標價位的頭寸,並減少投入成本的策略:假設金價位於630美元,投資者甲和乙都認為金價長期趨勢看漲,但金價有可能在三個月後先跌到600美元甚至以下,而他們很樂意在600美元這一價格買入黃金建倉。但二者的投資策略有所不同,投資者甲靜待金價的回落,不到目標價位絕不買入,而投資者乙還賣出了三個月期限,行權價在600美元的看跌期權。根據到期日金價的不同,我們來分析二者的投資結果對比。

情況一:

三個月後,金價仍舊位於600美元以上,二者都未能以目標價位600美元買入黃金,但賣出看跌期權的投資者乙則因為期權不被行使,獲得了額外的期權費收入,投資者甲卻一無所獲。

情況二:

期權到期時,金價跌到600美元以下,假設為580美元,投資者甲在600美元買入了黃金,而投資者乙因為期權被行使,也以600美元的價格買入黃金,但由於他獲得額外的期權費收入,因此有擁有了比投資者甲更低的投資成本。

由以上的對比分析可以看出,不論哪種情況,賣出看跌期權可以讓投資者以確定的價格建倉,同時額外獲得期權費收入,相對於等待回落再買入的策略而言,其更有成本上的優勢,而且能獲得在計劃落空時的額外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