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平等說明說人的起點平等,性格不平等說明人的命運不一樣。親疏有別,體現了這個平等與不平等的辨證統一。
○先承認人格平等
時下,在社會上流傳著這樣一些順口溜:“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年齡是個寶,文憑不可少,關係最重要”等等。這些順口溜是員工對某些領導在用人上搞不正之風的諷刺和批評。應當看到,像員工批評的這種憑關係用人的現象在一段時期內還相當嚴重。目前在用人問題上主要存在著三種庸俗關係:其一是利害關係。主要表現在一些領導不顧政策、原則,以對象與自己的利害程度來決定是否提拔使用。凡與自己有利害關係的,就提拔重用;對自己無利害關係的,便靠邊站。其二是裙帶關係。注意提拔使用自己的子女、親友,在一些單位形成的以血緣關係為紐帶的關係網。其三是依附關係。千方百計尋找保護傘,以人劃線,依附於某個領導。今天我提拔你的子女,明天我就可以得到重用。如某部有位政委雷某,上任後考查幹部不是考查其德才表現,而是考查其父母親友是否有當“大官’的;如果找到了大官的子女在自己手下工作,就不顧原則地給予提拔,以求自己也得到庇護提升。
用人上存在的這種“關係格”,嚴重敗壞了社會風氣,損害了組織形象,破壞了員工同組織之間的關係。唯德才是舉,是破除舊格選賢任能的最根本的依據。有了這個“大格”,才能夠不拘種種“小格”,而不至於出格。
第十六屆美國總統亞伯拉罕·林肯出身於一個鞋匠家庭,而當時的美國社會非常看重門第。
林肯競選總統前夕,在參議院演講時,遭到一個參議員的羞辱。那位參議員說:“林肯先生,在你開始演講之前,我希望你記住,你是一個鞋匠的兒子。”
那位參議員的目的就是要打擊林肯的自尊心,好讓他退出競選。
此刻,人們都沉默了,靜靜地看著林肯,聽他會說些什麼來反擊那位議員。
“我非常感謝你使我想起我的父親,”林肯說,“他已經去世了。但我一定會記住你的忠告,我知道我做總統無法像我父親做鞋匠那樣做得那麼好。”
眾人不約而同地為林肯鼓起了掌。
林肯轉過頭,對那個傲慢的參議員說:
“據我所知,我的父親以前也為你的家人做過鞋子,如果你的鞋子不合腳,我可以幫你改正它。雖然我不是偉大的鞋匠,但我從小就跟父親學到了做鞋子的技術。”
接著,林肯又對所有的議員說:“對參議院的任何人都一樣,如果你們穿的那雙鞋是我父親做的,而它們需要修理或改善,我一定盡可能幫忙。但是有一件事是肯定的,我無法像他那麼偉大,他的手藝是無人能及的。”
說到這裏,林肯流下了眼淚,所有的嘲笑都化為真誠的掌聲。
後來,林肯如願以償,當上了美國總統。作為一個出身卑微的人,林肯沒有任何貴族社會的硬件,他惟一可以倚仗的隻是自己出類拔萃的、扭轉不利局麵的才華。正是關鍵時刻的一次心靈燃燒使他贏得了別人的尊重,包括那位傲慢的參議員,成就了生命的輝煌。
1917年1月4日,一輛四輪馬車駛進了北京大學的校門,徐徐穿過校園內的馬路。
這時,早有兩排工友恭恭敬敬地站在兩側,向蔡元培——這位剛剛任命為北大校長的傳奇人物鞠躬致敬。
隻見新校長緩緩地走下馬車,摘下自己的禮帽,向這些校園裏的雜工們鞠躬回禮。在場的人都驚呆了,這在北京大學可是從來未有過的事情,北大是一所等級森嚴的官辦大學。校長享受內閣大臣的待遇,從來就不把這些工友放在眼裏。但是,今天的這位新校長是怎麼了?
像蔡元培這樣地位顯赫的人向身份卑微的工友行禮,在當時的北大乃至中國都是罕見的現象。這不是件小事,北大的新生由此細節開始,樹起了一麵如何做人的旗幟。
在你的下屬當中,會有少數人出身“高貴”,他們或有親朋好友手握大權,或家庭背景顯赫。同樣,也會有些人出身寒門,是憑著自己的執著和才幹一步步走到今天。你是不是戴著有色眼鏡看這些人呢?
對待前一種人,客客氣氣,態度溫和,甚至他們工作中犯了錯誤,也要想盡辦法說服自己網開一麵,寬恕他們;而對待另一種人,從來沒正眼瞧過人家,隻要犯了錯誤,哪怕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失誤,也要嚴加斥責,大抖領導的威風。
這樣做的結果隻能是造成團隊內部的分裂。因為你不尊敬別人,也別想得到別人的尊重。同時,因為你截然不同的態度使第一種人難免傲氣十足,另一種人心懷不滿,如此下去,要不了多久,你的團隊恐怕該分崩離析了,或者你走人為先。
所以,對待任何人都一視同仁,不偏不倚,尊重每一個人,善待每一個人。
○出身並不重要
作為領導,要想成功,要想使下屬心服,就不能計較他們的出身。
春秋時期,百裏奚得到秦穆公的賞識而榮登宰相職位時,已經是70歲的老翁了。在此之前,出身貧寒的他,為求官而到齊國,卻連一個侍衛的職務都沒得到,無奈之下為別人養了幾年牛。
後來,百裏奚遷徙到一個叫虞的小國,並且當上了士大夫,由於他長期不得誌,而現在卻能夠展露頭角,高興的不得了。然而虞國隻是一個小國,後來因虞國得罪晉國,被晉國吞並,百裏奚也成了晉國的俘虜。
當時,秦晉兩國聯姻,百裏奚隨晉王女兒出嫁於秦國,因而淪落為奴仆,受到了奇恥大辱。於是,他便趁機在中途逃跑了,順利地逃到了楚國。於是在楚國過起了牧羊生活。
秦穆公是個禮賢下士,求賢若渴的賢君。當他得知百裏奚已逃到楚國時,便設計通告楚國,拿幾張羊皮贖回了百裏奚(聲稱他潛逃有罪,而且不敢出高價,以防止楚國懷疑,不放回百裏奚),委以重任。
得到明君信賴的百裏奚,大展宏圖,輔佐秦穆公,內治其亂,外禦其敵,最終使穆公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區區幾張羊皮就能換回的百裏奚,可見他的出身是何等的卑微,但秦穆公卻立即委以重任。他這種不計出身的做法不僅令百裏奚深為感動,決心一死以酬知己,而且也令其他大臣深為感動。
出身卑微並不代表沒有能力。像領導人民建立新中國的眾位無產階級革命家,他們從來不重視下屬出身,隻要你有才能,他們就會破格提拔,委以重任。而不是因為出身高貴,就授以要職。
1946年,中學教師喬治·蓬皮杜成為戴高樂為殘疾兒童設置的慈善信用基金——“安娜·戴高樂基金”委員會的司庫,他辦事精明,深得戴高樂夫婦賞識。1947年4月,戴高樂組織法蘭西人民聯盟,並讓蓬皮杜擔任辦公室主任。從此,蓬皮杜成為戴高樂的得力助手。
1958年6月1日,戴高樂出任法國總理,蓬皮杜被任命為內閣辦公廳主任。12月,戴高樂被選為共和黨總統。陪同新總統前往的,既不是作為共和國第二號人物的參議院院長加斯東·莫內維爾,也不是即將就任總理的米歇爾·德勃雷,而是名氣不大的蓬皮杜。1962年4月9日,既非議員,也非前任部長,更非要級人物的蓬皮杜,卻被戴高樂授命組閣。
在這個例子中,蓬皮杜的出身僅是一個中學教師,然而,卻被戴高樂授以重任,從一平民一躍而升為總統的紅人。在後來,蓬皮杜為戴高樂這種不計出身、破格提拔他的做法深為感動,於是對戴高樂盡心盡力,以報答戴高樂的知遇之恩。
漢朝劉邦手下掌握兵權的韓信,也是一個出身卑微的人。當劉邦授予韓信將軍稱號時,還有人向劉邦說起他的“胯下之辱”(韓信年青時,曾從別人胯下爬過),這麼沒出息的人怎能拜為大將。但是,劉邦卻絲毫不為之所動,仍舊授予韓信兵權。在隨後的日子裏,韓信果然為劉邦的漢朝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
周文王時期,薑尚隻是一個六十歲的老翁,家有惡妻,整天連肚子都幾乎填不飽。而周文王得知他有才華時,便毅然拜他為相。而薑尚為了感謝周文王的知遇之恩,極力輔佐武王,並幫其滅了商朝,建立了周朝江山。
作為領導,對待下屬千萬不能以出身來論英雄、論等級,隻要有才能,就應當予以重任。這樣才能贏得眾人的信服,才能為你的成功奠下群眾基礎。
○來頭麵前不彎腰
也許在為數眾多的員工中間有一兩名特殊人物。他們與一般人的不同之處就是在於他們的背後還有一個或一串讓你頭痛的稱謂:XX經理的愛子(或愛女),XX上層人物的好友(或同學)。總之,他們與一些可能支配到你的權力的人物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他們雖是員工卻有著甚至想要壓過你這位主管的派頭,所以領導的權力要在他們身上使用恐怕不會一帆風順。
這些有後台的員工一般說來也有很強的自信心,這應該算是他們的一種自身優勢。自信是一個人成功的重要基石,正因為他們或多或少都有高於他人的自信,所以隻要你引導得當,讓他們的自信更多展示在工作崗位上,那麼他們通常會取得比同等能力水平的人更高的成績,這是樂觀的看法。如果悲觀一點,讓我們從反麵角度來審視這些“金枝玉葉”的時候就會發現,他們的驕橫自大往往是公司內部矛盾的導火索。
所以用什麼樣的態度對待他們,用什麼樣的方法引導他們、管理他們是領導工作的一部分。首先在這位不同凡響的員工正式上崗之前,你有必要與他(她)進行一次較深入的談話。這項談話的主要目的是讓你對他(她)有一個深入的了解。他的個性、他的特長、他的缺點等等,把這位新手的特點進行抽象概括,以便以後能有效的駕馭他。同時不用回避有關他身份的一些問題,因為這對你來說不應該是一件難以啟齒的事情。另外,借這個機會試探一下他的口氣,他是以此為榮還是無所謂;他是否願意讓周圍的人知道他的這種身份;是否暗示你給予他一些特殊的照顧。應該說這些信息都是十分重要,你必須在明確了這些信息之後才能決定在今後工作中你對待他的態度和方法。最後不要忘記以退為進的鼓勵他一句:“XX經理早就名聲在外了,你身為他的長子,一定不會令他失望,也一定不會給他丟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然後,你們就要開始相互適應地合作了,對於一般的此類員工,你對待他最佳的指導原則就是讓他自動解除頂在自己頭上的光環走到你們中間來。若即若離也許是你對待他們的最好辦法,表揚要適度、批評要公正,有時候讓他感覺很親切,似乎你在對他額外照顧;有時候又讓他感覺好像你對每個員工都是這樣,在你與他保持著這樣一種若隱若現的關係時,發揚部門一貫的團隊優勢,以各種各樣形式的活動和互相關心榮辱與共的精神逐漸吸引他,讓他有這樣一種加人到你們中間來的渴望,並不斷激發他的這種欲望。更知道除非是特別的孤僻者,正常人都有一種加人到一個良好的集體當中的要求——畢競人是天生的群居動物。然後讓他親眼看到在你的部門內具有絕對公正的競爭,每個人包括領導都和其他人有同樣的起點,你不以自己為主管而盛氣淩人,相反當你遇到困難的時候,你會像其他員工們一樣向同伴們求助,當你犯錯誤的時候。你會坦率的承認,當你工作出色的時候,你也不會拒絕員工們對你的稱讚。你是主管,但同時你也是他們中的一員。不僅是你,你的團隊中的每個人對於團隊來說都是平等的一員,不存在優劣之分。讓他了解這所有的一切,等待他忘掉壓得他喘不過氣的大帽子,像每個正常員工一樣,努力工作,為團隊工作。
當然,如果你遇上的是一位自負狂妄的“特殊人物”,你在與他保持絕對距離的同時,對他的膽大妄為是絕不能姑息縱容的,否則你就不是服眾的主管了。
總之,不要把處理有背景員工的問題隻與你的前途掛起鉤來,要時刻以你的團隊利益為重,用團隊的力量幫助他克服心理問題,讓每一個團隊成員以你為自豪。
○秉性能識
俗話說:“江山易改,秉性難移。”這個道理適用於任何人。
領導者要想說服下屬,讓他們依照你的意思行事,就必須摸清下屬的性格,對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方法,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牛不吃草強按頭”。
摸透下屬的秉性,必須對下屬有全麵、細致的了解,對下屬的情況知道的越多,越能理解他們的觀點和存在的問題。作為領導,你應該盡一切力量去認識和理解一個人的全部情況。
下屬們的工作態度、習慣不隻影響自身的工作效率,如果將個人情緒發泄,則容易影響到其他下屬的士氣和工作效率。身為領導不能忽視下屬的性格問題,隻有了解了他們的性格,才能采取正確的對策,以理服人。
三國時期,諸葛亮作為領導,對下屬的性格可謂了解得極其透徹,他能針對不同的下屬而采取不同的對策,所以能讓所有下屬都心服口服。
關羽自傲自大,諸葛亮在華容道之戰前,利用他的自大、自傲,使其立下軍令狀。其後,關羽果然是如諸葛亮所料,放走了曹操。他也從此對軍師諸葛亮更加信服。
而張飛,性格魯莽、脾氣暴躁。諸葛亮對這一莽漢則采取激將的辦法,往往激得張飛不惜生命南征北戰,從而取得勝利。事後,張飛對諸葛亮也是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