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章 榮辱與共同舟共濟——和諧領導:權威與權術(2 / 3)

你可以采用幽默的講話風格。幽默的話,易於記憶、又能給人以深刻印象,正是自我標榜的商標,藉此,必能使你永遠活在別人的心目中。

句子短些。短句子說起來輕鬆,聽起來省力,吸引力也強。最好一句話一個意義,一句話的含義過於複雜,聽者費力,交流就多了一層障礙。

要有順序,選擇什麼線索來整理說話內容,可看需要而定。要注意通俗易懂,忌諱言詞語、中國洋文、專業用語。至少要吐字清晰,語速適當。

你在說話時要堅定而自信,力度要適中,眼睛正視對方,這樣才顯示你是充滿自信和頗有能力的。若講話時眼睛不敢正視,握手軟弱無力,會使人覺得你意誌薄弱,容易支配。

講話時站起來,要站直。開口前先等幾秒,等大家都望著你時再說。與別人談話時,身體稍往前傾,會讓別人更容易接受你的意見。

作強調時運用手勢,但不可指著別人的臉晃動手指。講話慢而清晰,語言簡短,等於告訴對方:“我有能力控製一切。”

注意對方的眼睛。研究顯示,一個人緊張,目光會遊離不定,而且眨眼次數增加。注意對方的小動作,一個人可以做到喜怒哀樂不形於色,但他的小動作會透露他的心情。例如你在談話時發現對方的腿在輕輕晃動,這表示他對你的話不以為然。

努力擴大知識麵。知識麵越廣,越能令你在各種場合充滿自信地加人別人的談話。

除此之外,你還要注意行動輕捷,笨手笨腳對你的形象損害最大。穿著上要整潔,避免刺眼的色彩和繁複的配飾,保持幹淨、挺括。並要注意身姿,含胸顯得畏縮,昂首挺胸可以創造出你居於領導地位的形象。

○有時要“研究研究”

在領導活動中,“研究研究”是一項經常運用的領導手段。其基本含義是:在推行既定目標或新的舉措過程中,對所遇到的諸多障礙因素不采取直接的消除措施,而是運用時空的自然跨度,促使障礙因素自我化解或消除,從而促成與領導意誌相一致的行動。

不要把“研究研究”的藝術同優柔寡斷等同起來,與當機立斷、果斷處置對立起來。

“研究研究”的藝術既有明確的目標,又有實現目標的行為。“研究研究”的藝術的產生和運用,在主觀上不是領導者的主觀衝動,也不是領導者的無能失控,恰恰相反,是領導者全盤把握。合理控製的高超策略和審時度勢的能力在行為上的集中反映。

“研究研究”的藝術運用範圍十分廣泛,大到戰略問題,小至一次談話,長到一個時期,短至幾分鍾,甚至幾十秒鍾都可以成為“研究研究”的藝術運用的時空。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一個產生、壯大、暴露的過程,任何問題的解決都需要一定的主、客觀條件。

領導人判斷一個事物可以不可以“研究研究”,主要是看這個事物的發展規律是否得到顯現,解決這個問題的主、客觀條件是否成熟。“研究研究”就是選擇最佳時機、最佳環境。

當有人提出某件事情要求處理時,你對這件事情一無所知,情況不明,難以作出正確的判斷和處理,在這種情況下,不能簡單地給予肯定或否定的回答。這時就可以說:讓我了解一下情況再答複你。

“研究研究”的目的是為了把事情的來龍去脈搞清楚,然後再做決定。

當然,領導者不可以以此為借口,對事情推而不管,置之不理,失信於民。

領導者遇到屬於自己下屬職權範圍內的事情時,如果下屬能夠B行處理的,領導者不要越組代瘡,取而代之,而應把“研究研究”的任務給下屬,對下屬沒有把握或感到無力處理的事情,領導者也不應急於處理,可先讓下屬拿一個處理意見,在此基礎上,對其進行指導和糾正。

這樣,既可以發揮下屬的主觀能動作用,又可以鍛煉下屬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達到培養和提高下屬的目的。

當某人麵臨某個問題或某種情況,需要正確對待,思想認識也有待提高時,”研究研究”就用於等待提高認識。

人們認識的提高需要一個過程,有些事情和問題,在當多人真正認識之前,往往固執己見。因此可以推一推,讓事情適當發展,用事情發展的過程或結局,引導他們改變看法,提高認識,達到糾正其錯誤的目的。

這種“研究研究”不是回避矛盾,而是運用人的認識規律,更自覺更有效地去解決矛盾,處理問題。

○玩弄權術是玩火

身為領導,要應付各方麵的關係:同下屬之間,同同事之間,同上級之間等,這時候最能考驗一個人的領導藝術。而有些領導則不積極完善自己的領導藝術,而是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玩弄權術,欺上瞞下。豈不知“玩火者必自焚”這一最簡單的道理。

秦朝的趙高在玩弄權術方麵堪稱“一流”。

當時,秦始皇共有18個公子。長子扶蘇自幼聰明過人,成人之後能文能武,通情達理,頗得眾人喜愛。而諸公子中年齡最小的胡亥,雖無什麼過人之處,卻深得始皇的寵愛。

在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時候,長子扶蘇持有異議,多次進諫,結果觸怒了始皇,被派往上郡做監軍,蒙恬為將軍。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南巡,丞相李斯和兼管府璽及頒發詔令的趙高隨從,少子胡亥也隨從前往。

結果,秦始皇一到平原津就一病不起,他深感自己時日不多了,就急忙下詔,召回扶蘇。但趙高卻別有用心,竟然私自將詔書扣押了下來。

秦始皇到了沙丘,就一命嗚呼了。趙高等人對始皇駕崩一事隱而不宣,一場巨大的政治陰謀開始了。

為了各自的利益,胡亥、趙高、李斯三人經過一番密謀,詐稱丞相在沙丘接得始皇遺詔,立公子胡亥為太子,認為扶蘇不孝,令他自裁。蒙恬也被押入獄中,服藥而死。

這樣,胡亥如願以償地當上了二世皇帝。趙高自然也升任郎中令,常侍用事。九月,始皇被葬於驪山,胡亥下令後宮凡服侍始皇而未生子者,一律從死,修築陵墓的工匠,全部被殺於墓內。

胡亥為了享盡人間的榮華富貴,而又能永遠統治天下,采用了趙高的主意,實行嚴刑酷法,令有罪者連坐受誅,夷滅族屬,凡先帝故臣,當行淘汰,由胡亥的親信填補空缺。

不可想象的後果出現了,百姓驚恐,宗室、官員人人自危,賦稅、搖役繁重,思謀造反的人越來越多,天下已如幹柴,星星之火,即可燎原。

大澤風雷響徹雲霄,九百戍卒在陳勝領導下,一呼百應,揭竿而起,不到一月,陳勝擁眾數萬,建立張楚政權。

胡亥聽到山東反叛的消息,大發雷霆。趙高卻極力隱瞞事實,謊稱:“群盜而已!郡守尉稍加逐捕,即可全部落網,不足為憂。”於是,胡亥信以為真,以此為樂。豈不知全國各地烽火四起,狼煙遍地,秦朝的政權已處於岌岌可危之中。

就在胡亥隨時都有滅頂之災的時候,趙高因殺人太多,結怨太深,怕大臣人朝奏事揭他的老底,勸胡亥深居簡出,使臣下聞其聲,不見其形。於是,胡亥便聽信趙高深居官中,諸事皆決於趙高。

趙高深忌李斯,急欲置他於死地,遂設下一個圈套。他三次安排李斯在胡亥尋歡作樂時求見,這就惹怒了二世。於是,胡亥明令趙高節製李斯。後來,李斯被趙高陷害,腰斬於鹹陽市上,夷滅三族。

李斯死後,胡亥拜趙高為中丞相,事無大小,皆由趙高決定。不久,劉邦攻占武關,趙高於是逼閻樂殺胡亥。

趙高恐百官不服,遂立胡亥侄子子嬰為秦王。子嬰知道趙高此舉無非是為了掩人耳目。於是,他便將計就計,設計抓了趙高,夷其三族。

至此,這個善於玩弄權術的,曾風光一時、不可一世的趙高,終於得到了他應有的下場。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也摧毀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製。資產階級共和國由此誕生,但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篡奪了。

這其中,袁世凱極盡其玩弄權術之能事。他一方麵假惺惺電邀孫中山進京共商國事,以元首的隆重禮儀規格款待孫中山。花言巧語,曲意奉承,裝出對孫中山畢恭畢敬、誠惶誠恐的樣子。另一方麵,卻陰謀消滅孫中山為首的民主革命派,實現個人獨裁,進而複辟帝製。

1913年3月,袁世凱派人刺殺了宋教仁。接著鎮壓了孫中山的“二次革命”,解散了國民黨,取消了國會,組織嚴複等人鼓吹複辟帝製。

1915年又導演了一幕“勸進”的鬧劇,即以參政院為“國民代表大會總代表”上書“勸進”,“恭戴今大總統袁世凱為中華帝國皇帝”。袁世凱偽裝其醜惡心態說:“今若帝製自為,則是背棄誓詞,此於信義無可自解者也。”

當日,參政院又用15分鍾寫成2000多字的第二次推戴書,再度呈進。

次日,袁世凱以順乎民意的姿態承認帝製,接受百官朝賀,大加封賞,決定1916年元旦正式登基。

結果,袁世凱的倒行逆施激起了全國人民的激烈反對,各地紛紛宣布獨立,袁世凱的北洋政府也分崩離析,而他自己也不久在抑鬱中病死。

所以,身為領導一定要有高尚的情操,切不可玩弄權術。否則,你的上司雖然一時會被蒙蔽,但終有水落石出的那一天;而你的下屬會為你的行為所不恥,失去了人心,你的一切都岌岌可危。

○領導不等於統治

有“順我者昌,逆我者亡”思想的領導,在下屬眼裏是不會有好印象的,“專橫跋扈”會成為這類領導的代名詞。作為領導,不管是處世,還是待人,都要堅持以理服人的原則,不能胡亂而為。在商朝時,最後一個帝王紂王,此人正是一個暴君。萬事順其者昌,逆其者亡。其叔比幹勸諫其不要貪戀女色,應以國事為重。這本是對商朝社稷有利之事,而紂王卻認為他觸犯了龍顏,將其心肝給挖了出來。

這種領導就是這種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人,其結果眾所周知,殘暴的紂王將南朝的江山給葬送了。

作為領導,應該講原則,不能萬事隻是一時衝動,要少發脾氣。有些人脾氣暴躁,情緒容易失去控製。這些人一旦成為領導,隻要一碰到不如意的小事,便大發雷霆,把下屬訓斥得一無是處。這正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表現。

有一次一個小飯店的電線壞了,這照例是由電工來修理的。但是這必定會耽誤時間,在這段期間,停電肯定會影響飯店的營業,有個廚師為了節省時間,便忍不住上前修理。雖說他的本意是好的,但這一次卻事不湊巧,把事情搞得更糟。這時,飯店的領導恰好趕來,也不問青紅皂白,就把這位下屬給狠狠地批評了一頓。

這種做法必然嚴重地挫傷員工的積極性,以後等到店裏再出現類似事情,恐怕他的下屬們都會以其不是本職工作而默然處之了。

動不動便因為下屬的言談舉止不合領導的意,便大發脾氣,這種極為不明智的大吼大叫,出語不遜,不僅會對領導形象有損,還會造成更深的其他不利影響。

有“順我者昌,逆我者亡”這種思想的領導人凡事好搞專權,喜歡把下屬們管得嚴嚴實實,讓他們服服帖帖,在具體事情上,喜歡對下屬工作吹毛求疵,甚至過問幹涉他們的私事,所有這些都是不明智的。

追求自由是人的天性,沒有人喜歡被別人嚴格控製。一般的人都會對這種專製型的做法持逆反心理,把這樣的領導認作與暴君無異。如果總是幹涉下屬們的私事,向他們提出不甚合理的要求,久而久之,他們會對你采取抵製、敵視態度,正所謂:“假做真時真亦假”,你的一些公務上的合理的要求與建議也許一並被他們置之不理,或許他們還會在工作中搞些小聰明來“回敬”你,讓你防不勝防。最終吃虧的還是你。

過分的固執和專權,必然會引起下屬們的反感。長時間的“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必然會引起你的下屬們的報複,到那時候,恐怕你是無法再和你的下屬們一起工作了。

因此,作為領導,不應該太專權,而應該考慮一下下屬們的所思所想,別讓自己的專權引起下屬們的反感、報複。要給下屬們一定的自由空間,讓他們去自由自在地發展。要經常與下屬們進行溝通,不要老靠專權去控製他們。

○管理不等於管製

領導者為完成任務,被賦予一種強製別人的力量,這個力量就是權力。它可以用來指示、指導下屬,也可用以糾正下屬的過失。

雖然如此,但如果太仰仗權力,采取強硬手段來壓製下屬,口口聲聲說:“我說這麼做就這麼做”,不厭其煩地一再向人們顯示自己的權力,不但不能使下屬信服,而且蠻橫。高壓的利用權力,還會引起下屬的反對,雖然有時隻是“敢怒而不敢言”。

在前蘇聯一次政府會議上,赫魯曉夫聲色俱厲地指責斯大林的錯誤。突然聽眾席上有人打斷了他的講話:“你當時也是斯大林的同事,”詰問者大聲喊道,“為什麼你當時不阻止他,而現在才大侃特侃呢?”

“誰在這樣問?”赫魯曉夫怒吼道。會議廳裏立刻安靜下來,沒有一個人敢出聲。

最後,赫魯曉夫輕聲地說:“現在你該明白為什麼了吧?”

一聲怒吼,嚇得眾人不敢吭聲。試想,跟著這樣的領導,不讓下屬提反對意見,過分仰仗權力,作為下屬,他們會信服這樣的領導嗎?

三國時期有這樣一個戰例:張飛生性脾氣暴烈,動不動喝醉酒後打士兵,士兵們敢怒而不敢言。

關羽敗走麥城之後,被東吳所殺。張飛為替兄長報仇,憑借權力提出了不合理要求,限令軍中三天以內置辦白旗白甲,掛孝討伐東吳。負責製造盔甲的兩員大將範疆、張達因為期限太急,就向張飛乞求寬限幾天,張飛不但不聽,竟然把二人打得滿口出血,並命令道:“一定要按期完成,若超過期限,就殺了你們示眾。”

二人知道根本不可能按期完成,便商議:“與其他殺我們,不如我們殺了他。”

張飛之所以被部下殺死,與他平時的高壓、蠻橫是分不開的。平常下屬們就是“敢怒而不敢言”,更何況在他急切報仇之時?領導下達命令要符合實際情況,指責應該有充分的理由,而不應因為被賦予了某種權力就濫加應用。把強製及使人服從的力量藏而不露,才是聰明的做法。

身為下屬,就算不受強製,也會有服從的心理,如果領導用一種以上壓下的態度來對待下屬,即使性格溫順的人也會暴躁起來。所以領導不能借助權力壓人,靠本身的威信使人信服才是明智之舉。

但是,有些頑固、剛愎自用的下屬,見領導以一種友善的態度與他們交談,反而會擺出一副盛氣淩人的架勢。這種下屬,當然不妨使用強製的手段。

權力並不是萬能鑰匙,你不用多表現,大家也知道你是領導。威信比權力更重要,放棄手中的權力,把精力放在建立威信上,效果會更好一些。聰明的領導很少會像封建社會那些專製的皇帝,隨心所欲,世間萬物為自己一人所支配。他們往往在工作中,通過展現自己的能力和良好的品德,來逐步建立自己的威信。有了威信,大家才能信服你。這時,你才具備了無形的感召力,你所做出的決定,才會得到大家的擁護。隨心所欲地使用你的權力,隻會使你失去威信;而學會不倚仗手中的權力,建立你的領導威信,才會得到大家的信服。

○少命令多建議

在現實生活中,一句或兩句體諒的話,既可以減少對他人的傷害,又可以保住他人的麵子。

同樣,多用建議,少下命令,不但能避免傷害別人自尊,而且能使其樂於改正錯誤,並與你友好地合作。

幾年以前,傑克·韋爾奇任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總裁的時候,通用電氣公司正麵臨著一項需要慎重處理的工作:免除查爾斯·史坦恩梅茲擔任的某一部門的主管職務。

史坦恩梅茲在電器方麵有超過別人的天才,但擔任計算部門主管卻遭到徹底的失敗。不過,公司卻不敢冒犯他,因為公司當時還絕對少不了他這樣的人才。

於是,傑克·韋爾奇親自出馬。一天,他把史坦恩梅茲叫到他的辦公室,對他說:“史坦恩梅茲先生,現在有一個通用電氣公司顧問工程師的職務,你看這項職務由你來擔任如何?我暫時還找不到合適的人來擔任這項職務。”

史坦思梅茲一聽,十分高興:“沒問題,隻要是公司決定的,我就樂意接受。”

於是,傑克·韋爾奇就給了史坦恩梅茲一個新的頭銜,讓他擔任“通用電氣公司顧問工程師”這一職務。其實工作還是和以前一樣,隻是換了一個新頭銜。而讓其他人擔任部門主管。

對這一調動,不知情的史坦恩梅茲十分高興,他知道換職務的原因是公司覺得他擔任部門主管不稱職,那麼他在今後的工作中肯定不會有太多的激情。

通用公司的高級人員也很高興。他們巧妙地調動了這位最暴躁的大牌明星的工作,而且.他們的做法並沒有引起一場大風暴——因為他們讓他保住了麵子。

讓他有麵子!這是多麼的重要,而我們卻很少有人想到這一點!我們曾殘酷地抹殺他人的感覺,又自以為是;我們在其他人麵前批評下屬,發出威脅,甚至不去考慮是否傷害到他們的自尊。然而,一兩分鍾的思考,一句兩句體諒的話,對他人的態度寬容一些,都可以減少對別人的傷害。

著名人際關係學家卡耐基曾和美國最著名的傳記作家伊達·塔貝爾小姐一起吃飯,他告訴她正在寫有關“對待下屬”這本重要的書。她告訴卡耐基,在她為歐文·楊羅寫傳記的時候,訪問了與楊羅先生在同一間辦公室工作了三年的一個人。這個人宣稱,他從來未聽過楊羅先生向下屬下過一次命令。例如,歐文·楊羅從來不說“做這個或做那個”,或者是“不要做這個,不要做那個”。他總是說:“你可以考慮這個。”或“你認為,這樣做可以嗎?”他在口授一封信之後,經常說:“你認為這封信如何?”在檢查某位助手所寫的信時,他總是說:“也許我們把這句話改成這樣,可能會比較好一點。”他總是給人自己動手的機會,他從不告訴他的助手如何做事,他讓他們自己去做,讓他們從自己的錯誤中學習成功的經驗。

通過這種方法,使人們很容易改正他們的錯誤,而且維持了下屬們的自尊,使他們認為自己很重要,並希望與你合作,而不是反抗你。

唐·散塔瑞裏是賓州威明市一所職業學校的老師,他有一個學生因非法停車而堵住了學院的一條路。有一位導師衝進教室,以非常凶悍的口吻問道:“是誰的車堵住了車道?”

當車主回答時,那位導師吼道:“你馬上給我開走,否則我就把它綁上鐵鏈拖走。”

這位學生是錯了,車子不應該停在那兒。但從那天起,不隻這位學生對那位導師的舉止感到憤怒;全班的學生都與他過不去。

他原本可以用完全不同的方式處理這件事。假如他友善一點地問:“車道上的車是誰的?”並建議說:“如果你把車開走,那別的車就可以進出了。”這位學生一定很樂意把它開走,而且他和他的同學也不會那麼生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