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的思想準備
思想準備包括智力準備、智慧準備、知識準備、經驗準備、決策準備、計劃準備、策略準備、方法準備。
要思考自己的“賣點”
要思考自己的目標、賣點、經驗,以作下一步決策的準備。
要思考自己的實力
一隻小青蛙在湖邊的草地上玩耍,被前來喝水的公牛嚇壞了。它從來沒有看見那樣大的身體,圓滾滾的肚子,探照燈似的眼睛。公牛行動起來,就好像天上的烏雲在滾動,讓草地上布滿了陰影。公牛打個噴嚏,就是一陣暴雨。小青蛙看得發呆,它覺得這真是一個奇觀,自己算是長見識了。於是,一頭就紮進了水裏,氣鼓鼓地去找媽媽,它要告訴媽媽那個大家夥的身材真夠氣派,媽媽整個身體還沒有牛的蹄子大。青蛙媽媽非常不滿意,氣鼓鼓地想和公牛一比高低,吸一口氣,把肚子鼓起問一旁的兒子:“我現在比牛大吧?”
小兒子是個老實頭,說:“比不上,根本比不上。”
青蛙媽媽又吸了一口氣,把肚子鼓得更圓:“現在怎樣”。
小兒子連連搖頭說:“你還是比不上。”
青蛙媽媽想到自己在兒子眼中的地位下降就怒火萬丈。它誓與公牛比個高低,根本不去想想自己的小肚皮有沒有那個容量。它猛吸了幾口氣,想把肚子鼓得更大。突然,隻聽到“噗”的一聲響,雪白的肚皮被撐破了,青蛙媽媽頹然倒地。
俗話說:“尺有所長,寸有所短。”青蛙媽媽的可笑之處就在於拿己之短,同牛的長相爭,慘敗不堪當然是毋庸置疑的。
一個人沒有激情是不行的,但如果僅僅想憑一腔激情,無異於癡人說夢。
一個人不僅要有激情,還需理智,這樣的人生,才既有生氣又有遠景。理智須要激情的催化,激情須要理智的規範、引導。
要思考自己的目標
許多滿懷雄心壯誌的人性格很堅強,但是由於不會進行新的嚐試,因而無法成功。請你堅持你的目標吧,不要猶豫不前,但也不能太生硬,不知變通。如果你確感到行不通的話,就嚐試另一種方式吧。
那些百折不撓,牢牢掌握住目標的人,都已經具備了成功性格的要素。下麵兩個建議一旦和你的毅力相結合,你期望的結果便更易於獲得。
告訴自己“總會有別的辦法可以辦到”。
每年有幾千家新公司獲準成立,可是5年以後,隻有一小部分仍然繼續營運。那些半路退出的人會這麼說:“競爭實在是太激烈了,隻好退出為妙。”真正的關鍵在於他們遭遇障礙時,隻想到失敗,因此才會失敗。
你如果認為困難無法解決,就會真的找不到出路。因此一定要拒絕“無能為力”的想法。
先停下,然後再重新開始。我們時常鑽進牛角尖而不知自拔,因而看不出新的解決方法。
一個非常幹練的推銷員,他的年薪有六位數字。很少有人知道他原來是曆史係畢業的,在於推銷員之前還教過書。
這位成功的推銷員這樣回憶他前半生的道路:“事實上我是個很沒趣的老師。由於我的課很沉悶,學生個個都坐不住,所以,我講什麼他們都聽不進去。我之所以是沒趣的老師,是因為我的性格已厭煩教書生涯,毫無興趣可言,但這種厭煩感卻在不知不覺中也影響到學生的情緒。最後,校方終於不與我續約了,理由是我與學生無法溝通。其實,我是被校方免職的。當時,我非常氣憤,所以痛下決心,走出校園去闖一番事業。就這樣,我才找到推銷員這份工作並且愉快的勝任。
真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如果我不被解聘,也就不會振作起來!基本上,我是很懶散的人,整天都病懨懨的。校方的解聘正好驚醒我的懶散之夢,因此,到現在為止。我還是很慶幸自己當時被人家解雇了。要是沒有這番挫折,我也不可能產生奮發圖強的性格,而闖出今天這個局麵。”
阿爾弗萊德·福勒出身於貧苦的農場家庭,成年後,他雖然努力卻失去了三份工作。之後,他嚐試推銷刷子,他立刻明白了,他喜歡這種工作。他將思想集中於從事世界上最好的銷售工作。
他成了一個成功的銷售員。在攀登成功階梯時,他又定下一個目標:那就是創辦自己的公司。如果他能經營買賣,這個目標就會十分適合他的個性。
阿爾弗萊德·福勒停止了為別人銷售刷子。這時他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為興高采烈。他在晚上製造自己的刷子,第二天就出售。銷售額開始上升時,他就在一所舊棚房裏租下一塊空間,雇用一名助手,為他製造刷子。他本人則集中精力於銷售。那個最初失去了三份工作的人得到了什麼樣的最終結果呢?
福勒製刷公司擁有幾千名銷售員和數百萬美元的年收入!
曆史上的永動機,就使很多人投入了畢生的精力,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在一些沒有勝算把握和科學根據的前提下,應該見好就收,知難而退。
一位性格學大師卡爾·傑弗斯在《性格兩麵性》一書說了一句很深刻的話:“如果沒有成功的希望,屢屢試驗是愚蠢的、毫無益處的。”
同樣,諾貝爾獎得主萊納斯·波林也曾說:“一個好的研究者的性格應該是:知道應該發揮哪些構想,而哪些構想應該丟棄,否則,會浪費很多時間在差勁的構想上。”有些事情,你雖然用了很大的努力,但你遲早要發現自己處於一個進退兩難的地位,你所走的研究路線也許隻是一條死胡同。這時候,最明智的辦法就是抽身退出,去研究別的項目,尋找成功的機會。
牛頓早年就是永動機的追隨者。在進行了大量的實驗之後,他很失望,但他很明智地退出了對永動機的研究,在力學中投入更大的精力。最終,許多永動機的研究者默默而終,而牛頓卻因擺脫了無謂的研究,而在其他方麵脫穎而出。
在人生的每一個關鍵時刻,審慎地運用智慧,做最正確的判斷,選擇正確方向,同時別忘了及時檢視選擇的角度,適時調整,放掉無謂的固執,冷靜地用開放的性格做正確抉擇。每次正確無誤的抉擇將指引你走在通往成功的坦途上。
有的人失敗,不是沒有本事,而是定錯了目標,一味地堅持,乃至於達到了頑固的地步;而成功者則會避免這種不切實際的堅持,時刻檢查自己追求目標的性格是否過於固執。
一個人要獲得事業上的成功,首先要有目標,這是人生的起點。沒有堅持,就沒有進步,但這種堅持必須合乎自己,如果不是這樣,那麼,即使你再有本事,千百倍努力,也不會獲得成功。這隻能是為固執的性格所誤。因此,我們說,堅持過度就等於固執,這是阻止你性格發展的弱點。
打破常規是成就大事者必備的性格。沒有這一點,一方麵會阻止你的成功,另一方麵你隻能是一個可憐蟲!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皮魯克斯曾說:“性格保守的人,隻是相信以前的陳規,不善於開拓新局麵,所以總是重複過去。”進一步講,保守的性格與成大事無利,因為做事不可墨守成規,因為條條道路通羅馬。
公關公司建議我們親自打電話給采購我們電台節目的製作部,希望彼此能見個麵,當麵感謝他們的支持,並聽取他們的意見等。我覺得這是個很不錯的主意,於是我同意進行這個活動。
然而,當我決定采取行動時,我也麵臨一個現實的數學問題。
當時我們大約和600家製作部合作,我心想如果我每周拜訪一家製作部,那麼一年就是50家,照這樣進度,我必須花上12年時間才能和每家業者都見到麵,而且這個假設必須是在我們不會再增加任何製作部,或現有600家製作部的老板不會在這12年內去世的前提下才能成立。
於是我們開始尋找新的策略——一個可以達成我們既定目標的新方法。由於我經常公開演講,因此我打算利用我到全國各地舉行演講時,邀請當地的係統業者一起來參加,順道和他們見麵。
我記得在我們決定采納這個新方法後的第一場演講,凱西和我在一起,她不斷地提醒我一些細節:“要記得這些業者的名字……不要忽略這個……別忘了那個……記住你現在哪個城市。”
我非常努力地保持專心、希望記住所有的細節,忽然間我感覺到有人向我迎麵走來,站在我的正前方。雖然我看不到對方,但我可以感覺到有個人已經進入了我的“領空”。我傾向凱西問道:“發生什麼事了?”
她回答:“有個人在你麵前攤開一張紙條。”
這是我近3年來第一場公開演講,我必須集中精神,我不想耗費精力在其他的事情上。我問凱西:“紙條上寫什麼?”
她說:紙條上寫著,我是個失聰的人,你可以幫我找到接待處嗎?”
於是我憑著感覺注視著他所在的方向,並對他說:“先生,我是個盲人,所以無法幫你找到接待處。”
他仍然站在原地。我問凱西:“他現在在做什麼?”凱西:“他把那張紙條更靠近你的視線。”這次我更大聲地對他說:“先生,我是個盲人,幫不上你的忙。”
我們都錯了。他因為看到我的雙唇在動,以為我看得見,而我雖然知道他是一個聾子,但我卻忘了他聽不到我說的話。可憐的家夥,我希望他最後找到了接待處。
大體來說,我們的新策略奏效了,係統業者對於參加這場貴賓級的演講都覺得欣然愉快,會後我們也見了麵,而我也為演講及和係統業者見麵這兩件事能同時實現感到非常高興。對所有人來說,這都是一個雙贏的結果。
打破常規是成就大事者必備的性格。沒有這一點,一方麵會阻止你的成功,另一方麵你隻能是一個可憐蟲!
我們要努力爭取的,不必總是嚴格按規矩辦事,不必時時刻刻考慮社會環境的需要。否則,你就是一個毫無主見、隨波逐流的人。要掌握自己的生活,就需要有靈活性,需要自己不斷地確定在具體情況下各種規定是否適用。不論在什麼情況下,你一定要走出封閉的性格死圈,才能放開眼光,看到更為新奇的東西,才能為你帶來成功的資本。
封閉的性格最容易使人落伍,因為這是自己對自己的禁銦。你是一個順應潮流、聽天由命的人嗎?如果是,那麼是做不好自己的事的,更難列入成功者行列。這是由於封閉的性格所造成的“死因”。
社會進步與個人發展都需要不通常理的人,而不需要事事順應潮流、聽天由命的人。推動社會進步的往往是那些具有革新精神、敢於打破常規、改造環境的人。如果你要變消極適應環境為積極改變環境,就必須學會抵製促使你順應社會習俗的各種壓力,可以說這是真正生活的必要條件。這樣,別人或許會認為你這是離經叛道;然而,要自己思考問題,就要準備付出這種代價。人們可能會說你別出心裁,標新立異;“正常”人可能不讚許你,甚至會孤立你。其實,既然你否定了其他人所信奉的行為標準,他們自然會不以為然。你會聽到人們經常提出這樣的一種論點:“如果每個人都僅僅遵守自己願意遵守的規定,那我們的社會將會成為什麼樣子呢?”對這種說法的一個簡單答複便是:大家不會都這樣做的!我們社會中大多數人都習慣於依賴世界、循規蹈矩,因此他們不可能都這樣做。
我們在這裏絕不是鼓吹無政府主義。我們並不希望破壞社會秩序,隻是希望在維護社會秩序的情況下,掙脫那些毫無意義的“必須”、“應該”的條條框框,使個人得到更多的自由。
即使是合理的法律與規則也並非能適用於各種場合、各種環境。我們要努力爭取的,不必總是嚴格按規矩辦事。不必時時刻刻考慮社會環境的需要。否則,你就是一個毫無主見、隨波逐流的人。要掌握自己的生活,就需要有靈活性,需要自己不斷地確定在具體情況下各種規定是否適用。的確,亦步亦趨、照章行事比較容易,然而隻要你認識到法律是為你服務的、而不是你的主人,你就會逐步消除自己的“必須性”。
要抵製不合理的社會習俗,首先要心胸開闊。別人可能會違心地按規定辦事,可你最好不要允許他們做出自己的選擇。不應為別人的選擇生氣,隻要保持住自己的信念就行了。要想不為社會環境所左右,就需要做出自己的決定,爭取不聲不響地付諸行動。大吵大鬧、表示敵對情緒都不會起到積極作用。不合理的規定、傳統和政策是不會輕易消失的,然而你卻不必受其約束。其他人如果願意聽任擺布,這與你沒有關係。他們要這樣做完全可以,但於你是不適宜的。為這種事而大吵大鬧往往會引起別人的反感和憤怒,並且你會發現悄悄回避一種規定要比公開對抗來得容易一些。你或可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或可根據別人的要求生活,這得由你來遠彈。
各種導致社會變革的新思想最初往往是為人們所拒絕的,甚至曾經是不符合法律的。進步總是與傳統發生衝突。愛迪生、福特、愛因斯坦以及萊特兄弟在取得成功之前,都曾受到人們的嘲諷。同樣,你如果抵製不合理的規定和措施,也會遭到一些人的反對。但我們的觀點是:不論在什麼情況下,你一定要走出封閉的性格死圈,才能放開眼光,看到更為新奇的東西,才能為你帶來成功的資本。任何時候都應該記住,我們自己的潛能還遠遠沒有發揮。保持冷靜的頭腦首先要相信自己的頭腦,不要由於缺乏必須的力量,就否定一個可能的觀念或構想。
有人麵對危難之事,抓耳撓腮,性格狂躁發怒。有人臨危不亂,性格沉著冷靜,理智地應對危局。前者是失敗者,後者是成功者。
急躁的性格常能使人毀於一旦,在平常狀況下,大部分人都能控製自己的性格,也能作正確的決定。但是,一旦事態緊急,他們就自亂腳步,而無法把持自己。
不管怎樣,我們發現克服和阻止急躁性格的方法都是:
保持冷靜的頭腦首先要相信自己的頭腦,不要由於缺乏必須的力量,就否定一個可能的觀念或構想。反之,你要執著於構想,一一克服各種難題。
一位空軍飛行員說:二次大戰期間,我獨個擔任戰鬥機的駕駛。頭一次任務是轟炸、掃射東京灣。從航空母艦起飛後。一直保持高空飛行,然後再以俯衝的姿態滑落至目的地300英尺上空執行任務。
然而,正當我以雷霆萬鈞的姿態俯衝時,飛機左翼被敵軍擊中,頓時翻轉過來,並急速下墜。
我發現海洋竟然在我的頭頂。你知道是什麼東西救我一命的嗎?
我接受訓練的期間,教官會一再叮嚀說,在緊急狀況中要沉著應付,切勿輕舉妄動。飛機下墜時,我就隻記得這麼一句話,因此,我什麼機器都沒有亂動,我隻是靜靜地想,靜靜地等候把飛機拉起來的最佳時機和位置。最後,我果然幸運地脫險了。假如我當時順著本能的求生反應,未待最佳時機就胡亂操作了,必定會使飛機更快下墜而葬身大海。他再強調說,一直到現在,我還記得教官那句話:“不要輕舉妄動而自亂腳步;要冷靜地思考,抓著最佳的反應時機。”
要把不可能化為可能,我們要有人力、財力與物力。就算你全都沒有,還是可能一一弄到手的。隻要你肯花全部時間精力去開拓人力與財力的資源,那麼對你而言,幾乎沒有事情辦不到的。
有這樣一則小故事:一個16歲的男孩,有一天當父親在一輛卡車下工作時,他突然發現千斤頂歪了,卡車落了下來。男孩眼見父親快被壓死,立即抓住擋泥板,把車子拉了起來,讓他父親從車下爬了出來。這輛卡車有1300多公斤重。如果在平時,這個男孩根本拉不動這輛車。
這種事情很少有人經曆過,但大多數人都有過出乎自己意料的繹曆。
任何時候,我們都應該記住,我們自己的潛能還遠遠沒有發揮。科學家告訴人們,平時使用的充其量也隻有我們潛能的十分之一。這話可能有點籠統,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如果我們有較強的自信心的話,我們的表現會比現在更好。
上述兩點,可以概括為:保持冷靜頭腦法和爆發潛能法。這兩點都有助於我們克服和阻止急躁性格的弱點來纏繞自身,並且還有助於將急躁“冷卻”下去,變得冷靜。一個人有了冷靜的性格,就能做事不慌亂。這是至理,卻有很多人做不到!
要思考自己的“賣點”
賣點“以人為本”,體現市場營銷最新概念。比如,家庭電腦設計突出了“家電般的視聽感官享受”。以往家用電腦追求的是高速度、高質量和高性能,以完成某種作業(例如家庭辦公、通訊、教育、遊戲)為目的,是一種在家中使用的生產工具;而家庭電腦一改生產工具的麵孔,強調信息家電新概念,因此,家庭電腦設計如同家庭中的其他消費產品一樣,提供家電般的視聽享受,不僅在爭奪消費者的“眼球”,還要爭奪消費者的“耳朵”。
需要通過賣點的培育,創造產品的附加利益。附加產品能幫助消費者在購買和使用商品時獲得更多的便利感、安全感、榮譽感等。比如汽車製造商在出售汽車的同時,還把維修網絡建立到消費者最容易接近的地方,汽車的購買者就會有便利感和安全感;如果廠商把自己的汽車塑造成為名牌,購買者在獲得一輛汽車的同時,還會獲得一份榮譽。附加商品是產品差別化和競爭的主要內容。
產品賣點的創造,重點設計潛在產品服務。潛在產品服務是指產品最終可能會實現的全部附加部分和所轉換部分。如果說期望產品和附加產品主要是讓顧客滿意的話,潛在產品則通過額外的優惠和好處,使顧客產生一種出乎意料的驚喜。比如一輛汽車的製造者不僅建立了便利的維修網絡,而且當顧客把壞車送去維修時,還可免費借用一輛車,以供維修期間使用。廠商也可以通過每年提供免費保養使買主省去很多麻煩和開支,從而把短期的買賣行為轉化成一種長期的合作行為。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潛在產品服務已逐漸為營銷者所重視。
產品組合又叫“產品搭配”,是指一個企業提供給市場的全部產品的品種和係列組成情況,即企業經營產品的組合方式。產品組合的概念包括產品項目,即產品品種。企業產品目錄上列出的每一個具體的品種規格就是一個產品項目;產品線,即產品序列或大類。產品序列的劃分依據主要包括:產品功能上相似,消費上具有連帶性,供給同一消費群體,有相同的分銷渠道,或屬於同一價格範圍等;產品組合,即一個特定企業生產或經營的全部產品線、產品項目的組合方式。營銷的產品研究應該了解每一企業究竟能提供或生產多少種產品類別或產品線,這樣才能有助於了解企業的產品類型與組合。
在美國市場廣告界,幾乎人人都知道楊雪蘭的名字,她是一位卓越的從事市場宣傳策劃的美籍華人。
楊雪蘭生於1935年。其父是中國抗戰時期駐菲律賓馬尼拉的總領事,1942年被日本侵略軍殺害,她10歲時隨母親來到美國,在美國讀完大學後,即到格瑞市場策劃公司任職。她是第一個將消費者心理引進消費市場研究的人。由於工作出色,她由普通職員步步提升,當了公司的副總裁以至總裁。在任期間,她使公司的業務擴大了50倍。這不能不說是個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