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遇到不幸的打擊時,不幸的壓力可能會使你發現你身上具備的能量,這時它可以轉化為成大事者不可缺少的積極因素,壓力是成大事者的動力。
當你遇到挫折時,切勿浪費時間去計算遭受了多少損失;相反,你應該算算看你從挫折當中,可以得到多少收獲和提高。你將會發現你所得到的,會比你所失去的多得多。
老板必須以積極的心態對待競爭
競爭力是老板成功的能力之一。市場經濟中,每行每業無不存在著競爭,沒有一家企業不是因為競爭而垮台,也沒有一家企業不是在競爭中發跡的。企業發展的最終結果就是要麼在競爭中“死亡”,要麼在競爭中“暴發”。競爭是不可回避的現實。讓我們來看看中國電扇業20世紀70~80年代的競爭狀況,我們對競爭的現實性就會有更深的理解。在20世紀70年代末,有統計資料顯示,當時家庭電扇普及率還不到4%,也就是說,中國當時電扇市場至少還有近2億台的缺口。這就意味著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國電扇市場需求會大幅度提高,電扇企業也就有了非常大的生存空間。在這種情況下,競爭開始升級,競爭企業間便相互殘殺。1978年,全國隻有10餘家電扇生產企業,產量不過138萬台,但是到了1980年,電扇企業陡然就增至300餘家,產量已突破1000萬台。又過了僅僅5年,也就是到了1985年,便有2400餘家電扇企業在殘酷的競爭中被擊垮,相繼倒閉。然而,競爭狀況並未因此改善。又過了一年時間,又有600家電扇企業先後倒閉。這時,市場上隻剩下200多家企業,產量卻達3400萬台,即使這樣,當時中國電扇的家庭普及率仍很低,僅為12%,也就是說,盡管當時電扇市場潛力巨大,但是競爭依然非常殘酷激烈。
競爭即然是客觀存在,又是無法避免的。我們就要有一個正確的心態去麵對競爭。
競爭不是空想家構思的美妙篇章,也不是賭徒隻重結果的孤注一擲。競爭是一個實踐過程,而不是一個結果。真正的競爭者總是麵對現實的,強調過程而不隻著眼一個結果;隻要是真心地去努力過,又何必在乎其成與敗呢?
剛走出校門、從未經曆風雨的年輕人,躲避競爭已成為一種本能的反應,傳統懶散的浪漫成為美妙的借口。真正的競爭者就要敢於打開自己羞怯的心扉,不要怕失敗,不要怕讓人恥笑,中國人固有的麵子問題已並不重要。
競爭是一種促進創造的機製,競爭總會帶來失敗和挫折。在競爭中我們要做到勝不驕,敗不餒。競爭失敗是因為我們的努力不夠,還需要進一步學習,提高自己的適應能力和競爭能力。如果競爭成功,也不要慶幸和驕傲,還需要進一步努力,爭取更大的勝利。
這次競爭失敗,另一次競爭可能會取得勝利,我們沒有理由因為一次競爭失利就輕易地否定自己。
競爭是殘酷的,是指競爭不同情弱者,但並不是指競爭就意味著“你死我活”、“有我無你”,更不應該是“兩敗俱傷”、“同歸於盡”的結局。
競爭者既要竭力爭取自己的利益,又不要忘記大家的利益:既要自己生活得好一點,又不能讓別人活不下去;既要努力達到自己的目的,又要學會寬容、妥協、讓步。
現代競爭應該是互相促進、互相補充、強調競爭的平衡與協調。競爭雙方必須有一種自我約束,自我克製,惟有如此才能真正把競爭引向公平、公正、文明和科學的軌道上來。
老板必須以積極的心態走出困境
有些人總是羨慕成功人士,認為他們運氣好,總會碰到好的機遇,而自己總是很不幸,做什麼都不順利,總是陷入困境。其實,惡劣的環境有時比優越的環境包含著更大的機遇,這一點隻有那些心中裝有清晰目標、心態積極的人才能認識到,因而也才能抓住機遇走向成功。
求伯君,1984年畢業於國防科技大學,現為珠海金山電腦公司總經理,WPS軟件的創始人。他就是這樣一位善於把困境當做機遇的人。
求伯君,1964年生於一個偏僻落後的小山村,從小就勤奮好學,成績一直名列前茅。1980年很輕鬆地考上了國防科技大學。為了能晝夜到係裏計算機房工作,他居然私自配製計算機房的鑰匙,做出軍校校規嚴禁的事。
求伯君從國防科大畢業後,分配到一家儀器廠。很快,求伯君發現在這個廠難有作為,這裏人才濟濟,可又都是人浮於事。他的工作也不是從事自己所喜歡的軟件開發工作。這種平庸的生活並沒有磨去求伯君的棱角,他沒有隨波逐流,而是繼續鑽研軟件開發技術,默默地等待著機遇的到來。
1986年,他因一個偶然的機緣去了一趟深圳。他吃驚地看到在深圳這座當時中國最開放的城市中,計算機應用非常廣泛,似乎無處不用,無所不能。
深圳之行,給求伯君很大鼓舞。他決定辭去公職,去闖蕩世界。
辭去公職後,求伯君來到了北京,受聘於四通。在四通公司,求伯君參與了四通2401中英文打印機的開發工作,對其優缺點了如指掌。四通打字機雖然很受國人的歡迎,但是,在求伯君看來,四通打字機的缺點也十分明顯。最致命的缺點是,它雖然也是一台PC機,但卻隻能完成打字這一項工作,而且四通打字機的屏幕太小,隻能顯示3行漢字,速度也較慢。求伯君想按國外通行的方法開發一個能在通用電腦土使用的、符合中國特點的文字處理軟件(即WPS),求伯君相信自己設想的這一軟件一定很有市場潛力。
求伯君興衝衝地向四通的一位部門負責人彙報了WPS的方案設想,結果是石沉大海。求伯君為此很苦惱,他認為自己在四通將會無所作為。他更擔心他的WPS方案會付之東流。
又一次麵臨著困境,怎麼辦?是繼續待在四通還是另找出路?求伯君明白,在四通這樣一個著名的大企業裏,成功的機遇肯定會有,但不知何年何月。苦惱之餘,求伯君這樣告訴自己:四通不采納我的WPS方案,說不定對自己是一種機遇,我可以重新尋找地方讓WPS發揚光大。果然,不多久,機會來了。香港金山公司總裁張旋龍向他伸出了合作之手。求伯君毫不猶豫,果斷地抓住了這次機遇,同意和金山電腦合作開發WPs。
1989年上半年,一個平凡的日子,求伯君的WPSl.0悄然麵世,隨同完成的還有西山DOS4.03。當記者問求伯君WPSl.0版麵世的具體日期,求伯君卻很抱歉地搖頭,說是實在說不準。WPSl.0不像後來的版本那樣堂而皇之地在某年某月某日隆重推出,並伴隨一次盛大的新聞發布會。也沒有經過任何一個機構的評審、鑒定(同樣,世界上的許多著名軟件如DOS、Windows也沒有經過鑒定)。總之,WPSl.0版於1989年悄悄地出現了,並從此風靡中國。
WPS一步步走向輝煌的時候,不料求伯君又走入了困境。世界上最大的軟件公司Microsoft(微軟)向中國市場推銷他們的王牌漢字處理軟件Word和辦公軟件Office的中文版。求伯君設計了一個叫“盤古”的軟件與之抗衡。“盤古”這個名稱是由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盤古開天地”得來的。
不難看出,這是一個很有中國氣派和中國風格的集成辦公軟件,是求伯君立誌要與比爾·蓋茨一爭高低的力作。1994年3月,比爾·蓋茨親自來華推廣Office4.0的漢化版,還邀請一些記者在北京香山飯店試用這一軟件。記者試用後認為Office4.0功能的確強大。大家真心希望“盤古”在與office的較量中能夠取勝,就像當年WPS一出山就擊敗Wrod--Star
並斥退了Wrod一樣。但這次“盤古”卻失敗了。
求伯君並未因此而甘敗下風,求伯君決定開發一個更難的項目:WPSWindows。
WPSWindows版的開發,果然異常艱苦,甚至可以說有幾分悲壯。求伯君原計劃一年完成,但是,一年之後推出的還是一個很不成熟的版本,市場反應很差,投進的數百萬巨資回報很少。求伯君又一次陷入困境。
1996年底,WPS開發資金日漸短缺。求伯君毅然賣掉了自己的別墅,把家搬進公司大樓。1997年春,試用過WPS測試版的用戶都交口稱讚,使求伯君信心倍增。1997年秋天,WPS97隆重上市。曆時整整四年!
市場更熱烈地擁抱了WPS97,而對與WPS同時推出的微軟公司的Word97卻反應冷淡。在許多軟件商店,WPS97和Word97的銷售量相差上百倍。WPS打了一個漂亮仗。
WPS在不斷改進,求伯君也在不斷完善自己的事業,而他的強者風範也在不斷影響著一撥又一撥的創業者。
求伯君成功了。有人也許認為求伯君是碰到了好機遇,靠著一個軟件名揚天下。然而,如果求伯君不能以積極的心態麵對困境,把困境當做機遇,積極地追求實現自己的目標,他就不可能走上成功之路。
老板必須以樂觀的心態對待挫折
日出回落,陽光不可能永遠燦爛。人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存在,他自身和他所處的大小環境等諸多特點決定了失敗與挫折終將伴隨其左右。世界上絕沒有常勝將軍,王熙鳳“機關算盡大聰明”,卻也誤了“卿卿性命”。
縱觀古今中外的曆史人物,沒有誰是徹頭徹尾的成功者,每個人的成功都是在失敗基礎上獲得的。
挫折失敗是成大事者繼續前進的墊腳石,但它卻是弱者生活中的絆腳石。世界上的事情往往是這樣:事業未成。先嚐苦果;壯誌未酬,先遭失敗。而且,失敗常常專跟強者作對。原因很簡單:低的目標容易達到,弱者胸無大誌,目標平庸,幾乎不經過什麼失敗就能如願以償。而越高的目標難度就越大,失敗的機會也自然就越多。有的人渴望成為強者,但卻經受不住失敗的打擊。他們經過一陣子的奮鬥,遭到一次乃至幾次失敗後,便一蹶不振,甩手不幹了,因而最終隻能同一事無成的弱者為伍。
而那些成大事者,他們能夠經受數十次、數百次乃至上千次挫折和失敗的打擊,而能矢誌不移、不屈不撓。有人認為成大事者需要有鋼筋鐵骨般的堅強意誌,一般人是難以做到的。實際上未必如此。忍受失敗的毅力,主要來源於他們以積極的心態對待挫折失敗。強者認識到沒有失敗就不會有成功,失敗裏麵包含著成功。他們把開拓進取中遭遇到的失敗看做是理所當然的事,有著足夠的精神準備。他們認為一次失敗就是一次經驗的積累。
如果一個人不能從失敗中學到什麼,他的奮鬥和失敗便是白白浪費了時間和精力,因為他隻是得到了失敗的苦果,而沒有得到成功的秘訣。
“太陽鍋巴”的創始人。西安太陽食品集團總經理李照森便飽嚐了經營的酸甜苦辣。
1984年,李照森在吃川菜“魷魚鍋巴”時突發奇想,要把隻能在飯桌上享用的鍋巴變成人們手中隨時可取的小食品該有多好,於是便開發出“太陽鍋巴”。“太陽鍋巴”生逢其時,一問世便受到消費者的青睞,一時間供不應求。自1990年8月份開始,月產量達到3000噸。
太陽集團在李照森手中像輝煌的太陽一樣冉冉升起了。春風得意的李照森萬萬沒有想到危機和災難馬上就要降臨。
11月4日,李照森結束出國考察回到廠裏,一看傻眼了:鍋巴積壓了20萬箱約1500噸,廠裏從庫房到院子到處堆滿了積壓的產品。突如其來的積壓使李照森慌了手腳,此時他作出了一個錯誤判斷:鍋巴賣不動的原因在於市場上假冒產品的衝擊,由於假“太陽鍋巴”質量低劣,大家連真的“太陽鍋巴”也不敢吃了。於是他開始打擊假冒偽劣鍋巴。
李照森采取的第一項措施是降價銷售,使假冒商品無利可圖而退出市場。但效果卻不明顯。
第二項措施是從內部治假。
第三項措施,通過新聞媒介大力曝光,喚起消費者警惕假冒偽劣。
第四項措施,在包裝上加上防偽標記。
所有努力都無濟於事,1991年銷售額從1990年的1.5億元一下子降到5000萬元。
李照森作為總經理,失敗的壓力有多大可想而知,但他沒有退卻。他組織廠裏幾十人,買了專車,配備了步話機,一班人馬在西安城沒黑沒白地打了一年假,有時還動員了市裏政法部門的力量和企業一起打假。錢花了不少,“太陽鍋巴”落山的趨勢仍阻擋不住。1993年競虧損700萬元。
廠裏許多職工和幹部泄氣了,認為末日已經來臨。但是李照森沒有灰心,也沒有聽之任之,更沒有打退堂鼓。李照森是一個善於對自己的經營進行總結,並上升到一定理論高度的企業家。
李照森和他的領導班子對失敗的原因進行了深刻的反思。他們發現了一個規律:10月份開始是鍋巴銷售的淡季。他們也認識到把產品積壓的原因歸於假冒偽劣產品的衝擊是錯誤的。
失敗並不可怕,隻要能從失敗中站起來就不是失敗。李照森決定一切從頭開始,從穀底起步。他開始尋找新的“亮點”,重新開發新產品。
1994年,太陽集團又選擇了最容易下手的方便麵作為突破的重點,生產了“三高麵”,但又失敗了,淨賠120萬元。
1994年11月,突破重點又轉到嬰兒營養品“助哺寶”。但由於已無錢支付大額廣告費,李照森隻能放棄,隻能認賠。
實踐證明,到處撒芝麻鹽是走不通的。市場總是要打,李照森又想起了雖日落西山,卻餘威不減的“太陽鍋巴”,他決心重新開張,在哪裏跌倒就在哪裏爬起來。
1995年初,經過新策劃、新包裝,太陽集團決定首先拿出200萬元打開天津鍋巴市場,得手後再開辟上海市場。4月,鍋巴在天津卷土重來,正趕上世乒賽的良機,“太陽鍋巴”又火遍津城。可好景不長,11月份來臨,廣告一停,鍋巴市場又陷入蕭條,李照森隻得又放棄了。
如果我們對失敗有了正確的認識,而且對失敗采取了正確的態度,那麼,我們就不會被失敗所打倒,屢經失敗而不悔的堅強毅力也就自然產生了。
東方不亮西方亮。太陽集團的產品“八珍牛肉甜辣醬”近幾年銷售相當不錯。李照森多年積累的經驗使他認識到,甜辣醬很有出路,前景看好。
吸收“太陽鍋巴”的教訓,李照森認為“八珍牛肉甜辣醬”名字應該改。經過反複篩選、推敲,最後起了一個既有傳統文化背景,又有民族特點的名字“阿香婆”,這個名字暗示著李照森將要成功,從“多年的媳婦熬成婆”。
“阿香婆”一上市就在京津地區市場暢銷起來。到現在“阿香婆”仍攻勢不減,不知道和沒吃過“阿香婆”的城市人恐怕不多。1996年1至7月份,太陽集團還虧損690萬元,8月份扭虧為盈400萬元,9月份創利稅近千萬元,10月份利稅達1500萬元。
屢敗屢戰的李照森承受了一次又一次失敗帶來的壓力,從“太陽鍋巴”到“阿香婆”,他既學會了開拓市場,也學會了運作和駕馭市場。
日本有人說:“當你跌倒時,不要空手站起來。”跌倒了是壞事,但如果你能從跌倒中得到一些啟發,從失敗中學習致勝的道理,你的跌倒和失敗就有了新的意義。當你學會如何反敗為勝時,你就能領悟“失敗是成功之母”的道理了。
本田宗一郎說:“我現在的成功完全是從過去的失敗中獲得的。我的工作就是全部失敗的連續。”失敗是一種心態。它可以是“不行了,我真的不行”,它也可以是成功的墊腳石,關鍵在於你怎樣對待它。每個人都有失敗的經曆,隻有屢敗屢戰的人才能獲得成功。
員工的積極心態
對於員工來講,必須永遠以最佳的精神狀態工作。
精神狀態是如何影響工作的,不是任何人都清楚,但是我們都知道沒有人願意跟一個整天提不起精神的人打交道,沒有哪一個老板願意提拔一個精神萎靡不振,牢騷滿腹的員工。
微軟的招聘官員曾對記者說:“從人力資源的角度講,我們願意招‘微軟人’,他首先應是一個非常有激情的人:對公司有激情、對技術有激情、對工作有激情。可能在一個具體的工作崗位上,你也會覺得奇怪,怎麼會招這麼一個人,他在這個行業涉獵不深,年紀也不大,但是他有激情,和他談完之後,你會受到感染,願意給他一個機會。”
以最佳的精神狀態工作不但可以提升你的工作業績,而且還可以給你帶來許多意想不到的成果。
剛剛進入公司的員工,自覺工作經驗缺乏,為了彌補不足,常常早來晚走,鬥誌昂揚,就算是忙得沒時間吃中飯,依然很開心,因為工作有挑戰性,感受也是全新的。
這種工作時激情四射的狀態,幾乎每個人在初入職場時都經曆過。可是,這份激情來自對工作的新鮮感,以及對工作中不可預見問題的征服感,一旦新鮮感消失,工作駕輕就熟,激情也往往隨之湮滅。一切開始平平淡淡,昔日充滿創意的想法消失了,每天的工作隻是應付完了即可。既厭倦又無奈,不知道自己的方向在哪裏,也不清楚究竟怎樣才能找回曾經讓自己心跳的激情。在老板眼中你也由一個前途無量的員工變成了一個比較稱職的員工。所以保持對工作的新鮮感是保證你工作激情的有效方法。可是這談何容易,不管什麼工作都有從開始接觸到全麵熟悉的過程。要想保持對工作恒久的新鮮感,首先必須改變工作隻是一種謀生手段的認識。把自己的事業、成功和目前的工作連接起來;其次,保持長久激情的秘訣,就是給自己不斷樹立新的目標,挖掘新鮮感;把曾經的夢想揀起來,找機會實現它;審視自己的工作,看看有哪些事情一直拖著沒有處理,然後把它做完……在你解決了一個又一個問題後,自然就產生了一些小小的成就感,這種新鮮的感覺就是讓激情每天都陪伴自己的最佳良藥。
下定決心不怕失敗
沒有不可能的事情
伴隨欲望而來的,是明智的藐視。明智的藐視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特征,那就是:不顧你不能或無法做的情形,無論如何都去幹。這能使一個人去完成近乎不可能的事情。例如,有一個人新進入一家公司做銷售,他沒有銷售的經驗,甚至對銷售業一無所知,好在對於他一無所知的事實他自己並不知道,而且受到了一些人的鼓勵。結果是,他做得很好,以至於在銷售方麵負責了整個公司的業務。不知道自己不能做的這個事實而做了,並成功了,也許這可以說是為什麼有的人成為了傑出的銷售家,而有的人成績次之、再次之的原由。
斯通說:眾所周知,大黃蜂“應該”無法飛行。科學已經充分證明了大黃蜂“的確”無法飛。它的體重太沉,而翅膀又太輕。從氣體動力方麵來說,它飛行是不可能的。然而大黃蜂不知道這樣的事實——所以它飛了。他經常講述下麵這個故事:
亨利‘福特是一位最了不起的人。直到40歲,他的生意才獲得成功。他沒有受過多少正規的教育。建立了他的事業王國之後,他的目光轉向了製造八缸引擎。他把設計人員召集到一起說:“先生們,我需要你們造一個八缸引擎。”這些聰明的、受過良好教育的工程師們深諳數學、物理、工程學,他們知道什麼是可做的,什麼是行不通的。他們以一種寬容的態度看著福特,好似在說:“讓我們遷就一下這位老人吧,怎麼說他都是老板嘛。”他們非常耐心地向福特解釋說八缸引擎在經濟方麵考慮是多麼不合適,並解釋了為什麼不合適。福特並不聽取,隻是一味強調:“先生們,我必須擁有八缸引擎——請你們造一個。”
工程師們心不在焉地幹了一段時間後,向福特彙報:“我們越來越覺得造八缸引擎是不可能的事了。”然而福特先生可不是輕易被說服的人,他堅持說:“先生們,我必須有一個八缸引擎——讓我們加快速度去做吧。”於是,工程師們再次行動了。這次,“他們比以前工作努力一些了,時間花多了,也投入了更多的資金。但他們對福特的彙報與上次一樣:“先生,八缸引擎的製造完全不可能。”
然而對於福特,這位用裝配線、每天5美元薪水、T型與A型改良了工業的人的字典裏根本不存在“不可能”之說。亨利。福特炯炯有神地注視大家說:“先生們,你們不了解,我必須有八缸引擎,你們要為我做一個,現在就做吧。”
斯通說:猜猜接下來如何?他們製造出了八缸引擎。這是因為有一個人做到了明智的藐視,不知道什麼事是不能做的,因此做成了。我們每天都可以發現這種情況,是不是?一個人認為他不能——因此做不了。一個人認為他能——因此做成了。
決心的神奇力量
有一次,一位渴望學習法律的青年寫信向林肯求教。林肯回答他說:“如果你已下定決心要做律師,事情就已成功一半有餘……要時時記住,你自己下定的決心,比任何別的事情都重要。”
“你自己下定的決心,比任何別的事情都重要。”這是卡耐基非常欣賞的一句話。
為了說明不失誌就不會失敗,在他的訓練班上,卡耐基還經常講這樣一個故事:
約翰尼·卡許早有一個夢想——當一名歌手。參軍後,他買到了自己有生以來第一把吉他。他開始自學彈吉他,並練習唱歌,他甚至自己創作了一些歌曲。服役期滿後,他開始努力工作以實現當一名歌手的夙願,可他沒能馬上成功。沒人請他唱歌,就連電台唱片音樂節目廣播員的職位也沒能得到。他隻得靠挨家挨戶推銷各種生活用品維持生計,不過他還是堅持練唱。他組織了一個小型的歌唱小組在各個教堂、小鎮上巡回演出,為歌迷們演唱。最後,他灌製的一張唱片奠定了他音樂工作的基礎。他吸引了兩萬名以上的歌迷,金錢、榮譽、在全國電視屏幕上露麵——所有這一切都屬於他了。他對自己堅信不疑,這使他獲得了成功。
然而,卡許又接著經受了第二次考驗。經過幾年的巡回演出,他被那些狂熱的歌迷拖垮了,晚上須服安眠藥才能入睡,而且還要吃些“興奮劑”來維持第二天的精神狀態。他開始沾染上一些惡習——酗酒、服用催眠鎮靜藥和刺激興奮性藥物。他的惡習日漸嚴重,以致對自己失去了控製能力。他不是出現在舞台上而是更多地出現在監獄裏了。到了1967年,他每天須吃一百多片藥片。
一天早晨,當他從佐治亞州的一所監獄刑滿出獄時,一位行政司法長官對他說:“約翰尼·卡許,我今天要把你的錢和麻醉藥都還給你,因為你比別人更明白你能充分自由地選擇自己想幹的事。看,這就是你的錢和藥片,你現在就把這些藥片扔掉吧,否則,你就去麻醉自己,毀滅自己,你選擇吧!”
卡許選擇了生活。他又一次對自己的能力作了肯定,深信自己能再次成功。他回到納什維利,並找到他的私人醫生。醫生不太相信他,認為他很難改掉吃麻醉藥的壞毛病,醫生告訴他:“戒毒癮比找上帝還難。”
卡許並沒有被醫生的話所嚇倒,他知道“上帝”就在他心中,他決心“找到上帝”,盡管這在別人看來幾乎不可能。他開始了他的第二次奮鬥。他把自己鎖在臥室閉門不出,一心一意就是要根絕毒癮,為此他忍受了巨大的痛苦,經常作噩夢。後來在回憶這段往事時,他說,他總是昏昏沉沉,好像身體裏有許多玻璃球在膨脹,突然一聲爆響,隻覺得全身布滿了玻璃碎片。當時擺在他麵前的,一邊是麻醉藥的引誘,另一邊是他奮鬥目標的召喚,結果他的信念占了上風。九個星期以後,他又恢複到原來的樣子了,睡覺不再做噩夢。他努力實現自己的計劃。幾個月後,他重返舞台,再次引吭高歌。他不停息地奮鬥,終於又一次成為超級歌星。
卡耐基不禁驚歎“決心”所產生的神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