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烽火狼煙——名艦戰典(1)(3 / 3)

英國輕巡洋艦繼續逼近,“格拉夫·斯佩”號則高速撤退,駛向拉普拉塔河口方向。7時25分,“阿賈克斯”號被1枚280毫米炮彈命中,兩座後部主炮塔被摧毀,隨後其主桅亦被炸斷。7時30分,“埃克塞特”號由於大量進水,電力中斷,完全失去戰鬥力,被迫脫離戰鬥,退往福克蘭群島。至7時40分,由於己方軍艦均受到損傷,哈伍德準將決定放棄追擊,轉而跟蹤德艦,準備在夜間用魚雷攻擊。“格拉夫·斯佩”號也急需燃油補給,於是駛向烏拉圭首都蒙得維的亞,以修補損傷及補給燃料。

“格拉夫·斯佩”號的損傷需要3天才能修好,而根據戰時國際法,交戰國艦艇在中立國停泊24小時即應自行解除武裝。德國立即展開外交活動,請求烏拉圭政府允許“格拉夫·斯佩”號停留在港內修理並補給,親英的烏拉圭政府拒絕了德國人的要求。英國人趁機虛張聲勢,揚言一支強大的英國艦隊已經抵達蒙得維的亞外海,就等德國人出來自投羅網。“格拉夫·斯佩”號艦長朗斯多夫上當受騙,以為走投無路,將軍艦自沉後自殺身亡。

五、血染拉普拉塔河口

在兩次世界大戰中,英國和德國是一對不折不扣的冤家對頭。很多海戰都是圍繞這兩國展開的,比如著名的拉普拉塔河口海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德國海軍建造了最新的戰列巡洋艦——“施佩海軍上將”號,它從1936年建成以來戰功赫赫。1939年8月21日,德軍統帥部為了實施廣泛的巡洋作戰,破壞英國海上交通線,將“施佩海軍上將”號從德國威廉港秘密派往南大西洋活動。從8月底至12月初,該艦采取聲東擊西、靈活機動的戰術,先後擊沉9艘英國運輸船。

為了除掉這個心腹大患,從10月5日開始,英國海軍部組建了8個搜索分艦隊。其中,由亨利·哈伍德準將指揮的分艦隊以福克蘭群島為基地,擔任南大西洋西部的巡邏和警戒。該分艦隊共有巡洋艦4艘:重巡洋艦“埃克塞特”號和“坎伯蘭”號,輕巡洋艦“阿賈克斯”號和“艾基利斯”號。這幾艘巡洋艦雖然在武器裝備方麵都不如“施佩海車上將”號,但航速較快,機動性較好。

1939年12月2日,英國運輸船“多裏克·星”號在南大西洋東部弗裏敦前往好望角的途中遭到“施佩海軍上將”號襲擊,在被擊沉前,發出求救信號。亨利·哈伍德在得到信號後,判斷德國海軍襲擊艦在已知暴露的情況下,一定駛離南非洲海岸,橫渡大西洋以躲避英艦追捕。他估計,如果“施佩海軍上將”號去南美洲沿岸,12日清晨可能到達裏約熱內盧海區,並於當日黃昏或13日清晨到達拉普拉塔河口。當時,英艦“坎伯蘭”號正返回福克蘭群島進行修理,其餘各艦分散在彼此相距2000多海裏的海區內。哈伍德決定,看住拉普拉塔河口,把它作為伏擊“施佩海軍上將”號的最佳地點。他命令分艦隊的其餘3艘巡洋艦於12月12日7時到距該河口150海裏的海區集中,並要求備足燃料,做好戰鬥準備,途中停止一切無線電通信,以免被德艦發現。

12月5日,英艦“阿賈克斯”號在奔赴拉普拉塔河口途中,截獲了一艘駛向蒙得維的亞方向的船隻,檢查結果發現是“施佩海軍上將”號的補給船“烏穌庫瑪”號。在押走該船船員後,“阿賈克斯”號將其擊沉。事有湊巧的是,次日上午,“阿賈克斯”號又發現一艘酷似“烏穌庫瑪”號的法國運輸船“福爾摩薩”號。兩船相遇後,哈伍德決定以“福爾摩薩”號為誘餌,冒充“烏穌庫瑪”號與“施佩海軍上將”號會合,伺機給德艦以突然襲擊——如德艦識破騙局,必先攻擊“福爾摩薩”號,這會給英艦以充分展開和作戰的機會;如不能識破,德艦必將掩護“福爾摩薩”號,也可分散其火力。兩種情況都將有利於英艦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