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拂曉,英國航母偵察機發現了意大利艦隊,稍後,意大利巡洋艦的一架偵察機也發現了英巡洋艦編隊。於是,雙方展開了激烈炮戰。海戰中,英軍艦載航空兵對意海軍編隊進行了輪番襲擊,使意戰列艦“維托裏奧·萬內托”號遭受重創。為扭轉被動局麵,伊亞金諾將軍一再請求空中支援,但德第10航空兵團以英艦位置不明為由按兵不動,無可奈何的意艦隊隻能後撤。英軍艦載飛機的襲擊一直持續到天黑,將意大利巡洋艦“波拉”號炸成重傷,意艦隊隨即派出兩艘巡洋艦和兩艘驅逐艦前往援救。在距馬塔潘角西南100海裏的海麵,這支意大利海軍編隊與突然趕來的英國分艦隊相遇,一陣混戰過後,意3艘巡洋艦(包括“波拉”號)和兩艘驅逐艦被擊沉,一艘新式戰列艦受重傷,約3000名官兵葬身海底。而英軍隻付出了一架飛機的代價,護航艦艇和運輸船無一損傷。馬塔潘角海戰是意大利海軍與英軍的交戰中,一次得失懸殊的海戰。由於意大利海軍的重大損失,在一個時期內,英國地中海艦隊能夠比較順利地破壞德、意向北非的軍事運輸,並確保自己海上運輸的安全。
三、日本也瘋狂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海麵上似乎從來沒有平靜過,那邊地中海上激戰猶酣,這邊太平洋海域也烽煙四起。為了迅速占領東南亞和荷屬東印度各國,早有野心的日本帝國海軍進行了多年準備,他們精心挑選目光敏銳的哨兵和炮手,在北太平洋惡劣的海況中進行了嚴格訓練,使部隊逐漸適應了作戰地域的地形和氣象。1941年12月7日,日軍以南方艦隊(包括第2艦隊、南遣艦隊、第11航空艦隊)和第3艦隊為主力,共計出動驅逐艦以上戰鬥艦艇51艘,潛艇16艘,同時向兩個方向——珍珠港和東南亞發動戰略進攻。
進攻馬來半島和新加坡的日軍是山下奉文中將指揮的海軍馬來部隊,共有重巡洋艦5艘、輕巡洋艦3艘、練習巡洋艦1艘、驅逐艦15艘、潛艇16艘,登陸主要方向在馬來半島中部。
他們沿途沒有遇到強有力的抵抗,僅用54天就攻下了馬來半島。戰鬥中,日軍傷亡總數隻有4600人左右,而英軍損失了2.5萬人和大量裝備。1942年2月8日,日軍開始進攻新加坡,由於守軍戰略指導錯誤,新加坡於2月15日即告失守。
為了阻止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西進,保障進攻東南亞部隊的側翼安全,並為以後向西南太平洋擴張建立前進基地,日軍在進攻東南亞的同時,以海軍第4艦隊為骨幹,對關島、威克島和新不列顛島發起了進攻。1941年11月23日,他們在小笠原群島的母島集合。12月4日,又從母島出發駛向關島,途中並未遇到美軍艦艇和飛機的阻撓。12月10日9時30分,日軍開始在關島登陸。因為守島美軍毫無防備,日軍在登陸時隻受到輕微抵抗,於當天12時前占領關島,美軍守島部隊全部投降。
在進攻威克島的戰役中,日軍遭到了美國海軍的頑強抵抗。第一次登陸於12月10日黎明開始,因風浪過大,登陸無法換乘,致使天亮後強行登陸。美國海軍陸戰隊炮兵對日軍“疾風”號驅逐艦進行了3次齊射,使它爆炸解體,艦上168名官兵喪命,這也是二戰中日軍第一艘被美軍擊沉的戰艦。1小時後,美軍戰鬥機又擊中日軍“如月”號驅逐艦的深水炸彈滑軌,引發了大爆炸,驅逐艦被擊沉,艦上150名官兵喪生。
由於這2艘驅逐艦被擊沉,又有數艘艦艇受到重創,日軍第一次登陸宣告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