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塵禪心5(2 / 2)

生活中一切都是佛法,學佛習禪都是修正人生的認知態度,為了更好地去生存和生活。佛學是教化於人如何看待生老病死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五蘊熾盛苦,不論是在失意失敗苦困折磨中都能以佛學“忍、持、悟”的精神毅然接受現實,生活禪就是逐漸去完美人格的實踐過程。在我多年的學佛悟道中,我領悟到作為修行者或居士宜修大乘入世的菩薩道精神,做到慈悲,做到利行即是更好地去為社會服務,做到同事即是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履行做人的職責和道德,小到吃飯穿衣節儉的美德,大到立業做人的人生哲學,學會用一顆感恩的心去布施,以自己的能力去幫助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發揚解困扶危的精神。送人玫瑰手留餘香,布施是行善,也是禪定修行的方式。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這就是當今提倡的生活禪。生活禪的修習以出世的姿態入世的精神麵對社會麵對自己的人生,使得我們以積極樂觀的心態生活著,貪欲少了,慈悲心多了,吃飯香了,睡覺好了,身體自然健康了,一切處於自然和諧的狀態。這對於當今時代的人們來講,生活禪的修習是幸福生活指數的最好體現。我一方麵認為修習生活禪的目的是每個人能夠活出真實的自我,做一個有道德,有品質,有作為,有責任敢於擔當,進取完善的人;另一方麵我卻認為修習生活禪是不抱有任何目的的,修習生活禪並不是刻意地去追求或達到某種不可駕馭的境界,越是處於簡單淳樸的狀態就越好,隻需去深刻認識屬於自己的一顆永恒的心。現實生活中不論是幸福快樂還是苦惱迷茫,這些都是浮雲,都將會過去的,我們隻有選擇自己的堅持和信仰去堅強地忍耐,畢竟生活中我們隨處可見風雨之後的彩虹。我們生活的世界本是一個混沌的統一,無需較真,處處非要去看個清楚論個明白,在自己沒有能力去接受或者承擔事物的時候就應該放下來,在看透或看不透之間可能是生活最好的自然狀態。在生活禪的理念中一直希望自己可以在有生之年做到三件事情,一是孝敬父母,二是教育培養好孩子,三是假使他日如願做到自己最想做的事情,祈盼到達“願將山色供生佛,修到梅花伴醉翁”的自由幸福的禪詩意境的國度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