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 行
修行一詞的釋義是指具有自我意識的客觀存在為了實現自主進化這一目的而主動對自身施加一係列約束的總稱。有修養德行、宗教中的修煉等。我對修行的闡述一方麵是狹義上佛教提倡的修行意識,即是修善惡二所緣業之增益與離避,就是把我們看錯的、想錯的、做錯的加以修正,修行的目的是恢複我們本來的,具足圓滿的智慧。另一方麵是從廣義上對修行的闡述是當下的社會裏,每個人都是修行者,修行是生命旅程中尋找人生智慧的求證過程,是每個人對紛繁社會和大同世界逐漸認知的過程。修行是這個時代體現出來的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現實生活中,我們通過心身的修行、道德的修行、修養的修行、文化的修行等方方麵麵,修正我們的性格,努力改變我們的命運。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通過修行,學會善待自我,善待他人的行為,以最大程度地表現出自我的正能量,彰顯公正、公理、正義、善良、積極樂觀、利己利人的精神,倡導文明和諧的風氣,對社會產生有利的影響力。修行能夠帶給我們做人的優秀品質和高尚的情操。
修行即是苦中求樂,苦中得樂的實踐過程。“蓮子心中苦,梨兒腹內酸”。對修行的感悟如同在享受美食時嚐到了甘甜的快感的同時猝不及防地嚐到了苦辣生澀的滋味。正如領悟到《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中“色聲香味觸法”六塵的語境。修行使我們感悟到人生中對快樂和痛苦的理解和承當。禪宗史記中記錄了二祖慧可求法於達摩祖師,在雪地裏斷臂求法,將生死置之度外的淩然氣概。參禪是修行的法門,是不斷培養自我敢於擔當責任的態度,是不斷曆練自我真知灼見的能力,是不斷精進完美人格的修習過程。生活中崇尚修行精神,增強毅力和意誌,更加注重真實的修行,少說話,多自醒,吃苦耐勞,不卑不亢;入則懇懇以自忠,出則謙謙以自悔。實現自我修行的魅力和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