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塵禪心8(1 / 1)

生 死

生和死,履循著一個生命的自然規律。常言道: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古今人來人往,如過往雲煙,對生命卻存萬分感慨。感恩父母親把我們帶到了這個娑婆世界,感恩生在了這個和平的年代。隨著年齡的增長,對社會閱曆的增長,我們被生活錘煉得穩重而成熟。活著真好。心智、勇敢、堅強、忍辱、不畏、寬容、奉獻的精神和品格都通過生命的磨礪得到了升華。然而,很多的時候,活著的我們猶如春蠶苦作繭,將自我束縛。為了生存去闖蕩,為了生活去創造。在忙忙碌碌、艱苦辛酸的歲月中,幾乎沒有時間用來思考人生,思考生死的意義。

在這個凸顯“快餐時代”裏,人的性情愈顯浮躁,對物質、金錢的欲望愈顯貪婪。驕奢與貧窮的生活現象,無不令人喟歎生活是如此的現實和殘酷。我也曾有過一段“丁香空結雨中愁”憂鬱的性情,沒有思想,麻木、茫然地生活著,對人生、對生死的意義惘然。所以,人的生活,不能失去本性。這是對“生”的意義的尊重。我們對待是非曲直、挫敗成功等種種現象,需要培養一個良好的心態,這個良好心態的建立需要堅定的信念或信仰來支撐,信念或信仰是能帶給我們健康快樂生活的思想保障,是能帶給我們微笑麵對,不去埋怨、不去恐慌、慰然安定的一種生活狀態。“量寬福厚,器小祿薄”、“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無求品自高”的至高至尚的格言教導我們的是用“心”生活的態度。生死是生命的表象。在談到如何正確理解生和死的觀念,我又說到參禪悟性的層麵上了。參禪是對禪精神和禪文化的認知,悟性是通過參禪的方式達到一個覺悟,獲取的智慧,看透生死,走向覺悟。活在當下,給自己的人生做減法,減少內心的欲望和煩惱,學會放空壓力情緒,無憂的日子才能健康向上地生活。既然生命是一個過程,我們就努力將平淡的生活過得豐富精彩,不枉來人世間走一遭。道潛和尚說:“禪心已作沾泥絮。心情沉寂不複波動,人將於世絮之沾泥,猶如人之出於世。”參禪使我領悟到了一個“亂雲飛度心從容”的境界。《金剛經》說:“應雲何住?雲何降伏其心。”其實,佛經和大德們都是在說明一個鮮活的生命,隻因自己怎樣去看待這個世界看待生活的這一顆心,這顆心是否承載著貪嗔癡。所以,學習宗教在某一程度上講是人追求精神世界的奢侈品,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的。我們如果是在認真修行生命,就能睿智地看待生死,就能擁有心寂靜處,直率自然的心理。通過參禪可以真正獲取人生智慧,去刃性,化稟性,不怒不諍,懂得萬事萬物無不各自其安,各順其性的道理。讓你活得豁然開朗,活得坦然自在,擁有一顆平常心去生活,這樣的生命才是充實而璀璨的。即便是生命臨終之時,也能到達“榮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卷雲舒”的禪境之中;即便是命終麵臨死神之時,仍然擁有“雪落成泥碾作土,隻有香如故”的心懷。

苦樂年華激蕩著生命之歌。我們要學會認識自己,對自己的生命負責。短暫的人生,親善產生幸福。活著的真實,真實地活著。就是對生死最好的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