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合作的“為客戶、為員工、為同仁、為社會”境界。幾家中方合資單位提供合資企業的工人和中層管理人員,起初他們在管理意識上比較渙散,不適應嚴格的生產要求。有
鑒於此,合資企業在管理上嚴格遵循楊森公司的標準,製定了嚴格的勞動紀律,使員工逐步適應新的管理模式,培養對企業和社會的責任感。
西安楊森與中國扶貧基金會和《中國青年報》報社等單位於1996年11月22日聯合舉辦了“攜手擺脫貧困,共同走向健康”回報社會的公益活動。楊森公司90多名高級管理人員和銷售骨幹與中國扶貧基金會的代表一起由江西寧崗縣茅坪鎮向井岡山市所在地茨坪鎮挺進。在井岡山蜿蜒崎嶇的山路上,七路以紅軍軍團命名的縱隊手舉紅旗,背著為井岡山人民捐贈的西安楊森專利產品肩並肩前進。他們每走3.08公裏,西安楊森就拿出308元人民幣以長征者個人的名義捐獻給井岡山地區的人民。長征者每走一步,捐贈的金額就上升一階,這意味著長征者步步都在給井岡山的人民帶來一份實實在在的貢獻。另外,西安楊森還向井岡山地區的人民醫院贈送了價值10萬元人民幣的藥品。
這次活動不僅僅是一次回報社會的公益活動,顯示了楊森人的社會責任感,還讓員工們潛移默化地接受了革命精神的教育和熏陶。參加長征的員工說:“長征是宣言書,宣布了我們早日跨越遠期銷售目標的偉大誓言;長征是宣傳隊,宣傳了西安楊森‘忠實於科學,獻身於健康’的精神;長征是播種機,播下了西安楊森團隊合作、勇於奉獻、敢於挑戰的火種。”
西安楊森前任總裁羅健瑞說過:“承擔社會責任,與社會共享我們成功的經驗和做法,已成為西安楊森公司企業文化的組成部分。”西安楊森不僅對自己員工的培訓搞得有聲有色,
還把本企業的培訓和經驗拓展到了企業之外,開展了諸多有益於整個醫藥事業的培訓活動。
國家合作的愛國主義境界。1996年一個寒風刺骨的冬晨,北京的天安門廣場上出現了一支身穿“我愛中國”紅藍色大衣,包括中外籍員工300多人的隊伍,他們連續晨跑十幾天,每天早上觀看莊嚴肅穆的升國旗儀式,接受愛國主義教育,這就是西安楊森的管理人員和銷售隊伍。當五星紅旗冉冉升起時,他們高唱國歌,雄壯的旋律響徹廣場上空,許多年輕人都流下了激動的淚水。這是西安楊森愛國主義教育的一個精彩場景。前任美籍總裁羅健瑞說:“我們重視愛國主義教育,使員工具備吃苦耐勞的精神,使我們企業更有凝聚力。因為很難想像,一個不熱愛祖國的人怎能熱愛公司?而且我也愛中國!”在西安楊森,企業合作文化在員工當中得到很好的滲透。“鷹文化”的個人奮鬥、“雁文化”的團隊精神、“止於至善”的公司境界、“為客戶、為員工、為同仁、為社會”的社會責任、“愛國主義”的國家意識等立體式的企業合作文化的豐富內涵,對員工們產生了很強的感召力和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