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和諧合作是人生舞台(1)(2 / 3)

從1975年創業到1981年,微軟公司內部的財務管理相當原始,公司的進出賬目全靠人工處理,把負責這項工作的人忙得不亦樂乎。蓋茨忙於產品開發和市場拓展,完全顧不上公司內部的管理,稅務方麵也沒有進行合理的計算,結果所賺的錢相當部分流入了稅務機關。微軟公司的內部管理到了不能不改善的地步了。於是,蓋茨聘請了原泰克特朗斯公司的總經理詹姆斯·陶恩擔任微軟公司的總裁。由此,蓋茨消除了後顧之憂,全力投入應用軟件的開發工作。

擴大合作

這時,曆史悠久、規模龐大、號稱“藍色巨人”的大型電腦製造公司——IBM公司向微軟公司表達了合作意向,共同進軍微電腦市場。IBM不僅要與微軟合作開發IBMPC機程序軟件,而且還要合作開發一種全新的操作係統。與IBM合作,蓋茨和愛倫都主張立足於語言程序設計,但為IBM開發操作係統軟件的風險又太大,因為IBM製定了嚴格的交貨期限,萬一在期限內交不出貨來,在經濟上和聲譽上微軟都將蒙受重大損失。而這時的微軟正處於上升時期,絕不能遭受重大失敗。當時,微軟日本分公司負責人西和彥力排眾議,極力主張與IBM全麵合作,他慷慨激昂地陳述了自己的主張。蓋茨和愛倫最終和西和彥達成了共識。1981年,IBM公司推出了第一代個人電腦IBMPC機,並接受了微軟公司開發的MS-DOS1.0版作為IBMPC機的操作係統。由於IBMPC機的銷售量日增,MS-DOS便成為了開發的標準和基礎,這決定性的一步使微軟公司成了最大的贏家。1981年,微軟公司的收入已增加到1600多萬美元。

企業要生存就要有創新,隻有創新才能推動企業的發展。

從內到外擴展合作之路

——創業性合作

我們的目標是:每天發現一個更好的辦法。

——摘自《經營大師傑克·韋爾奇經營謀略》

親手去爭取

美國連鎖商店業大王貝尼是個身無分文的牧師家長大的孩子。

他把基督教思想帶入商店經營裏去,以信用、誠意和不給別人添麻煩為原則,在美國經營了l643間連鎖店。

貝尼8歲那年,就開始獨立。

父親對他說:“想要得到的東西,不能依賴人家贈予,一定要自己親手去爭取。”

他聽了父親的話,開始在鎮上替人家做跑腿的傳遞雜工,賺取非常微薄的收入,然後他買了一隻小豬回來飼養。

他向父母親說明養小豬的目的:“小豬是母的,它長大了,生的小豬可以賣錢。”

每天,他替人家清掃廚房垃圾,同時小心把殘湯剩菜帶回來給他的小豬當飼料。

可是,豬糞使鄰人不高興,他的養豬計劃很快便宣告失敗。

父親對他說:“要賺錢可以,不過,千萬不能幹擾別人。”

14歲的時候,貝尼利用父親的地栽種西瓜。初次學做農夫,沒想到十分成功,結出了許多大西瓜。那一年,西瓜到處豐收,收成雖然好,卻賣不出去。

這時候,城裏舉辦了一個博覽會。貝尼說:“把西瓜運到博覽會擺賣,一定會有生意。”

在博覽會場入口處不遠的地方,貝尼的西瓜攤生意好極了,可是,過了幾天,博覽會當局派人幹涉貝尼的西瓜攤,禁止他再擺攤賣下去。

他對父親說:“我沒有給別人添麻煩,為什麼不能照自己的意思做生意?”

“你已經給博覽會添了不少麻煩。”父親跟他解釋,“博覽會花了很多金錢和人力才辦起來,會場內有特定的西瓜攤位,他們要把部分利潤交給博覽會當局做維持費,你沒出錢支持博覽會,卻在場外做生意,不是已經損害到別人應得的利益了嗎?”

過後,他得到一個結論:

要成為一個好的企業家,必須遵守一個原則,就是不可給別人添麻煩,不剝奪別人的利益,這樣才能賺到使人愉快的財富。

19歲,貝尼在雜貨店裏做小工。他白天黑夜地苦幹,最後病倒了。到身體康複之後,他回到雜貨店去,照樣認真工作。雜貨店老板加拉漢和鍾斯很欣賞貝尼,答應另外出錢幫助他開設自己的商店。

格拉瑪是個以開礦為主的小鎮,人口隻有3500。貝尼決定在這個小鎮開店,並打破賒賬的傳統慣例,用現款交易,不過,以低廉價格優待顧客。

鎮上隻有一家小銀行,負責出納的費富對貝尼說:“這裏全是礦工。他們每個月領薪水一次,都用賒賬方式,先拿礦場發給的購物單買生活用品,到發薪水時在工資上扣除。你要現款購買,我看不會成功。”

貝尼還是照做。

他首先寄了500封信給鎮上大部分的家庭主婦,聲明他的商店是用現款做買賣的,所以能夠以最便宜的價格出售。